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常吃黄芪
2016-12-14 | 阅:  转:  |  分享 
  
生活越好,越要常吃黄芪?写这样的标题肯定有异议,生活好了怎么还要吃补气的黄芪?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首先,生活好未必身体好,相反,现在高发的疾
病,大多是因为生活好引起的“富贵病”,生活好甚至是病因之一。?其二,黄芪补的是功能,补的不是营养。生活好,营养好的人反倒容易脾气虚
,功能弱,更需要补气,为什么会如此?我们看看高发的过敏和糖尿病就清楚了。?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过敏,与人们越来越少地“接地气”有关
系,这个“地气”,就是这个土地上原本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它们在钢筋水泥,抗生素、化学制剂出现之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人类的免疫
系统,原本是要在与这些微生物的交道中,培养出免疫力的。微生物少了,免疫系统长本事的机会就少了,它们就变得特“没见识”,一旦遇到原本
可以和平共处的微生物,就开始“少见多怪”起来,浑身起皮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而致命,就是免疫系统“少见多怪”的结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过敏是人类发展躲不过去的宿命,只要这种发展是工业化代替农业化,钢筋水泥代替广袤沃土为代价的。?过敏在中医里属于“卫外”
不固,属中医的脾所主。中医的五脏不同于西医学解剖位置上的五脏,简单说,中医的五脏更像是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称,比如中医的脾,就牵扯到
了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多个,因此,中医的脾气所主的“卫外”,就牵扯到我们的免疫力。?在五行中,脾与土相对应。中国是农耕文
化,一直视土地为“母亲”,是自然界万物的生身之本,中医的脾被称为身体的“后天之本”,就是因为脾和自然界的土一样,在身体中地位重要,
所以,无论是中医,还是中国文化,都很强调“接地气”。?具体到高发的过敏,“接地气”就是培养对外来微生物的辨识能力和接纳能力,入脾经
的黄芪之所以常用在抗过敏上,就是因为它可以扶助脾气,在身体和外来病邪之间,建立一个屏障,减轻“少见多怪”引起的后患,著名的“玉屏风
散”就是这个原理,其中只有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再说到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高发,和饮食热量的剧增有关之外,还因为我们少有运动,“
地气”接得越来越少有关系,因为只有在运动中,肌肉才能将血液中的血糖运走,血糖才能降下来。?中医的脾,除了“卫外”,还主肌肉。肌肉强
健的人,一般都不脾虚,反过来,脾虚的人肯定是肌肉体量和力量都不足的,他们就算是运动了,因为肌肉的不足,运用血糖的能力也不足,至少不
足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就是看到了这个中国人的通病或者说常见体质,治疗国人糖尿病时,中医一般都会用到黄芪,因为黄芪是入脾经的,可以
增加肌肉的体量和力量,从而降低血糖,等于是在促使肌肉被动的运动。?当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因为没有胰岛素,胡适曾被西医判为不治,后来找
到了京城以善用黄芪著称的中医陆仲安,以一副药中有120克黄芪的补脾气重剂,使胡适渐渐康复。?黄芪有生熟之分,生黄芪更适合用来抗过
敏,降血糖,如果用来保健,每天可以用15-20克生黄芪泡茶饮。如果是炒制过的黄芪,力量则集中在消化系统了。
献花(0)
+1
(本文系360淘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