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我校召开首届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

 执念工作 2016-12-14




  本报讯 (通讯员:马骁 李昊)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快我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1月5日,我校召开首届教育国际化工作会议,校领导出席,全体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各学院外事秘书参加了会议。
  上午会议由副校长蒋云良主持。校长胡璋剑作了题为 《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的主题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首先,胡璋剑分析了当前我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背景与形势,旁征博引,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进一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胡璋剑对我校近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进行了回顾。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2011年浙江省教学业绩考核中,外事主要指标排名浙江高校的第18名,教育国际化的基本体系初步形成。同时,我校教师的海外培养力度不断增强,留学生和外派交换生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外籍教师队伍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第三部分对发展目标的阐述中,胡璋剑指出,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扩大留学生规模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建设 “湖州大学”的总目标,形成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师生为主角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 “大外事格局”。最后,胡璋剑提出要从人才队伍、国外合作项目和引进优质资源以及留学生和外派学生双向交流等方面,寻求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的突破口,要凭借 “五项计划”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即留学生教育规模提升计划、大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计划、人才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学科建设和科研国际化提升计划和课程建设国际化提升计划。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吴锋民教授应邀作了题为《高等教育国际化之于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机遇》的报告。吴锋民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国际先进大学办学的成功经验,是国家教育规划提出的要求,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随后,吴锋民对师范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最后,吴锋民介绍了浙师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工作理念和主要做法,将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大家一一分享。吴锋民将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总结为“理念是先导,制度是保障,师生是主体,队伍是重点,特色是关键”,对我校进一步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下午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周家健主持。与会代表们在听取了两个报告后,围绕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现状、形势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文学院副院长杜隽教授和商学院副院长唐卫宁教授分别从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向大会作了交流。周家健强调我校教育国际化工作一要解放思想,认识到位;二要主动出击,切忌守株待兔;三要抓好项目落地,全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校党委书记刘剑虹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工作会议既是回顾历史、凝聚共识的总结会、动员会,也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工作部署会、推动会,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我校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家战略发展和建设 “湖州大学”的客观要求,要系统谋划,分步推进,以点带面,一抓到底。刘剑虹认为,结合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正处在初级阶段的实际校情,我们应当着重抓好两个重点:即“留学生教育”与“师生交流”。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走进”我们的学校,让更多的老师与同学们“走出”我们的国门,不断扩大国际化规模,提高国际化质量。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三项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强外语教学,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二是培育品牌性的学科和专业,每一个学院都应当成为国际化的主体;三是加强外事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外事干部队伍。最后,刘剑虹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我们既要树立市场观念与竞争意识,还应要有高度的自觉,增强国家意识和教育主权意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