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文武不全 2016-12-13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现阶段教师的科研能力成为教育部门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晋升职称,评选特级教师、名师等都与教师的科研水平挂钩,于是有部分教师迫于这种压力进行教研。更有甚者平时没动静,等到快要晋升职称、评名师时,在网上下载论文,东拼西凑,靠着“剪刀加糨糊”大搞“研究”,大写“论文”。对此,笔者不禁要问:教研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在笔者看来,教研的初衷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如何履行好这一职责,使教育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有规律可寻的。教师教研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探寻这些规律,使教育的应然功能得以实现。


二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教师参与教研可以为教育科学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为教育学提供“源头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反思,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直接推动力。


如果为了“多快好省”出“成果”而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这样的“成果”指导意义非常有限,既不能转化成教育的生产力,也无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晋升和评名师只是教师教研的副产品。教师进行教研,必须抛弃功利主义的错误倾向,应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专业特长和兴趣,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教研的受益者,业务水平才能在研究中提高,教育事业才能在研究中发展。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