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七:实现工业结构全面优化

 王振岳 2016-12-14
笔记七:实现工业结构全面优化


    七、实现工业结构全面优化
    1、工业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1)佳木斯市轻工业总体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其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增长较快,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增长较慢。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轻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256户、318户,十年增长0、2倍;轻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6201万元、179222万元,十年增长0、9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82户、227户,十年增长0、2倍;总产值分别为78613万元、151367万元,十年增长0、9倍;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企业单位数分别为74户、91户,十年增长0、2倍;总产值分别为17588万元、27855万元,十年增长0、6倍。总的看来,结构趋向优化。
    (2)佳木斯市重工业总体发展水平逐渐上升。其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发生结构性变动。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重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239户、398户,十年增长0、7倍;总产值分别为65026万元、149578万元,十年增长0、3倍;采掘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2户、14户,十年增长0、1倍;总产值分别为414万元、1236万元,十年增长2倍;原料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31户、78户,十年增长1、5倍;总产值分别为26829万元、66689万元,十年增长1、5倍;加工工业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96户、306户,十年增长0、6倍;总产值分别为37783万元、81643万元,十年增长1、2倍。总的看来,结构趋向优化。
    2、工业资本结构趋向优化
    我市工业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呈现总量不断上升而二者比率有所下降的趋势,说明固定资本利用率不断提高,流动资本周转量和周转效益不断增加,实现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由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向内含扩大再生产。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市区工业固定资本年末原值分别为175641万元、719429万元,十年增长3倍。定额流动资本年末余额分别为51700万元、412412万元,十年增长7倍;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分别为1、7和3、4,十年下降1倍。说明工业基本建设速度和规模得到适当控制,而产品正常生产速度和规模却不断提高,形成工业经济的良性循环。
    3、工业规模结构趋向优化
    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大型工业企业数分别为6户、14户,十年增长1倍;中型工业企业数分别为20户、27户,十年增长0、3倍;小型工业企业数分别为469户、641户,十年增长0、4倍;大型工业企业产值分别为69124万元、166552万元,十年增长1、4倍;中型工业企业产值分别为35044万元、73932万元,十年增长1倍;小型工业企业产值分别为57059万元、88316万元,十年增长0、5倍。可见,大型工业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幅度都较大,而中小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幅度都较小。这说明,随着工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程度逐渐提高,企业平均规模呈上升趋势。
    4、工业所有制结构趋向优化
     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国有经济企业单位数分别为133户、176户,十年增长0、3倍;产值分别为133335万元、180787万元,十年增长0、4倍;集体经济企业单位数分别为302户、151户,十年下降1倍;产值分别为27892万元、56062万元,十年增长1倍;非公有经济企业单位数分别为0户、70户,十年增长70倍;产值分别为0万元、100692万元,十年增长10万倍。从1995年工业产值分析,国有经济占比重为53%、集体经济占比重为17%、非公有经济占比重为30%。
    5、工业技术结构趋向优化
    1986年到1992年间,我市共开发工业新产品863项,创产值7亿多元,创利税1、2亿元。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有54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有97项,填补省内空白的有276项,被列入国家级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有25项,获省优秀产品黑龙杯奖的有65项,实现新产品推广应用的有8846项,其中重大项目699项,创造价值5966万元。下面,以1988年与1992年比较说明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情况:
    (1)企业技术机构和设备呈上升趋势。1988年与1992年比较: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总数分别为29个、33个,增长0、1倍;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数分别为16个、18个,增长0、1倍;企业生产用机器设备原值分别为122458万元、215772万元,增长0、8倍;其中微电子控制设备原值分别为3507万元、21332万元,增长6倍;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928万元、7131万元,增长6、6倍。
    (2)企业技术人员素质呈上升趋势。1988年与1992年比较: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职工分别为68218人、7502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分别为389人、400人;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职工分别为566人、549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分别为233人、215人;各自占机构内职工数比重分别为41%、39%。
    (3)企业技术开发成果呈上升趋势。1988年与1992年比较: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分别为61个、199个,增长2、3倍;开发新产品产值分别为12619万元、29506万元,增长1、3倍;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7582万元、24259万元,增长2、2倍;其中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163万元、3804万元,增长2、5倍;新产品创利税总额分别为733万元、2738万元,增长2、7倍。
    (4)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呈上升趋势。1988年与1992年比较: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分别为2457万元、2846万元,增长0、2倍;其中上级拨款分别为1110万元、1175万元,增长0、1倍;企业自筹资金分别为1274万元、2452万元,增长1倍。这说明,工业企业技术更新、技术改造能力呈上升趋势。
     6、工业经济效益趋向优化
     由于工业结构的优化,使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从而带动整个工业经济效益总体趋向优化。
     (1)工业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57882万元、324232万元,十年增长1倍;职工人数分别为117800人、33180人,十年下降2、5倍;劳动生产率平均每人产值分别为13420元、97410元,十年增长6倍。
    (2)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呈上升趋势。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我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55132万元、451329万元,增长2倍;产品销售利润分别为18523万元、601211万元,增长31倍。
    (3)工业企业出现优胜劣汰现象。以1985年与1995年比较,盈利企业数分别为921户、463户,十年下降1倍;亏损企业数分别为33户、155户,十年上升4倍;亏损企业所占比重从3%上升为27%。盈利企业总盈利额分别为17456万元、4364万元,十年下降3倍;亏损企业总亏损额分别为186万元、2068万元,十年下降10倍。我市对亏损停产的企业闲置资产,普遍实行了承包、租赁、委托、出售等改革措施,以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此文发表于1998、3、5  佳木斯改革开放笔记。署名王振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