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疼痛不仅是一种体验,还是一种表达与社会沟通

 可爱妈 2016-12-15

原标题:疼痛新定义摒弃“自我报告式”金标准

由”感觉、情绪”两维度更新为“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成分”四维度的痛苦体验

原作者:许奉彦 窦洁

近日,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官方杂志《Pain》中,提出了对于疼痛定义进行更新的建议。文章指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联的包括了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成分的痛苦体验。”有趣的是,文章作者是两位研究疼痛多年的精神科医生。

新定义基于IASP1994年版定义。1994年版定义指出:“疼痛是一种与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组织损伤,或者与这种损伤的描述有关的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多年来,此定义为理解急慢性疼痛、疼痛的治疗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鉴于多年来疼痛的研究日新月异,重新审视其定义十分必要。因此,对疼痛的定义进行补充,使其能更好地诠释疼痛的本质。较1994年版定义而言,新版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将“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更新为“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会成分在内的痛苦体验”。从之前的感觉、情绪两个维度增至包括认知和社会维度在内的四个维度。



 

疼痛定义更体现“人性”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何毅   唐丽丽

慢性疼痛为一种慢性阻断过程

人的认知非常复杂,包括多种心理过程(注意力、记忆力等)。注意力在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以疼痛阻断注意力的认知模型为例,心理学认为注意力是行动选择的机制,疼痛则天然对注意力有阻断作用,其固有的选择为回避与逃跑。打断当下需要注意力的大部分其他心理过程。

慢性疼痛指的是在环境中疼痛资源不能移除并且不能逃离疼痛。研究提示,如果重复的疼痛选择不能导致逃离,则疼痛选择将停止。然而,临床观察及研究表明,疼痛选择持续存在。

许多慢性疼痛的慢性阻断结果发展为高症状的临床模式、抑郁、广泛的疼痛与活动回避,以及社交活动退缩。疼痛对注意力既有阻断的功能,同时也有竞争性获得注意力的需求。

研究表明,有多种因素会调节疼痛对于注意力的阻断作用,这些包括与疼痛直接相关的因素(如强度、可预测性、威胁性等),还包括与疼痛环境相关的因素。之所以疼痛可以在众多需要注意力关注的需求之中脱颖而出,与我们长期进化而来的对于疼痛危险信号的保护机制有关,并且会随着个体的成长不断完善。

另一个研究兴趣点在于,疼痛为什么能对注意力达到阻断作用,以及这种阻断的机制是什么?甚至是更基本的心理学问题,“一种刺激或需求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被选择覆盖了其他刺激或需求,目的是什么?”

 

社会沟通模型使疼痛评估更全面

1994年版定义忽视了疼痛的社会维度,人是社会动物,精于人情世故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竞争与合作需求。将“自我报告”作为金标准,尽管自我报告可以更充分地交流,但是这可能导致临床工作者只关注疼痛强度这一个维度,如果不注意自我报告的局限性,那就是一种“傻瓜式”的金标准。

尽管原始的生物保护系统为我们提供了逃避疼痛的能力,但进化而来认知加工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我们将这些能力整合入疼痛模型之中。疼痛的社会沟通模型就是这样一种模型,它强调疼痛不仅是一种体验,还是一种表达与社会沟通。

对于患者而言,体验到的疼痛只有通过恰当的表达和交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疼痛,才能获得相应的关注与支持;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他们既有体验、共情他人痛苦的能力,也有保护、照料别人的能力,这些能力都需要表达与沟通,且恰当的沟通具备疗愈的潜力。

疼痛的社会沟通模型不仅纳入遭受痛苦的患者,还囊括了医护人员、照顾者和家属,以及他们对于疼痛的沟通,而后者对于患者疼痛的评估至关重要。

 



(原文刊载于12月15日《医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