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方式讲西汉33 | 面对皇帝从来“不怂”的大法官

 金色年华554 2016-12-14

上一期我们讲了文帝的左膀右臂灌婴和周勃死后,文景两朝的几位政界大咖们:张苍,申屠嘉,晁错,袁盎,最后讲到了酷吏张释之的上位,今天,就从张释之开始。



 张释之的这个酷,的确是不负酷吏之名,不管你是百姓还是王公贵族,该怎么办你就要怎么办。即使你是太子或皇帝本人,该得罪的也从来不认怂。

 

  有一次,太子刘启和刘武俩兄弟起晚了赶点,同坐一辆车冲进了宫里。按理说,两位皇子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就该下车步行了,结果这兄弟俩依旧坐车上跟个没事人一样。这一幕被当时还是公车令的张释之看到了,当即拦了下来。不论刘氏二兄弟怎么求情,张释之就是不让他们进宫,不但如此,张释之还因此事向刘恒检举了二人。

 

  刘恒是个好皇帝,但同时也是个好父亲。刘恒听说此事后,亲自对着张释之摘帽赔罪,并说道:“都怪我教子不严。”

 

  
张释之还是第一次看皇帝对自己这么怂,当下也不好意思了。加上正好薄太后的使者也到了,张释之才给两位皇子放了行。结果因为这件事,身为太子的刘启记仇了……

 

  再后来,张释之各种出色的表现让其担任了廷尉一职。被皇帝任命为廷尉的张释之,并没有因此而对皇帝“感恩”,而是依旧事事站在法律的角度去做事。

 

  张释之随后用言行证明,自己不只敢得罪未来的皇帝,对着现任皇帝也绝不会怂。

 

  有一次刘恒出巡,经过城北的中渭桥时,突然蹿出来个人。结果蹿出来的那人自己吓了一跳,也把刘恒的车马也吓的不轻。刘恒当场不开心了,命人将这个莫名其妙蹦出来的小哥给逮了起来,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审讯。

 

  张释之得到命令后,就开始责问了这位倒霉的小哥。你咋回事啊,好歹也是生活在天子脚下的人,怎么就一点规矩不懂呢?

 

  
那位小哥也很委屈,第一次见到皇帝本身就又惊又喜到不能自已,哆哆嗦嗦地跟张释之说:“我不是不懂规矩啊,我就一乡下人,刚才听到了清道的命令,就躲在桥下不出来了。过了那么长时间,我以为皇帝的车队都过去了,所以才出来。谁知道一出来又撞上了皇帝的车架……我哪知道皇帝的随从这么多啊。”

 

  张释之了解了情况后,就去回报刘恒,并表示,按法律来讲,那位小哥确实触犯了清道的禁令,理应罚款。

 

  刘恒听到张释之的汇报后,当即怒而起身,愤愤道:“这个人惊扰了我的马,这也得亏是我的马驯良温和,要是换成辨认的马,早把我摔残了,廷尉你居然只给他罚款了事?”

 

  张释之听后,回答说:“法律是天子和百姓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么规定,如果要加重处罚,会让法律不能取信于人。如果那样,皇上就算让人杀了他都无所谓,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了我来处理,那么我身为廷尉就该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不得偏失。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就会跟着任意刑罚,到时老百姓们就要手足无措了。所以还望陛下明察。”

 

  稳定下情绪后刘恒还是赞赏了张释之的做法。

 

  张释之的执法可谓是执法者们的古今榜样。比如前一阵热炒的拐卖儿童者该不该叛死刑,或许在张释之处理的一件案情上得到些许启示。

 

  事情是这样的,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时候,长安城里出现了一个小偷,这个小偷活儿不好,也不出名,但他干了件其他小偷都不敢做的事。小偷居然将手伸向了皇家财产,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因为活儿不好,所以被抓到了。

 

  听闻此事后的刘恒,再一次爆炸了,立刻将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依然是查明了情况后,再予以定罪。

 

  查证了一番后,张释之终于确定,好了,这次这个人可以处以死刑了。于是蹦蹦跳跳的将这个“喜讯”汇报给了刘恒。上次陛下你要人家死刑我没允你,这次我满足你了!

 

  还在气头上没下来的刘恒听完张释之的汇报,再一次爆炸了。这次跟上次能一样吗!少在这卖我人情啊!这次偷得可是我老爹宗庙里的东西!要族灭啊!族灭懂不懂!死刑根本不足以解气好吗!

 

  张释之听完刘恒的咆哮后,赶紧摘帽扣头谢罪道:“依照法律,处以死刑已经足够了。况且在罪名相同的情况下,也要区分犯罪程度的轻重。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的话,那万一有哪个二货挖了长陵的一寸土,又该如何处理呢?”

