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照:经典不是为你而写的

 阿布bfw29kma26 2016-12-13


随着新书《经典里的中国》面世,理想国邀请了该书作者杨照和他的好友梁文道一起,在清华园做了一场对谈。


报告厅里,坐满了前来的观众。出乎大家意料的,这两位经典的摆渡人却围绕着经典不是为了解决你的问题而写这样的命题展开。


在所有人都扑向经典之时,这样两个人却逆流而上,为我们争取了一个回看经典的余地和审慎思考的距离。




读经典正是因为经典不是为我们而写的,不是为我们这个时代而写的,但是因为透过时间的历史的偶然,它留下来,让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时代和不一样的生命情调。


本期微信分享的是杨照的发言精选,我们一起看看,梁文道眼里读书用力最勤、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对经典到底抱持着一种怎样的态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经典里的中国》


杨照


你们跟我大概有30岁的差距,看到你们,我就想到我自己


30年前,在这样的年纪,我们忍不住会想去做别人认为我们不应该去做的事情,会去做没有人要求我们,但是自己很期待去做的事情。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它不会改变。

 

那年我22岁,在台湾大学毕业生如果去军队服役的话,就会自然地取得军官的资格。你也可以去“考育官”。


如果我考上了,就意味着在未来的一年十个月当中,除了受训的那三个月之外,绝大部分的时间我可以在办公室里面,处理一些文书的工作。但是我如果没考好,或者说最糟最糟,就要去带部队,出野外,反正是最辛苦的。



摄影by 杨明


理所当然,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班上的同学,只要是男生,就都很努力的在准备育官考试,我也想要通过这个考试。可是呢,那个时候家里刚好有录影机,然后我们家巷口出来就有一个录影带的租售店。忍不住诱惑,我就进了租售店,找到了一套香港的连续剧。这个连续剧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看过的连续剧中,不管是台湾的、香港的、大陆的、日本的还是韩国的,数一数二的连续剧——周润发主演的《上海滩》。


看完已经花了我大概一半寒假的时间,而且在看《上海滩》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更糟糕、更可怕的事。


在那个时候,我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拍电影。看完了《上海滩》之后,更引发了我这个梦想。我当时整个脑子里面想到的就只有镜头、画面,我要拍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我当时坐在我的书桌前,把军训课本排到一边,拿出稿纸来就开始写。花了7天的时间,我写完了人生的第一个电影剧本,这个电影剧本写下来有一个标题,叫做《孔子传》。



>>>孔子传

 

一开场,一个63岁的老人,一个大荒场,面对两个年轻的力士,奋战。

 

两个年轻人对一个63岁的老人,谁会赢?这不是荒唐的武侠片,当然是两个年轻人赢了。


只见这个老人被打到跪在地上,但接下来他却把打下来的帽子捡回来,戴在头上。帽带断了,他就非常镇定地把他的帽带绑好。然后抬起头来,瞪着远方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看就知道是背后主谋。


他就这样镇定的眼神瞪着前面的那个人,然后这一场这个镜头就结束了。

 

下一场,我们看到一个人,骑着马飞奔过来,是一个使者。他在门口仓惶地跳下马冲进来。这时候一个老者,71岁、72岁的样子,从屋里面走出来,那个使者就对着这个老者说,“子路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这个老者开始大哭,大家都吓了一跳。他的一些弟子在旁边,跑去安慰,说:“老师,你不应该这样哭啊”,但是老者不停。

 

大哭完了之后,老者好不容易收拾了他的心情之后,他把着使者的手走进屋里,问:“子路怎么死的?”到了这个时候,镜头对着老者——此时老者脑袋里面有一段回想。


子路在后面追一位老人,说:“老师,终于找到你了。找了你好辛苦啊,一路问有没有看到这样一个人,好不容易周围有一个人跟我说,‘你再说一下这个人长什么样子’?讲了半天,那个人就回答说,‘就那个像一只丧家之犬的那个人是不是?’因为这样,我才找到你。”老人就笑,说:“对啊,我真是像丧家之犬”这样。

 

这是一个回忆的画面,然后从这里,镜头拉出来,那两个人,越来越小……当时我还想到了技术。镜头拉出来还不够,最好是用直升机。(当时自己想,不管了,先写了再说。


我们就看到,到处那个风土的那种景象,然后再拉到一个长镜头变成黑画面——孔子传,三个字出现。

 

这是电影的开场。


后来有一个对我来讲非常奇怪的反讽的巧合,就是演《上海滩》的男主角,周润发去拍了一个《孔子传》。我去看了周润发演孔子,越看浑身流冷汗,《孔子传》能这样拍吗?赶快回家把我自己的《孔子传》拿出来,不好意思,我平常不是这么自夸的,我还是觉得我那个写得比较好看。

 

我的电影好看在哪里?好看在,我找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切入点去描述孔子——我开场的那一幕,是子路之死。 



>>>子路之死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要了解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论语》里面所有跟子路有关的段落,统统都拿出来读一遍。


我为什么会让孔子回想起那一段丧家之犬的内容?因为这最能表现出孔子和子路之间的关系。


我们留下这样的段落有很多,像孔子到卫国去,碰到了卫灵公,然后卫灵公问政。然后孔子就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子路在旁边,结果你知道子路的反应是什么吗?他反过脸来跟老师说,你怎么会这么迂腐啊?

