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缅北烽烟再起的思考

 梦回故里81 2016-12-15

缅北烽烟再起的思考

[作者简介]李晨阳研究员:云南大学社科处处长、缅甸研究院院长 

       本文已在《世界知识》2016年第24期刊载,公众号发布获得作者同意,转载和引用请遵循学术规范。

20161120日凌晨,正当人们还沉睡在梦乡中的时候,急促清脆的枪炮声在缅北地区的勐古、棒赛和木姐等地响起,不仅多名缅甸军警和平民在冲突中死亡,而且再次导致14000多名缅甸边民进入中国躲避战火。中方虽然多方斡旋,但是冲突并未很快停止,相反缅甸和平委员会主席丁妙温率领的代表团与缅北民地武联军在云南玉溪的谈判破裂,战火可能继续蔓延并且持续一段时间。


(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次的缅北冲突与以往相比,有明显不同的特点:第一,冲突地点转移到了缅甸政府控制区,不再是围绕民地武控制区展开。第二,不是单一的某支武装与缅甸政府军冲突,而是克钦独立军(KIA)、果敢同盟军(MNDAA)、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以及若开军(AA)组成“缅北联合阵线”,合作行动,这是30多年来所没有出现过的现象。第三,冲突早期是民地武主动向上述地点的军营、警察局发起攻击,不同于以往的政府军围攻民地武模式。这是继20152月果敢同盟军发起“光复果敢”行动以来,民地武再次的主动出击。

民盟自今年4月正式执政以来,竭力推进民族和解,并于今年8月底至9月初举行了21世纪彬龙会议的第一次会议。上述四支民地武会之所以选择主动出击,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民地武试图减缓军事压力。民盟政府虽然不遗余力地推进国内和平进程,但是缅甸政府军对克钦独立军、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的围剿力度却持续增大,克钦独立军的总部拉扎和重要据点勒新都陷入了包围,果敢同盟军一直被压制在果敢地区北部山区的狭小地带。与此同时,缅政府军在佤联军和掸东同盟军辖区周围也部署了重兵,随时可以向这两股武装发动进攻。上述四支民地武以游击战的方式骚扰、侵袭缅北重镇木姐以及木姐—腊戍公路沿线的交通运输,目的是迫使缅政府军不得不分兵反击并保护交通要道,从而减缓民地武辖区周边的军事压力,并把形成从果敢同盟军游击区到克钦独立军总部的交通线。其次,获取合法参与国家和平进程的权利。民盟一度想让果敢同盟军、德昂民族解放军、若开军参加21世纪彬龙会议,但是因为军方的反对而作罢。克钦独立军作为缅北众多民地武的“带头大哥”,许多主张得不到缅政府与国防军的认可。所以,这四支民地武主动出击,试图使军方认识到其力量,不得不同意果敢、德昂、若开等三支民地武参加和平进程。第三,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维持中缅边境的稳定与和平是中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但是近年来多次爆发的缅北冲突不仅导致了10多名中国公民伤亡,而且安置上十万的缅甸边民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更难以接受的是缅甸军机进入中国境内轰炸以及大量流弹产生的威胁。从“缅北联合阵线”这次发表的声明来看,这几支民地武是想让中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不支持其立场,中缅边境就难以长治久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