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主嫁三次,死后遭争抢该跟谁合葬?唐玄宗一锤定音

 昵称30950927 2016-12-15

据《唐会要》记载,唐朝共二百零四位公主,夭折二十八位,出家为道十位,和亲十五位,改嫁二十八位。在再婚的公主中,有三位嫁过三次,其中第一位就是唐中宗李显第三女定安公主。

定安公主约生于弘道元年(683年),庶出,芳名无考,当时李显为太子,初封新宁郡主,后改封定安郡主。长安年间(701年—704年),武则天将定安郡主下嫁给世家子弟王同皎。婚后,夫妻二人生有一子,名王繇。武则天晚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王同皎等人发动“神龙革命”,逼女皇退位,李显重新当了皇帝,封定安郡主为定安公主,王同皎拜驸马都尉。

李显非常昏庸,导致韦后干政,武三思跋扈,二人勾搭成奸。王同皎看不下去,密谋除掉武三思,不料被小人告密,武三思反告王同皎造反。神龙二年(706年)三月,王同皎含冤被处死,家被抄。王同皎死后,李显又把定安公主改嫁给了韦后的旁系弟弟韦濯,这下好,定安公主跟父皇成了一辈。婚后,定安公主又生一子,名韦会。景龙四年(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灭韦氏家族,韦濯也死在这场兵变中。不久,定安公主又嫁给了太府卿崔铣。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定安公主先于崔铣病逝,随即引出一场风波。据《新唐书》记载,当时,定安公主的第一个儿子王繇已经长大成人,第一任丈夫王同皎也早已得到平反。王繇认为,定安公主应当与父亲合葬,便理直气壮地去找崔铣索要定安公主遗体,遭到崔铣一顿臭骂。没办法,王繇便找玄宗李隆基哭诉,想让定安公主跟父亲王同皎合葬。这事确实挺棘手,李隆基沉吟半天,还没表态,给事中夏侯铦说了一句话,“主义绝王庙,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将拒诸泉”,定安公主既然改嫁了,说明她跟王家恩断义绝,不能跟王同皎合葬。

这时,崔铣也来找李隆基评理,“铣或诉于帝,乃止”。当着二人的面,李隆基最后一锤定音,宣布定安公主不能跟王同皎合葬,应另行下葬,等日后与崔铣合葬。李隆基这么决定,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其一,如同夏侯铦所言,定安公主“生存之时,已与前夫义绝;殂谢之日,合从後夫礼葬”;其二,崔家是当时大门阀,属于名门望族,根深叶茂,政治势力不凡,李隆基不想因为这件事得罪崔铣。

后来,崔铣与定安公主合葬,陪葬于李显的定陵。可笑的是,王同皎平反后,也陪葬于定陵。入土为安,这场风波也就过去了。不过,那个当着李隆基和王繇的面,冒冒失失充当道德导师的夏侯铦,既得罪了王繇,也得罪了李隆基。不久,李隆基为了安抚王繇那颗受伤的心,寻了夏侯铦一个不是,将其贬为泸州都督,打发出了长安。别人的家事,夏侯铦跟着瞎掺合,自讨苦吃。(刘秉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