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京城小儿推拿流派学“捏脊”

 369蓝田书院 2016-12-14

编者

捏脊疗法又称“捏积疗法”,是中医儿科外治疗法之一,因推拿部位在脊柱,故称为“捏脊”,同时捏脊疗法因经常治疗小儿食积、积滞、疳积等消化系统疾病,又称为“捏积”。捏积疗法是北京地区著名的小儿推拿流派,有着150余年的历史,因疗效显著而享誉全国。

捏积疗法因操作部位容易定位、手法不复杂,是小儿推拿的入门级,而疗效又非常好,是爸妈必备技能之一。

捏积疗法是根据中医基本理论(所以也需要辨证应用,并非普遍适用),通过捏拿小儿脊背(督脉),振奋小儿全身的阳气,推动周身气血的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除了上述督脉的治疗作用外,由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位于督脉两旁,因此在捏拿小儿脊背的时候,足太阳膀胱经也得到刺激。这条经脉分布着与人体内部脏腑解剖部位相邻近的脏腑腧穴,通过对这些背腧穴的良性刺激(重点捏拿),可以调整相应的脏腑功能,如脾腧、胃俞等。

下面来讲小儿捏积疗法的要点:

1
捏积疗法适应症

捏积疗法的优势在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改善宝宝脾胃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例如厌食、腹泻、便秘、腹胀、功能性腹痛、营养不良等。呼吸系统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缓解期。以及小儿夜啼等。对于宝宝体质的增强,体质偏颇的调整也有很好的疗效。

没有一种疗法可以治疗所有疾病,并非所有宝宝都适合长期的捏脊疗法。因捏积有振奋阳气的作用,一般手法应用为补法,所以实热体质的宝宝(可请中医生辨别体质),并不适合长期应用捏积疗法来进行保健。

虽然捏脊治疗没有明显的年龄限制,成人也可以捏脊,但是小于6岁的宝宝疗效会比较好,大宝宝需要增加手法力度和操作遍数。

2
捏积疗法操作时间、部位

治疗时间及疗程: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捏积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早晨。其次是上午-下午-晚上。每日治疗1次,连续5-7天为一个疗程,休息2-7天后可进行下一疗程。

操作部位:宝宝背部正中,从长强穴(龟尾)到大椎穴,见附图。提捏常用穴位: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大椎穴、肺俞穴(百度一下,具体定位,你就知道!)


3
捏积疗法基本手法

小儿捏积有两种手法,二指捏法和三指捏法。南方地区捏脊时多采用三指捏法(南方宝宝肌肤薄弱,建议体质弱、年龄小的宝宝选用);北方地区捏脊时多采用二指捏法(北方宝宝紧实一些,建议年龄大于6岁的宝宝选用)。

三指捏法:以拇指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指腹相对用力捏拿皮肤,两手交替向前捻动。同时拇指向上推移,从龟尾至大椎为一遍,如此反复捏拿。


      

二指捏法:双手腕关节略向尺侧偏斜,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两手交替向前捻动,从下至上,龟尾(长强穴)至大椎为一遍,如此反复,捏拿6遍(大宝宝可以适当增减遍数)。


4
附加手法操作

小儿捏脊疗法有非常多的内容,本期先简单介绍入门级手法,后面追加高级手法及穴位,总之手法和穴位是取效的关键。但是按照上面的做法,爸妈还是可以保证一般疗效的,如果急性起病或治疗初起可以先请小儿推拿医生治疗,后面再回家进行爸妈家庭保健。

本期附加“重提”和“揉按”的提拿手法,不用想得很高大上,重提就是“力量重”+“向上提”,揉按就是“向下揉”。针对背部俞穴进行,一般保健穴位(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脾俞、胃俞、肾俞,在捏脊过程中可以重提脾俞、胃俞,捏脊结束后,揉按肾俞穴10次。

本文由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推荐,由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提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