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了心脏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检查?

 昵称29351445 2016-12-14

前两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了一位68岁的骨折患者,骨科医生很为难:要做磁共振检查,可患者3年前装了心脏起搏器。按常识,装了常规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而这位患者如果要确定骨折的部位,做磁共振检查很重要。


骨科医师打电话给心内科,检查后发现这位患者安装的是常规的心脏起搏器,贸然做磁共振,可能导致患者起搏器故障和严重心率失常等后果。



但现在有磁共振兼容的心脏起搏器。植入起搏器的病人,一样能安全接受磁共振检查。以前安装了普通起搏器的患者,也有机会更换成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


植入起搏器后两年  三成多的患者需要磁共振检查

金属部件进入磁共振检查室的强磁场环境,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传统的心脏起搏器磁共振检查是绝对禁忌的,磁共振可导致起搏器故障、诱发严重心率失常、加热电极导线头端损伤心肌甚至致心肌穿孔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但不少心脏起搏器患者需要做磁共振检查。65周岁以上人群磁共振检查的需求急剧增加,而植入起搏器的主要年龄段在55-80周岁,正好与磁共振检查需求的高峰年龄段重叠。


国外统计发现,50%-75%的起搏器植入后患者需要磁共振检查。我国2015年的一项覆盖六省市老年起搏器植入患者的调查发现,植入起搏器后2年内33.8%的患者需要磁共振检查,但因植入了起搏器,只能放弃磁共振检查,影响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策略。


磁共振检查有高分辨率、真正三维成像等诸多优势,在肿瘤诊断、神经系统检查、软骨关节病等领域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


但对一些心脏病患者来说,心脏起搏器更是“救命”的。它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恶性室性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


磁共振兼容起搏器适应人群:

65岁以上患者

房颤、脑卒中、肿瘤、骨关节病患者


心脏起搏器和磁共振,只能二选一,不能和平共处吗?

2008年世界上第一台磁共振兼容起搏器问世。2010年磁共振兼容起搏器进入国内,目前浙医二院80%左右的患者植入的都是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


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已纳入医保范围,价格也大幅下降。特别是65岁以上的患者,房颤、脑卒中、肿瘤和骨关节病病史的患者,可选择磁共振兼容的心脏起搏器。


不过,就算植入了兼容的起搏器,患者做磁共振时,也需要心内科医师保驾护航。做检查前要让心内科医生对起搏器和疾病状况进行评估,程控到磁共振检查模式。检查过程中,要有心电监护。


检查完后,再程控回到正常模式。医生检查起搏器的状态,看看经历了强磁场后有没有受影响。一个月后再复查。


患者的传统起搏器 可换成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如果以往装的是磁共振不兼容的起搏器,现在可在更换时植入磁共振兼容的起搏器。


起搏器分两部分:脉冲发生器(俗称起搏器)和电极导线。脉冲发生器就像一个微型的电脑埋在胸部的皮肤下,电极导线的顶端固定在心肌上,心跳慢或不跳时,起搏器可通过电极导线刺激心脏跳动,维持正常心跳。


磁共振检查要求起搏器和电极都是磁共振兼容的。“如果传统的起搏器要换可兼容的起搏器,两样都要换。心脏起搏器的电极拔除风险高,是‘雷区’。电极植入心脏时间久了,会跟血管壁和心肌粘连,时间越久,粘连越严重,拔下来很难。


电极拔除的风险大大高于电极植入,目前国内电极拔除主要用于防止起搏器系统感染。如果不拔除电极,感染往往就无法控制,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植入电极后,如发生血管堵塞和废弃电极也需要电极拔除。


以往拔除电极的方法是“机械拔除”,几乎是“生拉硬拽”,很容易发生血管撕裂、心脏穿孔、大出血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今年10月18日,浙医二院在国内较早引进激光鞘辅助电极拔除技术,顺利完成了激光电极拔除术。主要原理是,先用激光把粘连的组织打一个通道,把组织和电极分开,将损伤降到尽可能低。


——————————————————

如您想了解更多相关脑血管病常识,请在App Store 及各大Android 应用商店下载“话说卒中”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