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方式讲西汉31∣旺夫又旺子命中注定的皇后:窦漪房

 金色年华554 2016-12-14

周勃被刘恒收拾了一顿后,这丞相的位置便又空缺出来。一直在汉初半红不紫的灌婴,终于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明星,被刘恒任命为丞相。



灌婴


其实自楚汉战争开始,灌婴对于汉朝的建立和稳定都是重要一环,可奈何灌婴平时实在是低调,不到真办事的时候就不出来露脸,所以平时虽手握重权却在政治舞台上并不活跃。说他是个一线明星却又不那么耀眼,可说他是个二线又简直是侮辱。


如今说灌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不是比喻,因为灌婴从太尉成为丞相后,刘恒直接将两个职位合二为一,取消太尉一职。从此之后,丞相不但掌握了行政权,还接管了太尉的军政权。


能赋予灌婴如此大权,可见刘恒对其的信任。想来可笑,灌婴和周勃二人都有震主之功,又都喜欢排挤新人,但刘恒对两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历史是不会冷场的表演。没过多久,京城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能被载入史书中的谋杀,被杀或者杀人的一方肯定不会是无名之辈。此次的谋杀,两边还都是妇孺皆知的两个大人物。被杀的就是沉寂了很久的审食其,而杀人者,就是淮南王刘长。


之前说刘邦和吕雉的举动,为审食其埋下了祸根。挖坑不填坑,菊花万人捅。这种事我是不会干的,所以现在把坑填上。


刘长杀审食其的起因,还要让我们一起回到很多年前。又是赵王谋逆案!


当年贯高等人因看不惯刘邦对原赵王张敖的态度,就准备刺杀刘邦,结果后来事情暴露,刘邦震怒,下令抓捕张敖全家上下。所以当年被刘邦睡过的张敖姬妾——赵姬,也就被一同压入了大牢。但当时赵姬怀了龙种,就想托人告诉刘邦,结果当时刘邦正在气头上,根本没理会这事,觉得是自己上了赵姬一次,赵姬就来讹自己。后来赵姬又让自己弟弟去请审食其替自己向吕雉说情,结果当时吕雉正吃戚夫人的醋,觉得刘邦身边的女人除了自己都不是啥好东西……所以也就没管。最后赵姬为了引起刘邦的注意,就自杀而保住了刘长。


后来刘长长大了,听说了当年的事,就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刘邦是自己的老爹,吕雉又是把自己养大的人,而且两个人都已不在人世,那么咋办?总要找个人发泄吧,所以倒霉的审食其就摊上事了。从前审食其大权在握自己无法下手,可现在就不同了。审食其现在的身份跟普通人无异,说杀也就杀了。



说审食其倒确实是倒霉,可反过头来想,审食其无缘无故惹上刘长这个彪货,多亏自己还活着,被杀了也就完事了。要是审食其也不在人世了刘长找不到人发泄,没准要天天在审食其的坟前蹦迪。那真是死都不得安宁。


文帝三年的时候,刘长进京入朝,借此机会杀死了审食其。刘长杀审食其的办法粗暴而简单,自己带了几个随从亲自来到了审食其府上,待见到审食其后,掏出铁椎就捶审食其,打的半死不活了之后就让手下人了结了审食其的性命。


其实刘长敢明目张胆地在京城入室杀人,很大程度也是因为刘恒长时间以来对自己这个弟弟过于包容。刘家人对自己兄弟都不错,如今刘恒又只剩刘长这么一个兄弟了,所以平时对其是百般忍让。


在刘长杀审食其之前,就仗着皇帝对自己的宽容各种违法乱纪,甚至在公开场合都只叫刘恒“大哥”。人被骄纵惯了,就容易无法无天,刘长和海淀银枪小霸王就是一古一今两个典型。


在史书中记载,刘长这个人虽然骄纵,但却是智勇双全,能举重鼎,这可比秦武王牛多了。刘长杀了审食其后,立刻驰马疾奔到了皇宫,向刘恒袒身谢罪,主动承认自己杀了审食其。但刘长表示,自己杀审食其有三个原因:


第一,刘长的母亲不该因赵国谋反案获罪,当时如果审食其能为其母子力争,就能说动吕后去保护刘长母子,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第二,吕后要杀害刘如意母子,审食其却无动于衷!


