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方式讲西汉又回来啦!

 金色年华554 2016-12-15

各位好久不见,停了这么久,要杀要剐我都认了……小弟我已经元气满满的回来了,不过由于平时实在太忙,所以将更新时间调整到了周日,这下也断了自己拖更的借口。好了,容我想想停更前讲到了哪里……


 

你们是不是忘了汉景帝长啥样了


  其实如果不是前一阵太忙,汉景帝应该已经驾崩一个月了。没错, 随着景帝时期许多大人物的陆续离场,这个时代也要画上一个句号了。

 

  其实在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已经开始逐年黑化,很多深藏在深处的缺点都暴露无遗。或许皇帝真的是天子,随着皇帝的黑化,当时的老天爷也不再让覆盖下的大地风调雨顺。在汉景帝的最后几年里,天灾人祸不间断的发生了。

 

  一切灾难的到来,都像是在警示着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而这个帝国的统治者早已不比当年圣明,轻视着百姓的生存,沉迷于清扫碍眼的人。汉景帝最后一个要除掉的,就是已经赋闲在家的周亚夫。


 

真的时代标注:周亚夫


  每个时代都有几个标志性的人物,周亚夫便是这个时代的标志之一。之前因为性格原因,周亚夫已经为自己埋下了不少的祸根,如今灾难终于降临,弥漫在了周亚夫的身边。

 

  在周亚夫辞职一段时间后,汉景帝再次将周亚夫召进宫来,与其一同饮食,赏其酒肉。看似体恤旧臣,却不知汉景帝实为嘲讽。周亚夫入座后,汉景帝便让人在周亚夫的桌子上放了一块肉,一块没有经过切割的肉,并且没有给周亚夫筷子。这就让周亚夫十分不爽了,于是便转头找负责宴席的官员要筷子。这一个平常的举动,汉景帝却是看在了眼里。是啊,汉景帝有意而为之,又怎会看不见呢。

 

  汉景帝略带嘲讽的笑了笑,对周亚夫说道:“怎么,这些还不能满足你的需要吗?”

 

  性格刚直不代表傻,周亚夫听到汉景帝这话,便知汉景帝意欲何在,于是赶紧脱帽谢罪。汉景帝一番不屑地站了起来,周亚夫也匆忙间离席而去。汉景帝目送着周亚夫的离去,淡淡的说道:“这种遇到事情便不满意的人,是不能辅佐少主的。”周亚夫,你以为避世金门,便能解开死局了吗?

 

  此后的周亚夫倒着实低调的很,仿佛也看透了功名利禄不过身后尘土,一心在家养老,可是已经晚了。

 

  周亚夫的儿子周阳从工官那里购买了五百件盔甲盾牌,准备将来给周亚夫殉葬用。结果周亚夫的儿子却是个仗势欺人之辈,雇佣了工人为其搬运甲胄,事后却不给钱。两种欠钱不认账的人最可恶,一种是骗小姐皮肉钱的嫖客,一种是骗工人劳动力的老板。两者不一样的是,小姐背后大多有黑社会罩着,而工人那真的是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被周家拖欠工资的工人咽不下这口气,虽然是弱势的一方,骨头却硬得很,你敢不给我钱,我就跟你死磕到底,所以为周家干活的工人便把周亚夫的儿子给举报了,而且还是举报周亚夫一家要反叛。

 

  反叛是件大事,当工人的上书呈报到汉景帝那里的时候,汉景帝可开心坏了,机会终于来了。周亚夫,你死定了。于是汉景帝便让官吏前去逮捕周亚夫,按照文书上的内容一一问责。

 

  周亚夫这刚直的性格,自己问心无愧就是问心无愧,没什么可说的,而且也没法让自己跟购买兵器甲胄这件事撇清关系。没有周亚夫的授意,他儿子敢给周亚夫买殉葬用品吗?那岂不是盼望着周亚夫赶紧死?周亚夫这脾气要是知道了起码给儿子打断两条腿。所以面对审判官的审问,周亚夫选择了闭口不言。

 

  汉景帝得知了周亚夫的态度后,冷笑了一声,冷如腊月寒冬。接着便下令将周亚夫转交廷尉。到了廷尉处,廷尉问周亚夫,“你可是要造反?”

 

  周亚夫回答说:“我所买的器物都是殉葬用的,怎么会是想造反呢?”

 

  廷尉一听这句话,顿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拍手喊道:“那你是不在地上造反,要去地下造反啊!”

