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那么多大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究竟是谁的问题?道理是一样的,不一样是人的经历、理解和体会。就像喝茶,同一款茶,不同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经历再多,不懂品尝,也是枉然。 我们在形形色色的生活境遇中,总能从不同渠道听到或看到很多很多的大小道理,但有个很大的问题是,似乎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我们开始自嘲了: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自己这一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世间的道理和知识,听不尽也学不完的。所以应该反思的是“听道理的人”。为什么听了那么多大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一、道理那么多,我就是听不懂 道理、知识,有老师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学明白的。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听到别人讲的经验和道理后,压根领会不到更深层次的、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讲道理的人,讲的是普世价值观,有人说你不奋身一跃,怎么知道自己不会飞;有人又说飞得越高,往往摔的越惨。 到底谁说的对啊?该信谁的?听不懂道理的人,他们不会从别人的说教中提炼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更是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于是乎,永远都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二、说的很有道理,但我就是不信 总会有一大股浮世中的清流,他们对于别人说的任何话,都是两个字——不信。 道理,无论对错,鸡汤也好,名言也罢,我们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这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提升。但不管什么道理,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 总之在“清流”们看来,一切都是错的。对于别人说的任何道理,他们压根不会去思考如何学习,而是千方百计找理由来反驳,认为别人一定是在挖坑让自己跳,而自己简直太聪明了,绝不上了你们这帮坏人的当。 反驳了一切,到头来,也没找到对的自己。 三、道理我都信,但我就是不改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现实是,很多人已经明白了道理,但就是不改。当我们“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只有求变,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别人讲晚睡对身体不好,你听后觉得实在有道理,但事实上能不能做到才是关键;别人讲要多锻炼,否则长期亚健康,你觉得说的太对了,然后天天都是花天酒地,把锻炼甩到脑后又何用。 对不愿意改变的人来说,外在的大道理是无法影响他们内心信念的,这种信念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决定了他们的行动,而行动的迟缓,又反过来滋生他们原有的信念,于是进入一个死循环而不可自拔。 即便是听到惊天动地的大道理,雄心再起,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那刚刚萌芽出的微弱冲动也是瞬间被固有的习惯扼杀,多年过去,还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只是年龄大了不少。 四、我很想改,就是觉得没意义 人性天生还是趋利避害的。几乎所有人在做事之前,都会权衡利弊。先去想做这件事会不会有利可图,会不会惹火烧身,甚至于会想利的大小,如果小了,有人就会充耳不闻。道理如此,不怕做不成,就怕不行动,古人所说的“吃亏是福”就很实在的反应了这个道理。 “纳言,敏行”,就是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多在自身实践,日积月累,厚积薄发,总有一天,你会收获到别人求之不得的东西。 道理就像武功秘籍,并不是你练的多了,就身手不凡,有时候你练得多,练的杂了,反而会走火入魔,最简单,最无敌的武功,却是“无招胜有招”。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五、经历再多,不懂品尝,也是枉然 人生如品茶,独特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世间利禄来来往往,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 以茶载道,道在茶中,茶性与人性相通,茶品与人品相合,在一些平常或不平常的日子里,在慢慢品味茶的过程中,默默、静静地回忆与思考、自悟与反省,品味生活中与茶一样的悠扬韵味。 就像月光淡淡地照着大地,把世事泡成一杯淡淡的清茶。空杯心态,知行合一,珍惜时光,细品百味。 让往事安眠,让幸福当下。 千万莫要进入这样的死循环: 讲了又不听,听了又不懂,懂了又不做,做又做不好,好又不彻底! 文:茶的故事(订阅号:teastories)编辑整理。图:来源网络。如因作品内容、图片问题,我们会及时更正。发布、回复的一切内容作为分享、研讨之用,内容仅供参考,请茶友们多提宝贵建议。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并注明出处。茶的故事感谢茶友们的赞! 好的道理,不仅要听进心里, 更要用心做到。 你是如何品尝生活的呢? 欢迎留言与百万茶友聊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