 

  
刘恒听后,倒吸一口凉气,这小子太能说了,我辩论不过他,我得找太后商量商量该怎么反驳张释之。

 

  于是,刘恒找到了薄太后,说明了情况。好在薄太后是个明事理的人,觉得张释之做的很正确,也就让刘恒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有了张释之这个凡事只认法律的“愣人”在,王公贵族们也都谨慎克己,生怕触犯了法律落到张释之手中。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这口号虽不是张释之喊出来的,可张释之却真让“清风”满了天下。

 

  法律是规范严明的,不是可恶之人就要受到更严厉的处罚,也不是可怜之人就要适量减罪。法律面前没有尊卑老少,亦没有善恶正邪。

 

  
说了这些政坛新秀,差点忘了最早登场的新人——贾谊。

 

  我始终觉得,文帝一朝最值得浓墨重笔的一位贤良人才就是贾谊。“才高运蹇”这个词放在贾谊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

 

  周勃的失势和灌婴的去世,并没有让贾谊重返政治核心。而是被派到了边远的长沙国,成为了长沙王太傅。

 

  贾谊怎么都想不通,自己尽心竭力辅佐着刘恒,为什么到头来还是不能受到重用。理由有很多,却没一个真正说得通。或许真的是三人成虎,或许张释之在上林苑的那番话真的影响了刘恒,在刘恒心里,贾谊只不过如同上林苑中那个伶牙俐齿的啬夫?

 

  也许是贾谊的开头太过成功,天欲降大任于贾谊也,所以要再让贾谊经历上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吧。可惜的是,贾谊没有熬过这九九八十一难,就倒在了取经的路上。这是后话。

 

  贾谊在奔赴长沙的途中,渡过湘水之时,写了一篇《吊屈原赋》,语言悲愤伤感。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仄闻屈原兮,自湛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鸮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父荐履,渐不可分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谇曰: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郁其谁语?凤缥缥其高逝兮,父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渊潜以自珍。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臧。使麒麟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邮兮,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皇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打完这几行差点累死大王……我来给不喜欢古文的朋友们不严格的翻译一下:

 

  “托陛下之福,令我罪往长沙。途闻屈原殉于汨罗,投绝唱于江河之中,敬悼屈原先生。先生遭世人痛诋,以至殒身殉国。喟然长叹,先生生逢不时。凤凰投山窜海,猫头鹰却肆意翱翔。小人得志,贤良郁郁。世人谓卞随、伯夷恶浊;盗跖、庄硚清扬。莫邪粗顿;铅刀锐利。怀才不遇,反遭祸殃。遗弃周鼎,却将瓦盆为宝。骑乘疲牛,驴作车马,反要骏马拉车。脚踩冠帽,鞋履为冠。此乃倒行逆施,先生当真不幸,遭此大难。

 

  总而言之,我也说够了。海内无一知己,此间伶俜离索,又有谁人能说。凤凰飘然远去,我亦有此意。如九渊神龙般,潜渊自惜。蟂獭芳洁,怎会与污虫为伍。圣人的言芳行洁最为可贵,远离世俗而韫椟而藏。若是麒麟受缚,又与犬羊何异?人生在世,也是一种折磨。在哪里不能辅佐君王,何必要苦守国都之中?凤凰遨游于千仞之上,遇见德配天地之人方复大地。见德薄才疏之人,便缥缥而去。浊流水沟,怎容的下吞舟之鱼。纵横江河的鲸鱼,出了水也一样遭蝼蚁嬉戏。”

 

  这一番话,也就多亏是放在了文帝时期,这么明显的借古讽今,骂权贵骂皇上,最多也就在电视剧里活三集。虽说被贬到长沙后贾谊心中有万般不快,但还是像个小媳妇面对着不解风情的憨丈夫,幽怨之中还带着爱。虽然从中央流落到了地方,可贾谊并没有停下进谏的工作,每天想的还是国家大事。经历了事业滑坡后的贾谊,提出的治国意见比曾经更加的稳准狠了。

  
暂时的一段时间,贾谊要先在长沙慢慢待着了。

 

  贾谊说完,我们再回到刘恒的身边。

 

  在内圣外王的刘恒带领下,大汉逐渐的有了强国的影子。内政方面,中央有张苍、张释之等一干贤良忠直的大臣坐镇,地方上又有田叔、贾谊等当世贤才治理,加之汉朝几代统治者的轻徭薄税,此时的汉朝已经是一片繁荣景象。在外交方面,刘恒更是远远地甩开了刘邦和刘盈两位。

 

  其实汉文帝时期的主要外交对象也就两个,北边的匈奴和南边的南越。

 