 

还有另外一个更有名的故事,《子见南子》。


说孔子到了卫国,当时卫国有一个有名的美女,叫南子。这个南子是卫灵公的宠妾。但是卫国上上下下除了卫灵公,每个人都知道,南子虽然是卫灵公的宠妾,还另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男朋友。所以南子在卫国是具有高争议性的一个美女。

 


孔子到了卫国之后,南子就叫孔子去见她,孔子去了。论语上面的记录就是,子见南子。但接下来是什么?“子路不说”,弟子就跟老师翻脸了。


第一个,当然是说,老师你一天到晚告诉我,“未见好色如好德者”。就是说,你们这些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好色,可是这个世界上有比美色更重要的东西。你一天到晚给我们讲这些,你自己呢?美女叫你去你就赶快去了。


子路在置疑这件事情,意思就是说,老师你说一套是不是做另外一套?

 

可是,其实“子见南子”这件事情,如果我们对孔子到卫国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你会知道会有另外一个更可信的,子路更生气的另外一个可能性。那就是,南子是这个时候卫国最重要的幕后权力人。所以子路的意思是说,你有这么急着想要权力,宁可走后门,去拉裙带关系,就为了要让卫国的国君用你吗?你有这么卑鄙吗?

 

子路是这样对待他的老师的,那么孔子呢?

 

《论语》里面告诉我们,孔子的反应是:“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如果你要真得用今天的语言来翻译的话,孔子在干什么?孔子在发誓:“如果我真的像你说的这样,天打雷劈把我打死吧。”

 


当使者告诉孔子子路去世的时候,在《礼记》里面清楚地写着,孔子最重要的反应叫做“哭之恸”。这个“恸”在古文里面是有明确的意义的,所谓“恸”,就是悲哀超过了礼仪所允许的。


“礼”重要的精神不是“礼节”的“礼”,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节制。人做任何的东西不能够过分,不能过头,它有一定的规范。但是你看,当弟子这样劝他的时候,孔子又怎么反应?他就耍赖,说:“我有吗?我有太伤心吗?我这样就叫做太伤心吗?”


更失礼的一件事情,“子哭之于中庭。”他没有进到屋子里就哭,哭得那么伤心。必须要平复了心情之后,才记得还有一个使者在里面等他,他才有心情或者能力去问子路究竟是怎么死的。

 

子路死得非常非常惨,被剁成了肉酱,所以孔子从此“覆醢”。这也是一个很重很重的字,告诉我们说,一辈子他不要看到肉酱,他不吃肉酱。事实上一辈子也没有几年了,第二年,孔子就去世了。

 

这件事情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来,孔子不只是一个圣人,他还是一个人。他不光是一个真理制造机,而且是一个彻底真性情的一个人。

 


>>>生死以之


回到我写的那个电影,开场就是子路之死。


子路在干什么?他把他的帽子戴好——我要死,我都要像样得死。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我预想你会好奇:为什么会这样?这个人在这里干什么?为什么他要用这种方式死?


那里面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今天会在我们的生活里面,但是它可以用一种人的态度,人的立场刺激我们。子路死前瞪着对面那个人,叫蒯聩。

 

蒯聩原来是太子,后来发生了事情被赶出去,所以一度蒯聩跟他爸爸争夺国君的位置,等到他爸爸死了之后,这个国君的位子就跳过他,传给了他的儿子。所以蒯聩跑回来,他这个时候在跟他儿子抢国君的位置。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卫国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子不像老子,儿子不像儿子。蒯聩前面是不像个儿子,现在不像个老子,他是最没有礼法观念的一个人。所以子路最后的眼光是说,你可以杀我,但是你没有办法消除我从这样的一个人格标准上面对你的蔑视。



 

一直到最后,他也要有他的眼光,告诉蒯聩说,我瞧不起你,你没什么了不起。这是子路的那种英气,或者是他的勇气。即使在这样的生死的关头,有一些东西对他来讲,比活着更重要。


那是一个奇怪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人最奇怪的一件事情是,他们好容易死啊,动不动就死掉了。


《战国策》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大臣得罪了国君。但因为他是一个大臣,他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国君也要尊敬他。于是国君就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大臣。刺客接了这个命令,就半夜跑到大臣家里面去,准备杀他。

 

他是凌晨大概两三点多的时候去到的,去了之后他吓了一跳。这个大臣穿好了朝服坐在那里。干吗呢?在那里打盹。为什么?因为马上要早朝了,所以他早早起来,把自己全部都打点好。宁可在那里打盹,也不愿意匆忙。他是这样看待他自己作为一个大臣的位置跟他的职责。


