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念博山至张店的绿皮火车

 聚贤小屋 2016-12-14
 
 

想念博山至张店的绿皮火车

原创:桑度云

2016-12-09

 

每次路过博山火车站,都会不经意的瞄一眼,那被人冷落的半截铁门紧闭着,破烂不堪的“博山站"三个字,垂头丧气的耷拉着脑袋,早已失去了博山火车站当年的那份牛气!高高在上的是醒目的博山供销、快捷酒店。昔日火车站那熙熙攘攘的乘客,那川流不息的热闹景象,早已不复存在,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回忆的话题。

每当想起那曾经给我们带来方便的绿皮火车,都有一种留恋与回味。火车从博山发车,途经大昆仑、淄川、南定、五公里、张店,每个小站都可下车。每天4趟,从早上5:45至晚上8:30分,来回8趟。票价从一元到三元不等。最方便的是那些在第四砂轮厂、南定铝厂上班的博山人,他们不用住宿舍,每天来回赶班,都是正点上下班。有两班车次好像就是专为上班族而定的。他们还可以享受优惠的月票、季票或年票。可以说,在国内这样方便的短途火车是屈指可数的。

在上世纪的1998年,香港回归祖国,淄博火车客运启动了回归号”,车次由原来的每天8趟增加到来回16趟,博山到张店票价2.5元,公交车票价是3元。那时,淄川的服装城处于火爆期,可想而知,每天坐火车的人数要多于公交车。为此,好像公交公司还与火车站有过价格大战。在那只有几十元工资的老百姓眼里,谁家便宜,就坐谁家的车。那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80年代,我和迟玉娜老师常去市里参加展览等各种活动,每次我俩都是坐火车去,还是做最早的那趟车,这样时间很宽裕。迟老师对张店比较熟悉,再带我去吃早点,然后去展览馆参与活动。迟老师说:坐火车安全、便宜。”

再就是春节前去淄川服装城,那个方便就别提了,上午去时两手空空,回来时都满载而归。特别是那些在四路上卖服装的人,大包小包的,买多少东西都能带回来。

所以,坐火车对于我们博山人来说,习以为常。然而,对于我老家的堂兄表妹来说,火车,在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传说。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堂叔家的哥哥从老家临沂来了,长到十五、六岁,从来没见过火车,只是听说,那时在农村更看不到任何影像资料。我哥哥也只有十二、三岁,听说堂哥没见过火车,就带着堂哥从我们住的魚市街过了北关桥,穿过税务街来到火车站,扒着铁门看火车。从火车启动到缓缓行驶,还有那节奏声、吐着白烟的鸣笛声,都让堂哥惊讶不已,看完玩火车回来,他还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一家人讲他的见闻。他当时的少见多怪,成了我们的笑料。但是他回到老家后,却成了在众人面前炫耀的话题,把在博山看到的大火车,来一番描述和形容,让那些小伙伴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羡慕他有个大爷在博山,才能见到火车。

到了八十年代末,十七岁的表妹来帮我看孩子。在我们家六楼的阳台上,她天天看着那拉煤的火车,鸣着长笛,“咣当”“咣当”的从青龙山铁路桥上驶过。不止一次的问我:这火车有多长?为什么老是拉煤?怎么不拉人呢?那拉人的火车能乘多少人?坐火车是个什么感觉?”

我在回答了无数个为什么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自豪感!我对来自平原农村的表妹说:“博山比临沂好吧?有山,还有火车,你们那里都没有吧。抽空和你坐火车上趟张店,你就知道坐火车的滋味了。

没成想我这一句话,让她天天在期盼着这一天。终于有一天,她忍不住问我:“姐,咱啥时候去坐火车呀?

看到她那渴望的眼神,我答应她周日一定去。

周日一大早,我带着表妹来到博山火车站,每人花了2.5元钱买了火车票。那是一张粉色硬纸板的火车票,检票员用一把铁钳剪下一个型缺口,我俩一路小跑上了火车。表妹对火车上的一切都细细观察,东张西望,不一会儿,火车就慢慢的启动了,随着“哐嘁、“哐嘁的声音越来越快,表妹那两只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车窗外的树木、房屋……

当火车开了十几分钟停下时,她忽闪着那双大眼睛说:“这么快就到了?

我告诉她,这是大昆仑站,我们还要经过淄川、南定、五公里才到张店。“我说呢,怎一眨眼就到了,我还没做够呢!她操着满口的临沂话,把周围的人都引笑了。

不到一小时,火车到了淄博站,我看出表妹还没做够。我和她说,等回来我们还是继续坐这辆火车。她高兴的答应着,我们出了站,带着她去了商场,逛了公园,玩了一圈。表妹似乎对张店没有多大兴趣,她果然说:“张店公园不如博山公园好玩!当时,她最大的兴趣都在坐火车上。

在回来的火车上,我们碰上了一伙下班的博山人,他们在我们身后的座位上甩起了扑克。表妹好奇的看着他们。我悄悄的和她说:“这是每天赶班的工人,他们做早班车上班,这时候坐火车下班,天天如此。他们早晨赶早车,都提着油条火烧在车上吃,吃完了就打扑克,一直打到下车。

表妹羡慕地说:“恁博山人真幸福,坐着火车上下班。

她一会看着窗外,一会看着车上各色各样的人们,有打毛衣的、有睡觉的、有看书的。不一会,打扑克的人脸上贴满了纸条,还在做着鬼脸,一路上嘻嘻哈哈的很热闹。她的两只大眼睛不停地转动着,脑子也在不停地转着。看着张博路上的公交车、各种机动车、自行车川流不息,她得出一个简单又明了的结论:“公路上啥车也有,太拥挤了,火车自己一条路,所以跑的飞快!

我当时只觉得她幼稚可笑,谁都知道,只有火车是自己一条轨道。

几十年过去了,看看现在的公路上,真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那些有车一族时常被堵在路上,更令人惨不忍睹的是那多发的事故……

那个自己一条路的绿皮火车,却早已停运多年,如果表妹再来,我将如何解释?那长长的铁轨已沉睡了8年,人们在翘首以盼:那绿色的长龙,何时再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