分享

南京开建海绵城市实现“呼吸吐纳”

 昵称32050075 2016-12-13

  如同生态海绵般富有弹性,能够舒畅地“呼吸吐纳”,这样的“海绵城市”愿景值得期待。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南京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如何建?近日,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起,南京市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统筹实施低影响开发系统。这也意味着该市开始全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7月初,持续多日暴雨的侵袭让长江水位、秦淮河水位迅速上涨,导致内河河水无法及时外排,造成南京城市低洼地区严重积淹水。“海绵城市”一旦建成,整座城市就像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城市排水由“快速外排、末端集中”向“慢排缓释、源头分散”转变。下雨时,可以把雨水吸收储存到“海绵”里;需要水时,挤挤“海绵”把水释放出来,从而实现水的良性循环利用。“建设好"海绵城市"主要有四大作用,可以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有效削减雨水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利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

  他解释说,通过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海绵体”的吸收储存,可以延缓雨水外排时间,削减暴雨径流总量,减轻管网排放压力,从而防治城市内涝。开始降雨的前半个小时,空气中携带的污染物质、地面吸附的污染物质会随着雨水一起流淌,容易造成河道污染,而“海绵体”能对雨水进行净化、过滤,从而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河道水质。南京市将建设海绵城市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制定了建设时间表,接下来将全面落实、扎实推进。

  目前,南京市正在编制《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技术指标体系》,起草一套严密的工程开发建设管理机制。这些文件计划年内出台,以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指标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70%以上的雨水得到有效控制。现阶段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削减为主,以雨水资源利用为辅。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首个试验路段“藏”在天保街“海绵城市”怎么建?“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排水方式,从单纯地或过多地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排水设施,转变为绿色生态措施和灰色排水设施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说,过去,雨水都通过排水管网迅速外排,降雨高峰时泵站、河流排水压力巨大,容易形成城市内涝。新的理念则是通过“渗、滞、蓄”将雨水吸纳储存,从源头削减雨水排放峰值。

  “南京历来重视水环境建设,近年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进行了初探和试点。” 市建委相关人士介绍说,今年5月,南京已入选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他举例说,位于河西南部海峡城附近的天保街,600米长的路基表面,用的是粗大的透水型混凝土,雨水渗透后,将汇集到地下可储水的PE模块中。这些水可用于灌溉,也可以在污染物沉淀后排入河道。这也是南京首个海绵城市试验路段。此次出台的《意见》,对海绵型建筑和小区、道路和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水环境建设均提出了具体的指标性要求。

  “《意见》起草时,召开了多轮专家咨询会,听取了规划、建设、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专家方方面面的意见。”市建委相关人士举例说,新建、改建小区公共绿地中须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绿地,之所以定10%的指标,就是考虑到下凹式绿地栽种的植物要耐淹耐涝。这样一来,植物的选择范围变小,景观效果将受限,市民需要一定时间予以接受,所以先从“10%”做起。当然,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具体的建设指标要求也会进行调整。

  鼓励住宅小区实施屋顶绿化

  2016年起,南京市各类园区、新区、成片开发区域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统筹实施低影响开发系统。

  建筑和小区——新建公共建筑应推广屋顶绿化,鼓励住宅小区实施屋顶绿化。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同步配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新建、改建(含实施出新改造、环境整治)小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不得低于40%,公共绿地中须含有不低于10%的下凹式绿地。

  道路和广场——新建城市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且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80%。新建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鼓励采用透水铺装,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30%。路幅超过70米的新建道路应结合附属绿地建设配建雨水蓄水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广场、停车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铺装率应不低于40%。

  公园和绿地——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雨水调蓄设施等,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城市公园绿地内步行系统、停车场等设施应采用透水铺装。新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50%,改建、扩建公园透水铺装率不应低于30%。凡涉及绿地率指标要求的建设工程,绿地中至少要有10%作为下凹式绿地。城市公园的绿地中至少要有30%作为下凹式绿地。

  水系水环境——实施雨污分流,严控初期雨水污染。加快推进沿河截流干管改造与切换,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实施河道环境整治,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不得超规排放。

  建设应注意什么?

  新开发片区和老旧城区不搞“一刀切”

  南京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是要区分新开发片区和老旧城区,不搞“一刀切”。根据《意见》要求,城市新开发片区及新建项目要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用。老旧城区则结合道路整治、棚户区改造、小区整治出新、排水达标区创建、积淹水片区改造、河道整治等项目统筹开展、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整合多个涉水管理部门职能,既要有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更要明确哪个部门管哪些事情,做到各负其责、统筹监管。”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说。

  雨水资源利用别“喧宾夺主”

  《意见》明确,现阶段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削减为主,以雨水资源利用为辅。对此,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解释说,每个城市功能布局、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水环境需求、基础设施状况等不尽相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城市的先进理念,但切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策。

  市供水节水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南京雨水资源丰沛,目前亟需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城市病症”问题。因此,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以内涝防治和面源污染削减为主,雨水资源利用别“喧宾夺主”。

  不是回到以前农村的模样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生态为先,通过采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发挥城市自身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作用,努力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雨水径流特征接近于开发建设前。

  这是不是意味着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回到以前农村的模样?“这个理解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南京市建委相关人士说,海绵城市建设是绿色措施和灰色设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前提下,提高城市的生态化运作水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生态和下大力气改善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两者不可或缺。

编辑:赵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