  先说北边的,想当年高祖时代,三十多万大军被人匈奴围在了白登山下不来,要不是最后陈平的奇计,搞不好汉朝就完了。最后也还是赔了笑脸赔了礼,送出个假公主才勉强了事。

 

  后来到了惠帝和吕后时代,更是唬不住匈奴了。冒顿单于公开写信调戏吕雉,被调戏完之后汉朝还不敢做出任何反击,又是一番赔笑,可谓是颜面扫地。

 

  现在到了文帝时期,冒顿这位吓了汉朝几十年的大魔王终于转变了态度。一改常态,主动示好。

 

  之前汉三年匈奴右贤王大举侵入河南地区四处为害,刘恒派遣灌婴集结汉朝精锐将匈奴赶走后,来年冒顿便修书一封送到了刘恒手里。

 

  冒顿这封书信大体意思是这样的:

 

  “前些时候,汉朝提出和亲的事,我们很乐意,你可不要忘了。再一个,去年匈汉战争的事,是你们边境的官吏骚扰并侮辱了我们匈奴右贤王,所以右贤王才去南下骚扰汉朝。当然了,右贤王也有他不对的地方,这事没通知我就擅自决定,破坏了匈汉两国长久以来的亲密关系。所以,我已经惩罚他去西边攻打大月氏了,你们尽管放心,他不会去骚扰汉朝了。

 

  哦,对了。我们匈奴如今兵强马壮,平灭了大月氏,凡是敢反抗的都被我们杀了。除此之外,还征服了楼兰、乌孙、呼揭及其他西域二十六国。如今所有善于骑马射箭的人们,都成了我们匈奴的一员。北方已经安定了,我们也准备就此罢手了。希望我们两国之间能继续以往的友好关系,让老少妇孺都能过上好日子。

 

  最后,我们送给汉朝骆驼一匹、战马两匹、驾马二驷。我知道大汉皇帝你不喜欢我们匈奴人接近汉境,我让他们撤回来就是。”

 

  这书信,就俩意思。第一,我们希望与汉朝继续修好;第二,我们匈奴如今很强大,不是汉朝能惹得起的。

 

  虽然不是示弱,但冒顿此时对汉朝的态度已经远远地胜过之前。汉朝国力日渐强大当然是原因之一,可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应该说,刘恒恰好赶上了好时候。此时的匈奴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几十个国家,土地成倍于之前。迅速的扩张导致了匈奴国内的不稳定,需要大量的兵力震慑,实在是没精力再分散出一部分士兵来跟汉朝交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冒顿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已经无力再想征伐之事。

 

  当然,之前刘恒对外的强硬做派也向匈奴证明,我大汉不是虚胖,更不是你想欺负就能欺负。

  
除了北方安定外,刘恒又用自己的恩德让南越重新向汉朝臣服。

 

  刘恒收服南越,就干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刘恒知道了赵佗父母的坟墓在真定,便为赵佗父母设置了守墓人家,每年都按时祭祀,又对赵佗的堂兄等委以官职加以封赏;第二件事,就是派了对越问题专家陆贾再一次充当说客,游说赵佗。

 

  陆贾对于游说赵佗这件事,已经是驾轻就熟了,毕竟两人一同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此外,陆贾还带着一封刘恒的信和各种礼物作为助力。

 

  刘恒的信里也就是一番客套,并告诉了赵佗,自己已经派人保护了赵佗父母的坟墓,并且对其兄弟族人也加以了安抚,让赵佗不要担心。另外,汉朝与南越之间的争议领土,也都归给了南越。

 

  等陆贾来到南越,赵佗看到了刘恒的书信后,大为感动。当下叩头谢罪,并表示,愿意做汉朝的藩臣,履行贡纳之职。又通告南越全国,表示自己以后不再称帝,以大汉为尊。

 

  最后,赵佗又亲自为刘恒回信,言气卑弱。表示自己称帝只是因为听说自己的祖坟让人给刨了,现在既然知道这是谣言,自然不会再想从前那样犯错了。之后赵佗了抱怨了一顿吕后时期禁止两国通商,严禁出口雌性牲畜等问题。除此之外,赵佗还献上了白璧一对,翠鸟千只,犀角十个,紫贝五百枚,桂蠹一瓶,翡翠四十对,孔雀两对。

 

  当时的南越已经很惨了,牛羊马等牲畜因为没有雌性,都没法交配下一代,现存的牲畜也都是老病残,若是假以时日,南越恐怕就真的崩溃了。

 

  最终,南越再次成为了大汉的藩属国。只不过没过多久,赵佗又开始偷偷地在国内称帝,但朝拜天子面见使者时也还是称王称臣,不敢公开僭越。

 

  就在内外安和的时候,一位作死小能手又不安分了。上次作死之后,刘恒力排众议将其保了下来,这次可就没那么好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