第三,吕后封诸吕为王,意欲与刘氏争雄,审食其不为刘氏社稷抗争,这也是罪。


三宗罪说完,刘长还表示,审食其这个大奸臣是人人都想杀之而后快的,自己替天下人做到了!


刘恒听完都好吐奶了,你小子在这逗你哥呢,这哪是谢罪。但是刘恒知道,自己这个弟弟确实命苦,念及手足亲情,也不舍得予其赐罪,便赦免了刘长。


刘恒这一赦免,刘长也成了红人。在天子脚下杀了侯爷都能安然无恙,还有谁敢惹?连薄太后和太子刘启都对这不要命的大彪货避之不及。刘恒这一行为,也直接助长了刘长的嚣张气焰,本来那头都快仰天上去了,现在简直狂的飞起。回了封国后更是无视国家法律了,甚至一切都效仿天子。


上帝让你灭亡,先让你膨胀。刘恒并没有想让自己的弟弟灭亡,却让其膨胀到一发不可收拾。这是后话,还是以后再说。


刚刚结束了这件谋杀案后,北边的匈奴又大肆南下了。这次带头南下的,是匈奴的右贤王。


刘恒继位后,可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大的阵仗,平时匈奴也就是小股部队骚扰,现在不但匈奴大部队攻入了北地,还占据了河南地区四处掠夺,边防部队根本挡都挡不住。



自白登山之围后,一直软着的汉朝终于是硬了一次,大展雄风。刘恒虽然没有御驾亲征,但也跟御驾差不多了。


刘恒先派灌婴率大军亲自北上进攻匈奴,几乎派出了汉朝的所有机动部队,战车加骑兵总计八万五。刘恒也是北至甘泉宫,后来直接来到了临近匈奴的太原。


匈奴右贤王一看大汉的皇帝都亲自来了,还出动了这么多精锐部队,二话没说,拔腿就溜。如果冒顿亲自带人来,那还能打,可现在有右贤王自己带人来抢劫,还真不相信自己有单于那本事。


本来一触即发的匈汉大战就这么结束了,雷声大雨点小。刘恒心里也有数,不会继续派灌婴攻击匈奴,现在还远不是时候。


好像凡是有人当了皇帝,都喜欢回自己的故乡或是第二故乡炫耀一下发点福利。刘恒此次到了太原,又顺道接见了当年代国群臣。当然,关系真正铁的都跟着刘恒进京了,现在还留在代国做官的那对刘恒来书都只是同事而已,但刘恒也都一一给予了赏赐。除此之外,还赐给了百姓牛和酒,免除了晋阳和中都两地的百姓三年赋税。


故地重游,留恋不已。一连玩了十多天,刘恒就玩不下去了。因为刘兴居谋反了。


此时刘襄已故去多时,刘章也刚刚去世。齐国三兄弟就剩刘兴居一人,也不知道刘兴居是怎么想的,明知道自己既无大臣支持又无能力与中央分庭抗礼,还偏偏就要整点事出来。估计真是俩哥哥都不在了,自己也生无可恋,还不如轰轰烈烈的傻一回……


刘兴居也知道自己如果想干掉刘恒,那就必须要偷袭。趁着刘恒还在代地,刘兴居迅速率军西进,意图拿下荥阳。荥阳既是军事要地,又是天下粮仓。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有了粮食,不怕没人参军,即使是叛军。


刘恒听闻刘兴居叛乱后,立即做出了对策。下诏灌婴回师驻守京城,又派了资历和能力仅次于灌婴的狠人柴武率军十万前去平叛,最后又派祁候缯贺为将军,驻守荥阳。


接着,刘恒又下诏,凡是跟着刘兴居谋反的,只要在平叛大军未到之前反正的,以及率部归降的,一律赦免,恢复官职和爵位。


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知道就刘兴居这点人还不够平叛大军塞牙缝的,加上刘恒继位以来一贯的仁君范儿让大家都为之倾心,所以纷纷倒戈。


