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哪一种阅读,总是在旅行结束后才开始丨读书

 轻风的起点 2016-12-15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旅行时随身携带的旅行指南,不一定每次都安全护送你抵达彼岸,有时候还把你送进死亡或灾难。

文丨詹宏志

本文摘自《旅行与读书》,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8月


难忘的旅行


好心的一对年轻男女愿意载我们一程,我们松了一口气坐进车内,这才看清楚我们一身的狼狈。我的休闲鞋和袜子已经完全湿透,牛仔裤也完全湿了,身上处处沾染了泥渍,我背上的背包也在滑下雪坡时弄湿了,汗水流在我们的额头上,头发全部纠结成一团,我们的确像是历劫归来的幸存者。


车上两位男女讲着法文,我搭讪地问他们的来处,男子回答是日内瓦湖畔的洛桑(Lausanne),也是出来旅行的,大家因此聊起分别去了哪些地方。不过车程不远,对话无多,很快地我们就抵达格林德瓦森林的火车站,男子很客气地问我:“把你们在车站放下可以吗?或者你希望我载你们去其他地方?”


“车站就可以了,非常非常感激。”


下了车,与好心车主告别之后,我发现自己两腿酸痛沉重,举步维艰,我已经没有力气再走进站前的游客服务中心去寻找住宿资料。我把手一指,指着眼前看见的一家最大最近的旅馆,说:“就去那家吧。”


那是一家花园盛开、窗明几净、充满度假气氛的木造旅馆,走进大厅,穿着瑞士传统服装、站在柜台服务的小姐露出洁白如编贝的牙齿说:“一般的客房已经满了,我们只剩一间眺望山景的套房,价钱是395 瑞士法郎,含早餐,可以吗?”


我已经失去换算货币的能力,也没有再探问另一个房间或另一家旅馆的力气,此刻我对任何建议都会回答:“Excellent, I will take it.”



走进房间,我已经精疲力尽。乡村风的房间极其奢华舒适,各种木制家具搭配着大量的鲜花植物,还有一个宽大的阳台,摆着桌子和躺椅,从另一个角度面对少女峰的连绵高山,距离较近,山势看来更为雄伟。最诱人的是那张铺着碎花床单的舒适木床,但我知道我不能靠近床,我一定会爬不起来。因此我们先梳洗了一番,决定在旅馆先好好吃一顿晚餐。

 

泡在热水浴缸里,我开始清楚地感觉到身上每一个地方的疼痛。手掌被冰雪刮伤多处,手背因为未涂防晒油而晒伤,腿部和臀部因为滑下雪坡而处处瘀青,大腿小腿则因为不断上下坡而酸痛不堪……梳洗完之后,我又发现另一个问题,我根本没有衣服可以进入正式餐厅,我身上换下来的脏破衣服是我仅有的外出服,背包里放的只是过夜用换洗衣物和睡衣。而在办住房手续时,我看到餐厅里全是穿着正式服装的绅士与淑女。

 

但我们也顾不了这么多,我上身是另一件休闲服,下身只有半短的睡裤,鞋子已经全湿了;同伴比我稍好,但也绝不是适合晚宴的模样。餐厅一半在花园里,我们要了一个户外的座位,两个野蛮人坐在衣冠楚楚的瑞士高雅人士当中。所幸大家好像也见怪不怪,没什么人多看我们一眼。我们点了羊肉、鱼,还叫了一瓶白酒;此时星光下用餐的气氛特别悠然,食物也显得特别美味,唯一的困难是自助式的色拉吧,每次要站起来拿餐的时候,全身各处的疼痛就会提醒我,我才刚从一场灾难历劫归来……

 

当晚也是人生少有的深沉睡眠,无梦无扰,“一夜黑甜”, 醒来仿如隔了一世。清晨时分,我全身仍旧酸疼,但精神抖擞,坐在阳台的铁桌上看书写稿,桌上一杯刚煮好的咖啡,巍巍的少女峰近在眼前,我时时停下来注视着美丽的山景,享受一下什么也不做的悠闲,心中突然若有所悟,我告诉自己,你已经不再年轻,下次遇见山的时候,不妨在山下远眺就好,不一定非要爬上去不可……

 

这个意外反而成了这次旅行最难忘的经验,我记住了我在阳台上的“顿悟”,却忘了一本旅行指南差点让我命丧异乡的危险。直到很多年后的有一天,报纸上说有一位澳洲青年来台湾自助旅行失了踪,他的父亲追来寻找,从青年的旅行计划和他生前行踪分析,他可能使用某一本旅游指南,试着要走台湾中央山脉的一条古道,但那条古道荒废已久,书中却还画出可以行走的地图。山友救灾团体组队协同父亲上山搜索,在山中找到青年的登山背包,部分衣物,那本误导青年上山的旅游指南也还在包中,书上还有青年在古道数据上画线的痕迹,但这位年轻人是再也没有回来了……

 

顺便一提,这位澳洲青年用的旅游指南和我用的是同一个系列。

 

所以我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旅行时随身携带的旅行指南,不一定每次都安全护送你抵达彼岸,有时候还把你送进死亡或灾难。

 

但我们又有什么选择?这不就是书本的力量,我们因为读书而触动某一场旅行的动机,我们也因为读书而规划了某条合情入理的或曲折诡异的旅行路线;我们更选择了书本(在这里是旅游指南)作为行动时的锦囊,一举一动都向它探问,并且乖乖地遵从它的各种建议。

 

这也还不是终点,我们的阅读并不因为旅程结束而终止。事实上,我们还可能继续阅读,也继续阅读和我们旅行地相关的书,或者说,我们对我们去过的地方可能阅读兴趣还会增加许多,因为我们对它有了某种亲密的理解,也在亲身接触中建立起《小王子》里狐狸说的那种“驯养关系”……

 

甚至我可以大胆地宣称,关于旅行地的阅读,我们是从旅行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在旅行之前,我们对旅行地的阅读是一种“想象”;在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则是一种“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或者“一再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

 

去过托斯卡纳之后,再读《托斯卡纳艳阳下》我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不再只了解字面,我还了解氛围,我甚至知道如何认同她的感受。去过罗马之后,当我再读到有人说:“问起罗马司机哪一家餐厅的面食最好,每位司机都有他们独到的名单和见解,但是最好的面食恰巧是他妈妈的秘方。”你会忍不住露出会心微笑,你不是读懂文本,你是“经历”了文本。

 

我曾经在日本深山旅行,目睹深山旅馆的工作人员背负重担,把所需的物资补给(包括当日报纸、换洗床单以及晚餐所需的生鱼片等)靠人力一点一滴背负进去,敬业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多年之后,日本电视上介绍到这家秘境旅馆,并且介绍工作人员背上的背包,说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每日背负的重量是“三十到四十公斤”,节目上负责大惊小怪的外景主持人忍不住掩口惊呼。我瞥见电视上这短暂的一景,瞥见工作人员熟悉的身影,我内心却有更深沉的感受,这不再只是电视采集的奇风异闻,我知道我识得他,也略识一点他所在的世界。

 

不管是哪一种“阅读”,总是在旅行完成之后才开始。

 

我来过,我看过,我了解……


《旅行与读书》,詹宏志 著,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