 

  周亚夫一听,气的差点一口血喷廷尉脸上。不过周亚夫明白,这种看似无赖的想法,并不是廷尉弱智,而是皇帝决心要除掉自己了。

 

  时间像是一个小说家,虽然常有新意,却也不时地拿出曾经类似的老桥段来水字。比如现在的周亚夫,与其父周勃当年,实在是相似到让人诧异。不过此时宫中的老太太不再是薄太后,而当今圣上也不是汉文帝。或许时间是怕相同的故事会让后人看腻,担心读者不追了,便没有让周亚夫的结局与其父亲相同。

 

  想想周亚夫一生,从年轻时便生活在军旅之中,平叛了诸侯,抗击过匈奴,一生荣耀军功无数,与其父一样,官至丞相都曾风头无两,如今却沦为阶下之囚,就周亚夫这性格,又怎能咽的下这口气。起初,周亚夫想要一死来免受屈辱,却被其夫人拦住,还未到绝路,何必如此?可当周亚夫正式下狱,几度被廷尉羞辱之后,周亚夫便心意已决,自己是个军人,一生未受屈辱,也绝不能受到屈辱,军人有军人的尊严,这尊严高过生命。

 

  下狱之后的周亚夫便开始了绝食,以前听说人的极限是七天不喝水,十四天不吃饭。或许是周亚夫急火攻心,仅五天过后,便吐血身亡。死后,周亚夫的封地也被撤除。一年后,汉景帝又将周勃的另一个儿子周坚封为平曲候,来延续周家的爵位。

 

  “君后三岁而候,候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

 

  青年淡然笑曰:“臣之兄已代父候矣!有如卒,子当代!亚夫何说候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

 

  一切皆被许负言中。(编注:就是之前出场的大神婆许负)

 

  在我心中,周亚夫虽为一代名将,却是不及前辈灌婴、英布等人,更不必说韩信、项羽了。也或许是周亚夫所处的时代不同于战火不断的楚汉时期,机会不多。不过太史公对周亚夫的军事能力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在太史公眼里,春秋时期的名将司马穰苴较之周亚夫都有所不及。当然,对于古代名将,我自然没资格妄加评论,说周亚夫将军不如韩信等人,也不过是瞽言萏议罢了,不足为信。

 

不论如何,无人能否认周亚夫是中国的统帅典范之一,文帝巡视三营唯细柳不动如山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礼贤下士聚拢四方豪杰平叛七国诸侯谁能忘却。古往今来几千年,官场完人有几位?虽向往范蠡、张良之慧,可大丈夫在世倘若有机会名垂青史,又何惧不能善终。

 

  肉身不过几十载,清名方得永恒。

 

  晁错、袁盎、周亚夫……景帝一朝重要的人物,能延续到汉武帝时代的当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卫绾、窦婴等人,也似中了魔咒般,在后来的武帝时期仍未得善终。

  

  该不在的,都已经不会出现了;该在的人,也不会再出现了。我一介看客,都觉得甚是冷清。

 

  古代的人们相信日食是不祥之兆,而景帝时代的中后期开始,便日食不断。数一数,从汉景帝中元二年,也就是废太子刘荣自杀的那一年起,到汉景帝后元元年的六年间,共有日食四次。当然这不算真正的天灾,虫灾地震等事件发生的次数那可频繁多了。

 

  先说地震吧。

 

  汉景帝中元元年,地震。

 

  汉景帝中元五年,地震。

 

  汉景帝后元元年,地震。此次尤为厉害,上庸县似是震源,连续地震了二十二天,震的城墙都毁了。古人也都像是这是上天的警示,因此这一年的地震,实在太可怕了。汉景帝不能把自己给撤了皇位,便拉出丞相刘舍当替罪羊,罢了刘舍的官,刘舍这哥们也着实冤枉的很。这一年对卫绾来说,是个好年,作为御史大夫的卫绾,这一年成功接了刘舍的班,成为了大汉帝国的丞相。

 


  汉景帝后元二年,地震。一天之内连震三次。

 

  可能有人会说,唉呀,地震有什么的,地球一年地震几百万次。的确如此,可是古人那时候科技没那么发达,又没有高楼大厦一地震就能很轻易的感受出来,所以能被史书记载的地震,等级都不会低。

 

  除了地震外,多少年不遇的大冰雹也下过,虫灾也出现过,以及水灾、瘟疫和旱灾也出来凑热闹。

 

  汉景帝中元元年,衡山等地区下了最大直径达一尺八寸的大冰雹,等于是将近四十厘米直径的大冰雹,这哪是下冰雹?简直就是下砖头啊!挨一下能把人砸破头。(同年发生地震)

 

  汉景帝中元四年,发生了很大的蝗灾。

 

  汉景帝中元五年,全国性发生了水灾。(同年发生地震)

 

  汉景帝中元六年,下了冰雹,虽然没有中元元年那次那么严重,但是对粮食也造成不小的影响。

 

  汉景帝后元二年,先是发生了旱灾,接着衡山国、云中郡和河东郡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在大自然的攻击下,北境匈奴的骚扰已经实在不算什么了。

 

  中国历史上不乏盛世,久远点说说尧舜,往后点夏朝的少康中兴,周朝的成康之治,这些都是文景之治前的,但是由于年代实在太过久远,真正的资料并不多,很多东西很难考证。而到了文景之治,资料开始丰富了起来。稍微对历史有点兴趣的人,应该都有耳闻,在文景之治后,仓库里的粮食都发霉了,绑钱的绳子都烂掉了,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字,“富”!对于这些描述,我并不怀疑,从后来汉武帝那么折腾法来看,要是没有文景二帝为其留下厚实的家底,汉武帝上来也没那么大底气。

 

  《平准书》中记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可我想说的是,“盛世”一词,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国富民弱算盛世吗?国弱民富算盛世吗?