诏令下达后仅一个月,刘兴居就被柴武俘虏。刘兴居跟皇帝可不是兄弟,所以刘恒没手软,直接下令宰了刘兴居。


刘兴居死了,而曾经被他欺辱过的张嫣仍活的好好的,只是生活并不如意。如果没有窦皇后的出现,张嫣更是活的不如个平头百姓。


又是之前挖的坑,现在填。窦皇后跟张嫣曾有主仆之谊,侍候过张嫣,而张嫣的性格也不用再赘述了,总之当年对窦皇后也是非常好。恰好窦皇后也是个知恩图报、性地善良的好姑娘,发达了之后听说张嫣被幽禁,便没事就跟刘恒吹枕边风,夸张嫣有多好多贤惠,整天被幽禁着也不是那么个事。后来枕边风吹多了,刘恒也觉得张嫣怪可怜的,就让窦皇后去看看张嫣,这下窦皇后可高兴坏了。


那边宫正听说皇后要来看张嫣,就赶紧替皇后打了个头阵,来到了张嫣所在的北宫。等宫正见到了张嫣后,大为震惊,只见张嫣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哪还有半分当年的素洁惊艳。宫正训斥道:“你如此敝衣垢面,怎么能见皇后!”然后赶紧让人替张嫣梳妆沐浴。


张嫣是个爱干净的人,沦落至此本就心里委屈,如今又遭宫正训斥,更是无限伤感。


等到张嫣沐浴完毕,窦皇后已在前殿等候,昔日的主仆二人相见后,心中自是感慨万千。如同跷跷板的两边,一个人上来,另一个人却下去了。


两人聊了一会后,窦皇后便提出要去张嫣所居幽室一瞧。张嫣一听,便面显赧然之色,自己那幽寒陋室,怎么好意思带人去看。


但最终,窦皇后还是去了。等窦皇后看到了幽室景象后,彻底震惊了,这还是人住的地方吗?自己当年做侍女都没这么惨。于是窦皇后立刻召来了宫正一顿责备:“这是怎么回事?皇帝可不知道这里的情况,都是你们这群人干的!”总之先撇清关系,让张嫣知道,这主意可绝对不是自己丈夫出的!


张嫣又何尝不知道窦皇后的意思,在旁边淡然地笑了笑。宫正听完了窦皇后的训斥,心里当然是不干了,这锅我可不背,接着就回答道:“这是奉了东牟侯(刘兴居)和大臣们的命,他们说已经禀告过皇帝了。”


窦皇后听罢也不废话,带着张嫣就来到了北宫正殿。并且告诉所有人,以后这里就是张嫣的地方了。给张嫣换了个住处后,窦皇后又把张嫣的事告诉了刘恒。刘恒或许知道张嫣过得并不好,但不知道会这么惨。当即刘恒便召集群臣,专门商讨以后该怎么对待张嫣。


有很多一直怜悯张嫣的大臣说,应该以孝惠皇后之礼对待张嫣,在北宫也设置卫尉、太仆、少府等官员。但也有很多曾经跟着一起刁难张嫣的官员不同意,害怕张嫣得势后会找自己寻仇。最后刘恒就中和了一下两方的意见,用孝惠皇后之礼待之,但一切减半。


虽然刘恒下达了命令,但下面的人却没有坚决服从!经常性的缺斤少两。无奈之下,张嫣只好自己做点手刺女红卖卖,以补贴济用。虽然过的依旧落魄,可也比之前好了许多,起码有了人身自由,也不必再屈居于幽室之中。


物质上有所改善,但精神上依旧饱受折磨。孝惠帝昔日的姬妾仍时不时地对张嫣冷嘲热讽,侍女们也因张嫣失势而不听话,唯有张嫣初立之时的一个侍女依旧忠于张嫣。


其他的,也不太想说了,总之就是,张嫣的生活极其悲惨。其弟张偃说过:“自大姊退处北宫,人皆误谓之废黜,而凄凉况味,亦复难堪,伤哉!吾姊以如此仙姿淑性,而弃掷埋没于空室之中,此由吾母一时之误,捭入汉宫故也。”


