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立鑫专栏:灵感来源于观察和思考

 泉水叮咚700 2016-12-15

灵感来源于观察和思考

文/杨立鑫

度娘说,灵感是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通常搞创作的学者常常会用灵感一词来描述自己对某件事情或状态的想法或研究。


灵感说起来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像前两天需要写一篇以“对话”为主体的文章,可是打开电脑,手放在键盘上,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大脑一片空白,硬着头皮在键盘上敲下来一页的文字后竟有些写不下去了,回过头来重新读写的这些或长或短的段落,感觉有些思维混乱,简直有些胡言乱语,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


我常常听说周围写文字的人灵感来了,不管是三更半夜都要爬起来把它写下来,或是用手机记下来。我有一位喜欢写诗的朋友,在路上开着车,突然想到了什么,他都要把车停在路边,赶快把那句话写下来,因为写文字的人都知道灵感不是想有就有的东西,它常常会稍纵即逝。


为什么有时候脑袋里会空无一物?说到底,我觉得写文字的人不能光靠灵光一闪的灵感写作,还是要靠在平日生活中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无缘无故地能写出值得岁月的沉淀与推敲,并获得读者认同的文章,文学是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之后,有了一种需要用文字记录、表达的冲动,有了一种不吐不快的需求,继而形成文字,希望得到读者的肯定与认同。


有人说,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对现实生活感情迟钝的人是不适合于搞文学,对此说法我颇感认同。前段时间在网上阅读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写得散文《蚂蚁》,他像一个孩童一样蹲在那里大半天观察一窝蚂蚁, “它飞快地绕过麸皮堆转了一圈,又爬到堆顶上。往上爬时还踩翻一块麸皮,栽了一跟头,但它很快翻过身来。……”,观察的仔细,写得细致入微,把那种场景写得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所以还要怀着对外界的任何事、物敏感的心,善于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有的时候需要写一篇文章出来,可是偏偏没有那方面的体会与想法。贾平凹说,散文写作有无限的可能性,没有真正触动你的东西,没有体会的东西,就不要写散文。往往出精品的作家,大量的还是关于社会、人生的内容,在这基础上,真的有感情要抒发,写上一两篇,就写成了。如果一辈子写散文,还是按照原来的套路写,唯美的,抒情的,把路子越走越窄的那种,也就没什么可写的。


所以如果真的没有什么可写的,或者说没有任何的灵感,那就需要我们长期地阅读、仔细地观察、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全面的提高文学素养,写出一些有感而发的作品、一些有高的格调与境界、有责任感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