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智汇百川 2016-12-14

开学了,同学们要开始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咯!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课以外,最重要的是记笔记了。上课都是45分钟,同学们只能记住75%,如果48小时后再测试则就只能记住10%了。但是记课堂笔记则恰好弥补了这点不足,听课效率大幅提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名言正好验证了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从读书开始就做的笔记,真的掌握到了正确的方法吗?今天,堂主吐血整理了八大关于做笔记的那些事儿。

1、什么才是好的笔记?

好的笔记,是为了“再现”,通俗来说,是为了再现学习到知识、经验、思考

所以聪明的人善于利用框架,容纳更多知识点,也能排除更多不需要的东西,找出关键。不聪明的人,没有把信息归类,大脑里一片浆糊,自然记住和使用的知识就少,所以就只能做简单的事情,难以提升。

如果细分笔记的功能,只有三种: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1)记忆(帮助大脑记录、学习)

(2)思考(看出本质,找出重点)

(3)传达(传递演示,说服别人)


2、一份好的笔记长啥样?

知道什么才是好的笔记,来欣赏下好的笔记长啥样吧

语文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key:分列文章结构,明确文章重点。

数学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key: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

英语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key: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

历史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key:右边留空,可注明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地理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key:附上图片方便理解记忆。

看到这样字迹工整、有条有理的笔记,再看看自己的笔记……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莫慌!且看堂主教你如何出招——高效做笔记。

3、做笔记之前你要知道的

①. 记笔记之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课前预习对于做课堂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让大家分清重点难点、知识网络和思想方法是不容易的,何况还要迅速地记下来。通过预习,能让我们先对知识网络和重、难点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哪些地方还有疑问,先掌握部分知识,形成一个课堂笔记的框架,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有效地解决“听”与“记”的矛盾。

②.记笔记要把握时机,即什么时候记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

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

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

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

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


4、笔记应该记在哪里?

一般说来,应根据实际情况,可记在课本上、学案上,也可记在专用的笔记本上。但多数情况下是两方面兼而有之的。

(一)在课本上记笔记

①.符号笔记。

就是在书上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最好在做笔记前读懂整个内容,对难点、重点有一定把握,这样才能做得准确。

②.批语笔记。

就是将某部分的要点、疑问或补充记在书的空白处。如对数学定义、定理、公式的理解,对某些题目解法的概括等。做批语笔记要参照老师的板书或讲解来做,应有选择并要简明扼要、书写清楚。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二)在笔记本上记笔记

①.各科笔记本要分开。

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本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影响到了学习效率。因此,笔记本要选一个较厚点的、硬皮的,并且要好好保存,以备复习时用。理想的笔记要有好的格式。右面用于记笔记,左面用来提示值得注意的地方、强调重点等。

②.课堂笔记用的纸张,每页上下左右都要留出一定的空白来,不要把一页纸写得满满的。

建议把笔记的一页最好用一条竖线格式分为两部分。其中左面占1/3,右面占2/3。较大的栏内记老师讲的内容,较小的栏内记自己的想法、问题等。两栏内容之间要有对应,即老师讲的和自己想的针对相同章节的内容应在相同的行上,这样便于对照复习。

5、要记什么内容

笔记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重、难点。

在迎考方面,我们应相信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师一再强调的知识点应着重注意,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通常,老师强调的知识点往往以关键词和线索性语句形式出现。关键词是指在讲课内容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词语,可以作为记忆的引发器。线索性语句是讲课人用来提示即将出现的重要信息的语句,例如:“下面这几方面非常重要”,“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考试时要考的主要问题是”等等。听到这样的语句,同学们就要注意记录老师即将讲到的关键内容。

我们预习或做题时感到比较难的地方是我们的难点,也要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对于这些,不仅要记下知识要点,还要记下有关例句,典型例题等。

②.在预习时尚未搞清楚的易错、易混、理解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

尤其是经老师讲解仍不懂的,更要记下来,课下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你可以带着笔记本和笔请给你答疑的老师或同学直接在你的笔记本上写下要点、例句或典型例题,也可以边听讲解边记,这一点是很多同学没有尝试过的,不妨试一试。

③.记书上没有、老师补充的内容。

这些内容往往是重要的考点,你可能因记下这些知识而取得优势。如果非要用到书本上的大段内容,可用“见书**页**行到**”的形式注明。若有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留出空位,以便课后补上。

④.根据课型和讲授内容不同有所侧重。

例如讲解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⑤.记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的提纲、图解和表解。

如果这个纲要与书上基本一致,则不必记,只要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了;如果与书上不同,老师对本课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组织,这种纲要应该完整地记下来,作为自己复习和总结时的参考。

6、如何记?

①.使用关键字和精简后的短语,而不是完整的句子。

保持极尽可能的简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写得快,而且单位面积信息量更大。刻意地只保留关键信息,对温习也很有好处,当翻开笔记时,可以随时展开并还原出完整的内容,并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

示例: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这块笔记中,以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主,这是非常有效的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的记录方式。通常能够帮助学习者廓清各种干扰因素,快速抓住事物的骨架和本质。

②.有意识地留白和缩进,手动控制信息的布局和密度,考虑易读性。

千万不要为了节省纸张,记得太满。有的同学的笔记记得像作弊条,密密麻麻。这样一方面关键信息容易被淹没,另一方面,后面要批注或添加新的信息也无从下手。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笔记的主人有意识地使用了锯齿状的反向阶梯缩进来控制布局,信息不仅变得高度有序,而且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韵律感。大家知道,人们倾向于对优美和规律的事物印象深刻,而对混乱和无序的事物本能地抵触和厌恶。所以,如果记录下的信息呈现出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非常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记忆的。

用笔记录的一大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提取信息。笔记记得越是密不透风,就像文件压缩得越厉害,提取信息就越慢,学习效率和转化率也就越低。

.关联式记忆

笔记不是学术论文,是写给小伙伴们看的(当然主要是自己),不一定要那么严肃,俏皮一点,卖个小萌,写点琐事,段子,甚至兴之所至写首打油诗,也未尝不可。多年以后,拿起自己的笔记,看着上面的片段,或温馨,或捧腹,或感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画个小人,一下就记住了吧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这种记忆方式学名叫做“关联式记忆”,意思是说,把你要记住的信息总是和一个特定的上下文关联起来。这样当你忘掉这个信息的时候,一回忆起当时的上下文,相关的信息就一下子都回来了。根据俺的经验,这一招对考试还是挺管用的。

.听记结合,听为主,记为辅。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好几页纸,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而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7、课后要整理笔记

由于课堂上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书写也许会很潦草,所以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下课后,要及时对笔记进行整理、归纳、补充。

甚至可以用思维导向图的方式把笔记来画出来。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能使笔记干净整洁、有条理,还是一种很好的课后复习方式,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考试前要把所记知识横向联系,以使知识系统化。

8、几大误区要避免

误区①:笔记成了教材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

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

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②:笔记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

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

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

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③:笔记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

事实上,许多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

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

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最后,堂主恳请各位挪出一些时间在课后复习你的笔记。

一定要看! 一定要看! 一定要看!!


一定要向堂主保证

超干货整理!记了那么多年的笔记,原来这样记才真正高效

文|沐堂主整理

图|网络

喜欢此文,可以关注有料、有言、有术的微信公众号:

izhongkao(长按复制)。

还可添加沐堂主个人微信号:

3454692562(长按复制),中考无高招,堂主来出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