 

  我知道,在一些人眼里,国弱民富算盛世,虽然这一点我不敢苟同,但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个。而我们要讨论的是,国富民弱算盛世吗?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国富民弱为盛世,这包括我自己。事实上,景帝时期,就是个国富民弱的时代。文景之治,我认同文帝时期为汉代盛世,可我并不认同景帝时代为盛世。可能有人觉得是我对汉景帝的偏见所导致,其实不然。并非我对汉景帝有偏见才不认同,而是因为汉景帝的所作所为才让我有了偏见。

 

  在汉景帝继位之初,确实大有文帝之风采,轻徭薄税,规范礼法。可接着,汉景帝三年,就是七国之乱,关东地区大规模的战乱,定会让许多人流离失所。战争很容易,而战后的恢复却很难。关中地区倒是安逸,并无饱受战乱,可一个地区的繁荣应当算不上一个盛世吧。

 

  之后的几年,倒也还算太平,直到汉景帝中元元年开始。刚才所说的天灾人祸接连发生后,汉景帝竟没有一次做出开仓放粮的举动,也没有像汉文帝当年那样及时减免税收。要知道,汉景帝时期的国库,可比汉文帝时期要有钱多的多。

 

  汉景帝是不是一点举措都没有呢?那倒也不是,汉景帝干了几件事,但是看起来实在有点可笑。

 

  比如说汉景帝中元二年,接连的天灾导致粮食欠收,汉景帝下令禁止用粮食喂马,该吃草就吃草,粮食先给人吃,这条没什么毛病。然后呢,汉景帝又下诏令了,全国节约用粮,不到收获的季节不准把粮食吃完。这我真的有点反应不过来了,粮食欠收,百姓自然会节约口粮,若不是粮食实在不够,老百姓怎么可能把粮食吃光?难道人都要饿死了,还守着最后一碗米不吃吗?如果还没到收获的时候就吃完了粮食,那说明老百姓实在是没办法了,这个时候难道还不开仓放粮接济百姓吗?你太仓里的粮食都发霉了啊。当然,这一年汉景帝将汉高祖陵寝附近的田地开放给了百姓耕种,不过是有偿的。可是高祖陵寝附近的田地,又能救济多少人呢?

 

  接下来汉景帝又加大了对官员的监管,汉景帝认为,百姓不丰收就是官员的问题,官员们鱼肉百姓不能用心劝农。所以下诏说:“雕文刻镂,伤害农事;锦绣杂彩,伤害纺织。农事伤导致了饥饿,纺织受伤导致了寒冷。饥寒交迫,自然会出现为非作歹之人。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祭祀祭米祭服,为天下作表率。不受献纳,减少太官,轻徭薄赋,让天下务农桑,平时积蓄,以备灾害。强不欺弱,众不欺寡,老人得以寿终,孤幼得以成长。今年有的地方不丰收,缺少粮食,责任何在?在于官员狡猾,贪污受贿,鱼肉百姓。县丞是司法长官,因法作奸,与盗共盗,习以为常。应令二千石官员尽其责,不忠官职者,交丞相处理,定期罪。布告天下,使百姓、官吏尽知朕意!”

 

  汉景帝想的的确没错,连年灾害就让百姓们忍饥挨饿,若是有个好的地方官领导,则可以共渡难关,可若是碰上个贪官污吏,那老百姓就没法活了。整顿官吏是一定要整顿,可当务之急要先解决老百姓们已经没饭吃的问题吧?就好像一个人生病了,医生给你把病治好了,然后说,“你大病初愈,需要调养个一年半载”这可以,可现在是病人已是生命垂危,汉景帝还没给人治好病,就先想着让病人调养,这不搞笑吗。

 

  后来这诏令传下去了,汉景帝也发现这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可汉景帝依旧没有做出实际行动,而是接着将矛头对准了工商业,认为之所以粮食不够吃,是现在从事工商业者太多,种地的人太少。

 

  国库充盈,百姓却在忍饥挨饿。汉景帝时期实在不能与文帝并称为盛世,如果硬要将刘启与刘恒放一起,相比刘启也会羞愧吧。

 

  虽然说汉景帝算不上一代明君,但也并非昏君。起码在继位之处轻徭薄税,在其治下成功削弱了地方诸侯的势力,虽说没有在百姓饥饿时给予足够的帮助,却也多年来未曾加重徭役增添老百姓的负担。

 

  之前曾评价汉景帝,也是个活在阴影下的可怜孩子。汉景帝一朝承上启下,继承了汉文帝的无为而治,也为汉武帝的雄图霸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汉景帝后元三年十月,天象诡异,太阳和月亮连着五天呈现红色,仿佛又在预示着什么。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天空中电闪雷鸣,太阳变成了紫色。五大行星倒转逆行,天体的运转不规则起来。正月甲子日,汉景帝驾崩。

 

  随着汉景帝的驾崩,文景之治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汉武盛世!


换种方式讲西汉56 | 自我膨胀的汉景帝和成长中的汉武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