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爸妈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木当归 2016-12-15

上午九点钟,我还沉迷于香甜的睡梦之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时,我还以为自己在做噩梦。那个声音说:“流,你怎么还在睡觉呀!”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是谁,竟是我的爸爸,他背着一个包出现在宿舍里,盯着我。

“爸……爸……”我坐起来发现自己还光着身子,自然语无伦次,“你怎么……突然来了!我……我是最近感冒了,就没去上课……。”大概是我的声响吵醒了另外三个舍友,一位小同志轻咳以示抗议,然后转身继续睡去,这也无意间将我的谎言戳破,所幸爸爸没有深究,而是放下包拿起了扫帚。我座位旁边堆满了发酸的衣服,泡面盒子也已经泛起了锈斑,电脑背后是一个大大的裸女海报……

我向家庭编造的一个积极上进的五好青年形象,在一瞬间土崩瓦解。

上面的话自然是扯谎,但想来也并不是完全脱离实际。小时候写作文有这样的桥段:我因为学校突然放假等等,在不该回家的时候回到家里,看到爸爸妈妈平时过日子都是吃糠咽菜。效果总是感人,屡试不爽。

有机会看到别人没有伪装的样子,总会有意外的重大发现,鉴别感情的真伪等等莫不如是。

假设在一个普通工作日的早晨八点半,你的父母在不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下,动用各种方式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你的宿舍、教室、工作单位、你驻足的地方,出现在你面前时,你首先感到的是惊喜还是惊吓?你那时的样子是否能理直气壮地展现给自己的父母呢?或者说,你在多大的程度上向父母隐瞒着自己的生活?

从步入寄宿学校起,我们就脱离了父母的掌控,甚至是开始编造了另一个身份展示给他们听。我们应该给自己编造了一个最平凡、安稳的、上进的,夹杂着成功的单调人生给他们听,她们应该会喜欢这样,会喜欢这死一般的平静。这是个非常稳妥的说法,因为单调,可以不用父母动用太多脑力想象他们看不到的每时每刻。

你甚至可以选择离开她们还会继续想象、会收看它的天气预报的城市,但仍向她编造旧城的生活,对她说:我又高升了,最近又涨工资了;这周有同事结婚,会去吃喜宴;如果她抱怨打电话太少,便说加班实在有点多……真实的你却跑到了伊拉克搬砖头。

可能很久以来都是——凭着血缘的纽带,我们和电话那头一个极少见面的男人和女人,聊天的所有内容都依托在彼此的想象之上,我也想象他们那平静、选择隐瞒的生活。

就好像我想起最后一次看到家里的柳条抽芽几乎可以直接追溯到童年时期,想起在家乡时,路过的人一半都不敢再相认,他们也同样不会唤起我的名字。于是只好凭着记忆里的季节变换,在电话里问他们:

槐树开花了吧?

麦子抽穗了吧?

天气冷了吧??

多数时候,都猜错。

这似乎是不正常的一个状态,但双方都不觉得应该去修复、可以修复,静默着等事情发生质变,疾病、意外和苍老恍然而至,这样就可以继续活在心灵的惩戒之中。可能是感受更强烈的总是父母的一方,选择打破平衡的也多是他们。

电影《天伦之旅》便讲了一个老父亲探访四个儿女的故事,它想表达的或许是孤苦的老年生活:活着活着就成了一个人了;寡淡的亲情:孩子并不想和父亲呆在一起;但也像在说一个个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无法将这些苦恼向家人诉说的年轻人,他们和父母再次亲密交往的一种可能。

不再和他们深入地交谈、不想再回去、不惜去编造另一个自己,原因也多是我们的确都想好好地活出个人样,但可惜现实只能让老人家失望。向父母编造谎言的过程更直接地让自己蒙羞:电话里说我是一个大音乐指挥家!挂了电话掏出五块钱去买瓶老干妈。

当这个爸爸去探访自称是一个出色音乐指挥家的儿子时,发现站在指挥台上并不是自己的儿子,他只在一个角落打着鼓。

爸爸问他,我想着能不能在这住一两天?儿子急忙否决:我今天下午还要飞欧洲。在车站看着爸爸离去,儿子在电话里给姐姐坦白:“我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

电影里寂寥的爸爸拜访他们并没有问那些特别现实性的问题,他们都忙着各自的生计无暇陪伴父亲时,这位父亲问他们的却是:“你快乐吗?你幸福吗?”这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我们在城市里太久不会被问起的问题。其实也是,我们拥有多少财富、坐拥多少头衔于他们又有何意义呢,他们所在乎仅仅是我们是否快乐。

怎样才会幸福呢?我们会想父母一定会以为有了一定的金钱、妻子孩子,就会幸福了吧,那就说给他们听吧。

我们到底有没有义务、必要把真实的自己袒露给亲人?即便那可能让他们失望、错愕、心疼?在可以选择的时候,把自己糟糕的一面展现给你看的人,一定不想只换来你一个“那好吧”,因为避免深入交往的最好方式就是:

-'How ere you?'

-'I am fine,thank you!'

电影里出现这种对白的时候,紧接着的镜头一定是擦肩而过,最后定格在后者的愁眉苦脸上。

袒露过得不好可能并不是罪大恶极的事,只要有个适当的分寸。把必要的忧愁分担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平静生活里的一丝甜蜜的忧愁呢?人和人的羁绊,是为了感到自己真实存在吧。

我过的不好,现实中凑合地活着,电话里也没有意气风发,你突然来了,我请不起五星饭店,那就街边找个馆子吧。一起发发牢骚,不用装的和你已经无话可说。

当然过的不好和不好好过,并不是一码事。

《天伦之乐》里的四个孩子,长大了,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里,都没活成他们编造的样子:不是指挥家是鼓手、听着有个高大上的公司却忙到不知所以、没有男朋友却瞒着父亲养着一个孩子、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画家却不幸去世。尽管如此,他们是都在认真地活着。只是,生活这东西,不是总百依百顺。

如果哪天,你的父母突然出现在你面前,我宁愿希望那时候你在人生的低潮,过得不好,而不是不好好过。

他会问你:“你快乐吗?你幸福吗?”

你翘起小嘴把脸转向一边:“Not reall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