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芝加哥牡蛎想象的大海|S 调

 HaiheLibrary 2016-12-15

  

  本文选自【新世相】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75 篇文章

  这 3 个短而真实的故事,大概是我最近看过的最美的文字。念完之后,嘴里好像有海水的味道。作者是 Ent,科学松鼠会成员,古生物学博士生。隆重推荐公众号 “ImagineNature”,由Ent和拇姬创立,一个浪漫的写作实验。

  我们在庞大的世界里独自生存,熟练地过着短促生活,享受短促美好,渐渐忘记一些古老的感念。终于有机会偶尔提醒自己,我们也生活在一段长达几亿年的历史中,时间宏大,杀死渺小烦恼。岁月足够长,就消解了具体的残酷,留下缓慢的温柔。

  这些文字让我在一闪而过的城市里记起了古老的诗意,我也想跟你们共享。就像塑料恐龙里可能有一只真正的恐龙,就像芝加哥的牡蛎能想象一片不存在的大海的节律。

  1、牡蛎和海

  作者:Ent

  1954年,生物学家F.A.Brown从康奈提格的海边挖下来了一批牡蛎(Ostrea virginica),放进了千里之外芝加哥一个地下室里的水族箱。他是一个生物节律研究者,他知道牡蛎会随着潮水的涨落而起居。

  搬入新居的头两个星期,什么都没有改变。牡蛎们依然按照它们正常的规律生活:它们时而缩回去,时而张开壳,捕捉海水里的浮游生物,喂养自己,一切遵循着遥远的康奈提格海岸的潮起潮落。

  但是接下来的两星期里,发生了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它们依然像潮水一样起伏,但是它们的高潮期行为却不再和康奈提格的潮水吻合了。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加利福尼亚,不是多佛,不符合科学所知的任何一张潮汐表。

  经过反复计算,Brown意识到一点:这是芝加哥的涨潮时间。

  但是芝加哥没有海。

  这些牡蛎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室里,生活在玻璃箱的人造海水中。但它们知道海的存在,它们的祖先已经在海边生活了几亿年;它们可以离开海,海却不会离开它们。Brown猜测,也许牡蛎是感知到了气压的变化,从中反推出了潮汐应来的时间、自己应有的节律。没有任何一只牡蛎是有意识地在做这一切——但在某种深层的意义上,它们正想象着这样的一片海,一片不存在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海,在那里会有潮起潮落,而它们会随着海的节律而开合。

  芝加哥没有海,但牡蛎带来了海。

  参考文献:F. A. Brown, Jr., Persistent activity rhythms in the oyster.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54.

  2、庞大而温柔的奇迹

  作者:加里·施耐德

  鲸鱼死去之后

  它的尸体落入深海

  仍可滋养周围生命五十年

  鲸若在大海中央死去,它的残躯会一直沉到海底,形成“鲸落”(Whalefall)。鲸骨中的化学成分,能够在海底构建出类似于热泉口的富硫环境,吸引化能合成细菌定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个生态系统,可维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3、就像恐龙消失在恐龙里

  作者:Ent 拇姬

  恐龙的一小部分变成石油

  石油的一小部分炼成塑料

  塑料的一小部分做成恐龙

  来自恐龙

  终将归于恐龙

  大部分石油来自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但总会有河流带来的陆地残片。因此,直到今天,依然没有人知道一只塑料恐龙里有多少真的恐龙。而一只恐龙的死去,就像恐龙消失在恐龙里。

  石油生成的常规时间尺度是5000万年左右。因此,大概这么久之后,我们也会像恐龙一样活在塑料的自己里。

  晚祷时刻:

  去吃一只牡蛎,或者去想一想大海。

  要举办一届环保的奥运会,需要做对哪些事儿?|Sè调

  行动改变生存

  周末,社会创业家来些不同的

  本文来源于【新世相】,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及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