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啊,我就是望子成龙,这有错么?

 罗清军 2016-12-15


1

不知何时开始,中国父母的望子成龙,开始受到来自各界的口诛笔伐。

  • “中国的父母最自私,自己当猪,望子成龙!”

  • 世上笨鸟有三种,第一种是先飞的,第二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 中国的父母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偏偏要孩子去做,自己完不成的心愿,偏偏要孩子去完成。

    ……

随便在百度输入“望子成龙”四个字,出来的就是这类言论。

惊的我一身冷汗。

中国父母,得罪谁了?

望子成龙,又错在哪了?

我自己也是当了妈妈的人,老实说,我真心希望CC以后能成龙。

而且,我真的不知道,这到底有什么错。

一个孩子降临到一个家庭,他本就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会传承家族的血脉,也注定会背负家族的希望,传递家族的使命。

而身为父母:

  • 正是因为自己梦想过,才知道梦想多美好,所以想让孩子也拥有;

  • 正是因为自己放弃过,才知道纠结多煎熬,所以想让孩子学会坚持;

  • 正是因为自己后悔了,才明白遗憾多铭心刻骨,所以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

用我们半生的局限和半生的经验,去给孩子一个更高的起点,哪错了?

2

我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失败,在你身上重演。

我有位朋友,现在是位钢琴家,她延续的,正是她母亲的梦想。

“如果不是母亲帮我克服学琴路上的种种艰难,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从我出生我家就有一架钢琴。

妈妈偶尔会弹,但都是一些简短的曲子,后来我也顺理成章的开始学。

像每一个学琴的孩子一样,很快我就觉得烦了。

但是母亲不论风雨都会坚持送我接我,从不逼我,在我练烦的时候帮我找轻松的谱子调节情绪,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理解我。

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母亲小时候就曾学到一半就放弃了,等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

她始终觉得如果当初有人能鼓励鼓励她,理解理解她,也许她就能坚持下来。

所以,现在母亲愿意做一次“当初那个人”。

也正因如此,她能体会我练琴时的痛苦;知道我动摇时的挣扎;也让我看到了她后悔时的模样,我才坚持了下来。

我是踩在我母亲的肩膀上成功的,正是因为有她,我才比她走得更高、更远。

她用自己失败的经验,换取了我今天的成就。



3

我只是不希望过往的遗憾,被你重蹈覆辙。

我高中同桌是全校校花,青春期,繁重的学业里总少不了冲动的色彩,数不清多少人追求过她,她终究还是早恋了。

这个时候,万能的妈妈又出现了,并祭出了大招——自己年轻时的故事。

同桌的妈妈年轻的时候长得也漂亮,学习成绩又好,没禁住追求,动了凡心,后来忙着恋爱成绩开始下滑,高中毕业后,就跟早恋的那位男生,也就是同桌的父亲,结了婚,最终定居在了那个小城,倒也安安稳稳。

可是同桌妈妈最好的闺蜜,成绩与她旗鼓相当,长的并不漂亮,凭着好成绩上了重点大学,后来又被保送研究生,最后公费去美国留学,在那里认识了正在创业的老公,现在定居美国。

同桌的妈妈说:

年轻的时候以为眼前的世界就那么大,以为最好的人只能在这个圈子里挑。

我并非觉得自己过得不如她,跟着你爸爸得这半辈子,我也觉得很幸福。

只是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也想知道,如果当初不是过早恋爱,我是不是也有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我是不是有机会成为一个美貌与才学兼得的人。

我前半生的遗憾都在告诉我,你最终选择的人就大概决定了你人生的局限。

你准备在高中的时候择偶,那你多半选的只能是自己的高中同学,你想在大学的时候定终身,那么多半也跳不出大学同学的圈子。

但如果你还想一直向前,就别过早的定义自己的人生。

我希望你不要辜负老天给你的美貌,能拥有配得上你姿色的学识,然后凭着自己的美貌和学识去外面的世界走一圈,再决定自己的未来。

不是说,越往上走,遇到的人就一定越好。

只是,如果你真的觉得他是那个对的人,就更该走出去,若回来彼此还在,那才是真的对。


我这位同学,最终搁置了早恋,到现在,她真的成了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的人。

正是因为我们有过一定的人生经历,才从自己和别人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其他可能性,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往更美好的方向努力。

一个人改变自身有两个捷径:一个是通过读书,在别人浓缩的人生经历里吸取自己的经验;另一个就是看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你的父母、你的家庭、你的朋友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4

 

正是因为望子成龙,我们才恨不得把自己的人生经验都祭出来,让孩子少走弯路。

但是望子成龙一定是讲究方式方法的。

我想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若干年后,孩子享受着我们的付出、吸取着我们的经验、动用着我们的人脉,还要反过来指责我们干预了她的人生。

所以想要干预的对,最起码要做对以下三点:

1、你干预的是孩子的品性而非具体的事件

就比如前文我那位钢琴家朋友的故事,我相信这类父母很多,希望孩子可以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

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有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的品质。

只要他能坚持到底,最终学的是家长喜欢的钢琴、还是孩子喜欢的古筝,我想父母都不会有异议,当然,个别有执拗情节的父母除外。

2、干预是为了轻装上阵而不是负重前行

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因为我们过得不好才需要他改变,而是,他可以为了比我们过得更好而努力。

这个前提就是,父母首先要活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让孩子看到你的自信和生活的美好,这样不管他飞得高不高、走得远不远,至少父母不是他的负担,他可以安心地轻装上阵。

反观现实中,确实有一部分满腹哀怨的父母,自己不努力,只把后半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通过孩子改变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

这类父母,不但没给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还要把自己的重担压到孩子身上,只能说,赶鸭子可以上架,但是上不了高架。

3、希望亦是回报,想要收获一分,须得付出一分

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份希望其实都是一份回报,所以也需要你的付出。

跟孩子共进退是最明智的办法:你帮不了他学习的忙,至少可以陪在旁边看看书;你替不了她练琴的苦,至少可以找些轻快的曲子帮她换换心情。

否则,你看着电视、吃着瓜子、嘎嘎大笑,把孩子轰进房间做算术、练钢琴,谁还会有前进的动力?

郑渊洁曾说,教育孩子的秘诀就是,“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你的人生经历,成功的、失败的、遗憾的、美好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从你的故事里,续写他们自己的人生。


文|CC爸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