这个刺客一看,原来他是这样一个尽忠职守的人,下不了手。但他不能够背叛他对国君的承诺,那他怎么办?文献上就只有四个字,好可怕,他就“触槐而死”。旁边据有一棵大槐树,刺客一下就撞上去,把自己撞死。

 



你们一定会笑吧?但是你要知道,在《左传》里面这样的死太多太普遍了,以至于我们不能够这样轻估。他们真的跟我们非常非常的不一样。


在那个时代,活着没那么重要,有太多原则、信念、思想、信仰,都比让人单纯地活着要来得重要。他们活出非常不一样的人格,活出了非常不一样的人的重量。我只能够用我有限的中文,用两个字来形容,叫做“高贵”。


就是人为了这些原则,为了自己的信仰,连生命都不要了,其中必然有一种高贵性。而这个高贵性,一定要讲得清楚,我一点都不鼓励大家用这种方式选择你怎么活着,但是,一个人心里面有这种高贵的标准,必然影响到他会很不一样。


我们如果就是很简单地、直接地,每一天每一天,我们混着活在我们当下所有的这些情景底下,你不可能了解这种高贵。

 

经典为什么可贵?


对我来说,经典是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后,一种叫做文明的共同的标准。这些难得没有被淘汰的,下来的少数的文献,它就是我说的“高贵人格的宝籍”。

 



2000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他们所留下来的生命的高贵人格的宝籍。你看得越多这种高贵人格的宝籍。我不相信,你会一直停留在原来的那种生命的情调当中,你还会认为,人活着这样就好。

 

读经典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你知道,因为透过读经典,透过经典所认识的这些东西,你会觉得我如果单纯就是用这种方式活着,不值得啊。我可以活得更丰富,我可以活得更有意义,还有,我可以活得更像样一点。


去背那些字句干什么?

你可以借此认识跟你有着很不一样生命情调的不同的人,而且这些人确确实实活过。



 

>>>读经典


第一个,我自己是一个好奇的态度,所以我也鼓励大家抱着好奇的态度来看经典。当你读经典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这些经典不是为了你而写的,这是最重要的。这些经典被写下来的时候,它命中没有你,它不是为了要解决你的问题而写的,这的时候这种反而更有价值。

 

我觉得反对一种态度是,因为这是孔老夫子说的所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


我们认识的孔子的最好的方法,是认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当做真理。像“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你完全可以不同意。因为那是在他的环境和背景当中的信念,他的价值指引。


我们读经典,很大一部分是扩充我们的眼界,而不是去找到一个我们已经有标准答案。我们不需要去读那么多经典,只为了找到更多的标准答案让我们自己确信。




读经典正是因为经典不是为我们而写的,不是为我们这个时代而写的,但是因为透过时间的历史的偶然,它留下来,让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生命情调。


孔子死的时候,那天早上他醒来说:“我做了一个梦,他先梦见自己死了变成鬼,被他的后人祭祀。” 所以他说“梦坐于两楹之间”,就是我的鬼魂是在中庭的中间,两个柱子之间被祭拜。


商代跟周代祭拜祖先的位置不一样。周代祖先一代死了,就变成宾,就变成客人,所以他是要东厢房接受祭拜。可是,商人相信你死的时候,仍然是一个主人,所以你还在主位。


所以孔子就感叹地说,在这里我是一个商人。所谓“商人”,我讲的是商朝的后裔,殷商的“商”。就这样,他下午就死了。

 

没有那种悲情,但是充分地反应出来孔子生命的情调。


他一生最在意的事情不在于死后有什么样的世界,而在于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到底要扮演什么样的生命角色,同什么样的生命承接,以及把这样的经验、智慧能够传留到后人。


人不过就是在这个短暂的停留中聚拢智慧,把它往下交。你是400米接力的第二棒,永远都是第二棒,前面有一棒,后面还有一棒。没有了就不关你的事了,这是他的生死观。



你们应该听过《论语》另外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你用这种方法来理解孔子的时候,你会知道他说这个话是认真的,而不是随口说说。


这意味着人活着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重要的地方在哪里?


当你掌握道德和智慧的时候,这个事情比活着要更重要。


我自己习惯用一种所谓“历史的读法”去读经典,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它的背景、它的环境,我们读到更多材料之后,其实我们不用太担心该相信哪一种说法这个问题,因为人是有一致性的,有些东西跟这个人其他史料所呈现出来的个性是不是相符合的,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来。

 



你用一种人的态度去读很多的经典,你就不用觉得好像说读经典是一件好费力、好可怕的事情。你只需要一点点文字的能力和一种同理心去理解。


这个“理解”必须是一个宽阔的理解,你要认识到这是跟我不一样的一种人,但我还是努力的去理解他在用什么样的方式在看这个世界?看他的人生?

 

我们阅读越多不一样的生命,就会聚集累积越多的能力去接触更不一样的生命。虽然我今天就是活在21世纪的中国,活在北京,做一个将来可能一不小心就要到一个出版社去做一个可怜的编辑,It does not matter。


因为现实的条件,最后它不能够定义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