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能不能陪他们到老?

 江海报览 2016-12-15



昨天走在路上还跟同学感慨,转眼一年又要过去。我隐约记得新年第一天,自己写下了若干条寄语,希望它们能延续前两年那如咒语般的力量,让我在一年结束时有所斩获。实则否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把那几条寄语给隐藏了。我以为我变了,变得不如以前能够摸清自己的秉性,变得不能再给自己制定合理的规划和愿景。

实际上我确实变了,并不是摸不清自己了,而是看得更清楚。这一年从始至今,我几乎在朝向男人的路上狂奔,这样的狂奔,与其说是满怀憧憬,不如说是迫不得已。我身边的朋友是知道的,他们看在眼里,也听我说起,从我奶奶去世开始,我经历的几次大的反省与洗礼。让我内心不断触动的不仅仅是亲人的离去,还有叔伯兄长在送别嫡亲时的愧意。

我一直视二叔为榜样,希望有朝一日如他一般成为家里的脊梁。但在料理完我奶奶丧事后的某夜,叔侄俩的谈话有机会深入一些,我才真正听到了他的心声,听到他作为儿子无法让母亲安然离去的遗憾和苦闷。

年轻人眼里的世界,多的是功成名就,兴的是前呼后拥;人后之伤看不见,也不曾料及,更无感触。二叔开始与我诉及肺腑,让我眼里的他更加厚重丰富。这与过去他只会给我鼓励和鞭策不同,他告诉我他的失败,他的惭愧,他因工作未能在母亲的治疗上更加尽心,他让我猛然感觉到那些人前的光辉,并不那么值得追随。




六年前考上大学,是我第一次远走他乡。妈妈坚持着要送我到杭州,无论我怎么拍着胸脯保证没有问题都不行。那时候我以为难舍难分是她一时难以适应,尝试用龙应台的《目送》来劝她:“父母要习惯孩子的背影。”口出此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成年了,要飞了,让爸妈安分做好观众,只差一声道别,转身就要冲向世界。

妈妈倒是开明的人。回去后,每当朋友们关心她会否思念时,都要把我这句话搬出来,告诉他们当爸妈的要习惯孩子的背影。实际上直到前天晚上我看完《北大女博士演讲让华少泪目》的录像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片面,没有意识到妈妈的开明实则伴随着强行的自我说服和自我安慰。

当我昂首走在前, 以为只需要留下一个背影的时候,我几乎很少转过身去看他们的身影越来越远。是他们跟不上了?还是他们转身走向了另一个方向,越走越远,直到有一天我转身去追,却永远追他们不回?

上周妈妈突然腰椎间盘突出病发,虽然无需手术,但也要卧床十数日。今天已是第六天,我给她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她依然躺在床上,好在炎症已明显消除,疼痛减轻了不少。尽管我几次在心里盘算请假回家的计划,但以妈妈的脾气,她一定会以病情不重回绝。然而哪个爸妈不想子女服侍在病榻?

王帆说:“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在我挂掉电话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回忆着,发现于我而言有时候不用尝试看穿。时光无情,他们无法再如以前那般刚强,也有了上了年纪该有的毛病。他们会告诉我、会反过来安慰我,让我不要着急,安心工作。这并不是家里一切都好,这其实也是另一种坚强。

那一篇《目送》,其实分两节,我只记下了前文母与子,却忘却了后文父与女。龙应台写下的句子,是作为一位过来人,宽慰其他父母的话。要习惯孩子的背影,这句话不应该从我嘴里说出,我不应该以为自己只需要留下背影。

我为什么不能与他们牵手同行?
 
小时候我是孩子她是妈,后来她于我亦母亦友。长大后有一段时间,我几乎觉得该与爸妈三分一家了。今天我才发现,我应该做回那个儿子,不需要什么男人的担当,只要做好一个儿子。

子女是照亮父母眼神的光,是桑榆暮景时的夕阳,是人生两字的最后一笔,是余生的希望。我希望自己,不要再让这束光越发暗淡,不要让这份希望渐行渐远。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