是啊,如果不是吕雉和鲁元公主为一己之私,张嫣又何至如此。张嫣的故事,依旧没完。张嫣虽因善因而结了窦皇后这颗善果,但也仍要好好感谢一下窦皇后。



说到这,就要好好说说皇后窦氏了,这姑娘的一生也是个传奇。


当年窦氏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被分配给了张嫣做侍女。后来吕氏又赏赐诸侯王,从宫中选了一些女子,每个诸侯王分了五人,这窦氏就是其中之一。不用说,窦氏自然是分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


让人感叹命运的是,最初窦氏并不想去代国,因为窦氏是清河郡人,所以她希望能到赵国去,离自己家近。所以窦氏就趁机贿赂了一下宦官,希望宦官能如了自己的愿。结果那个宦官把窦氏这档子事给忘了,随手就给窦氏登记到了代国。等诏令下来后,窦氏一听自己居然被分到了代国而不是赵国,便痛哭流涕,一边哭一边骂那个宦官拿钱不办事。


自以为倒霉的窦氏坐地上就哭,死活都不去代国。后来被强行拉走,无奈之下窦氏只好去了代国。等等,为什么要说“自以为倒霉”?我的天,你想想当年那几个赵王都什么下场……还有他们的姬妾都什么下场……


不信命还真是不行,有时候上天强行赐予的东西,不论好坏都要自己兜着。这窦氏心不甘情不愿地来了代国,结果还就让刘恒给相中了。你说刘恒沾了窦氏的好运当了皇上还是窦氏沾了刘恒的光当了皇后?这个都不好说。因为刘恒本身就行事低调,还仁厚智慧,成为皇帝也是情理之中。可反观窦氏也是个旺夫旺子的命,不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当了皇帝,还连带着克死了情敌和情敌的四个儿子,这属性真是太可怕了。


窦氏腾达后,自己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也跟着富贵起来。窦氏的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也就是窦少君。


窦氏的弟弟很有意思,当年因为窦家穷势弱,窦广国就被人给抢走卖了。被抢走时的窦广国只有四五岁,但已经记事了。孩子被拐了也不是自己卖的,所以窦家人也不知道这倒霉的小儿子被卖到了哪。其实倒霉的小窦广国被辗转卖了十多次,简直悲催。一般的人贩子拐卖儿童那还是给人去当儿子,过的能稍微好点,可窦广国更倒霉,直接卖了当仆人。


后来窦广国给主人家在山中烧炭,到了半夜突然山崩,当时窦广国和其他一百多个人的都睡在山崖下,这一崩一百多个人都被砸死了,唯有窦广国一人大难不死。


大难不死的窦广国当时就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一百多号人咋就我一个人活着呢?所以窦广国就给自己算了一卦,也不知道他这算卦是从哪学的,最后算出自己几日之内就会被封侯。也不知道窦广国哪来的自信,算完自己就信了。


封侯这种事那自然是皇帝做的,那皇帝在长安,自己想被封侯当然应该去长安碰碰运气了。


结果到了长安后,窦广国就听说了皇帝册立了皇后,而新皇后家在观津,姓窦。这窦广国一听,这不我老乡嘛!再一想,这皇后也姓窦,而我几天内要被封侯,难道这皇后是我姐?算了,既然来都来了,那就碰碰运气吧。


于是,就将自己记忆力仅存的那些和姐姐有关的事情写了下来,上书给了皇后。皇后看完后,想了想当年确实有这些事啊,就把这事告诉了刘恒。


刘恒一听自己小舅子找上门了,可不能怠慢。就派人带来了窦广国询问。窦广国说了一些窦皇后进宫临行前的事,发现说的都没错。窦皇后才敢确认,这就是自己弟弟。


窦广国并不是文帝时发迹发的最不可思议的,后来还有一哥们,他的发迹更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