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过春节这样发红包,让过圣诞节送礼物的老外彻底惊呆了

 河南新乡牧野区 2016-12-15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过年时送的红包已变得越来越“厚”。相比国内动辄数百上千元的红包,在欧美等国家,人们却很少直接送红包,何以如此?


文|天马   图|网络




这年头,就连老外给中国人拜年都不忘说上一句:恭喜发财。但他们不知道,对于中国人来说,与“恭喜发财”对仗的后半句是“红包拿来”。其实,国外也有“节日人情”,但拜年很少发红包。欧美人普遍认为,用现金代替礼物会令人尴尬,甚至有被侮辱之嫌。


欧美人的礼物:小而精致


欧美人过节送礼大都不以“昂贵”取胜,而以“精心”著称。不在乎价格,而在于是否精心挑选。所送礼品涵盖围巾、领带、内衣、钱包、皮带、糖果、红酒、畅销书、电子玩具、咖啡具、微波炉碗、小工艺品、美容化妆品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怎样,送礼重在表达一份心意,送上一份祝福。




鉴于有些人苦于不知为亲朋好友挑选何种礼物,欧洲不少商场贴心地推出价值不等的购物礼券。以免费尽心思挑选的礼物,对方不喜欢,或者不需要。这些礼券的有效期通常在1到4年不等,实用性很强。



当然,老外有时也会送红包。倘若是至亲好友,会包上500美元的红包,但仅限于极其亲近的人。若是普通朋友或同事,顶多送些酒杯、餐盘之类的礼品。至于下属为了升迁加薪,在年节给上司送红包,那是绝对不能的。


欧美各国的送礼方式


美国:送礼很实际,收礼没负担

美国人一般不看重礼物的实际价值,一张卡片、一束鲜花、一瓶红酒、一盒精致的点心或者一本新书,价值从数美元到数十美元,均可被看作是一份表达心意的好礼物,收礼者欣然接受而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另外,美国人送礼也很实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大节日前,主人会列一个礼物单子,上面列着他们所需的一些东西,比如从几美元的红酒到数百美元的家电大件等。准备送礼的宾客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送哪种礼品。这种做法很实用,而且避免了客人送礼重复,造成浪费。

美国人收礼后,很少有正式的回礼,口头表达谢意就算是回礼了。而且,受赠一方可以当面将礼物打开。这一点与中国人恰好相反。


德国:礼品讲包装,精美且适当

提起德国人,多数中国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严谨的办事风格。这种严谨的劲头也体现在送礼上。德国人送礼非常强调礼物的包装,不仅要求精美,而且要适当。




德国人常常会借助圣诞送礼的机会,邀请对方郊游。当然,在发出邀请之前,主人会将各种郊游的事项安排妥当。


英国:延续古礼俗,讨厌有标志

英国是传统欧洲国家,延续了部分古典礼俗。所以,英国人可选择的礼物品种数量有限,大多是鲜花、名酒以及巧克力。




英国人特别讨厌礼物上印有公司或者产品标志。这被认为是带有一定的商业利益,会冲淡附着于礼物上的人情味。


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发红包


红包最初在中国的意思是“压岁钱”,民间传说认为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辟邪,从而化凶为吉。压岁钱寄托着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祈福和关爱,这也是红包称为“利市”的缘由所在。




历来,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传统习俗。红包文化原先是出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一种正常人际关系,体现和谐相处的友好情结。




网上有一个这样的段子:“你要记住,无论现在我们疏远成什么样子,只要一个红包,就能回到当初”。中国传统红包,是亲朋好友之间互发,寄予来年祝福的礼物。人们在春节互发的红包,既周全了礼数,也通晓了情份,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意的另一种独特方式。


指尖上的新年:电子红包


现在,提及春节红包,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已经不是长辈们给的压岁钱了,而是互联网式的红包互动。自从2014年以来,微信红包首次让传统的红包移动起来,当年即有500万人参加红包活动。2015年,羊年春节红包收发32.7亿次。2016年参与人数达到5.16亿,几乎覆盖全国四分之三的网民。只三年时间,微信红包就已深入到中国人的节日与生活。




微信公布的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除夕到初五)红包数据也显示,春节总收发次数达321亿次,相较于2015年羊年春节6天收发32.7亿次,增长了近10倍。经统计,总计有5.16亿人通过红包与亲朋好友分享节日欢乐。




人情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拿传统红包的时候,几百块都觉得少,但微信红包里发一块钱红包,一大堆人都争着抢,发红包的人感到满足,领红包的人也自得其乐,这也是很多人乐于以微信红包代替礼品互赠的原因。一个金额不大的红包,让对话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被瞬间缩短。




2016年的除夕当晚,有超过1亿观众通过支付宝咻一咻抢到春晚红包,共瓜分了8亿现金。值得注意的有趣现象是,红包确实不再是长辈给晚辈的专属。数据显示,在50、60后与80、90后的春节红包互动中,年轻人给老年人发的支付宝红包,平均金额为518.2元。这个数字比长辈发给晚辈的支付宝红包平均金额要大出不少,后者为382.7元。网络红包,正成为晚辈表达心意的新载体。


爷爷奶奶们也赶时髦发网络红包


近年来,网络红包早已成为春节“标配”,这个新年俗让亲友间的互动不亦乐乎。不少爷爷奶奶辈的“银发族”今年也跟上了这股潮流,参与到红包狂欢中。据微信数据显示,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55岁以下人群发送红包超1.66亿次,55岁以上的人群发送红包达0.96亿次。




不少长辈感慨:“我玩微信不是为了跟上时代,而是为了跟上你!”因为微信,更多年轻人埋头于手机的世界,而忽略了面对面沟通。这个春节,铺天盖地的红包雨,让老人们也参与进来。通过微信、支付宝聊天的互动,他们发现了与儿女信息交流的新渠道,也同时领略了网上消费和理财的便捷。




中外送礼的差异


外国人在自己的传统节日流行互送礼物,而且是各有特色。不过,他们送礼主要体现的是一份心意,以此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爱,对礼物的价格则并不那么看中。总之,外国人送礼,更多是奉行“千里送鹅毛”的原则。


而在如今的中国,当网络把现实生活的人际关系搬到线上,传统红包也迅速蜕变成电子红包。一年一度的春节狂欢,为红包造就了特殊的社会情境。从微信红包带来的全民狂欢中,我们看到的是十多亿中国人,在节日情境下的娱乐心态和表情达意的独特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