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窘境——国内首家小型PLC企业公开新股申购

 昵称2530266 2016-12-15

暴走小月:近十年来,得益于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红利,业界民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自主品牌甚至开始在某些市场取得一定优势。PLC作为工业领域的“CPU”,是控制系统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小型自动化应用中,PLC由于单价低且应用分散,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资本市场,国产品牌地位极其尴尬,有人戏言是“任人宰割的命”;与之相反,在DCS、变频器等领域,国产品牌不但赢得了市场,而且已经诞生诸如和利时、科远、汇川、英威腾、蓝海华腾等诸多上市公司。

Anyway,如果说国产中小型PLC企业在资本市场长期缺席,那么今天,这段历史就要被改写了。

您没看错,在今天刚刚发行的两支新股申购中,就有国产中小型PLC代表之一: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捷)。信捷公开新股申购,在国产PLC市场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是自2010年左右多家工控企业上市以来,工控厂商多年缺席资本市场后的再次启动,这让一个本土PLC不但取得了产品市场认可,更能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信捷的上市,此处应有32赞。因为纵观国货PLC的30年,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愉快。


PLC是工业自动化尤其是中小型自动化应用的心脏,但自主发展却一直是心病。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多家科研单位、院校就开始研制,历时三十余年没在市场成长起来,在这其中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宏观因素。从市场来看,PLC尤其是小型PLC的主打市场在OEM领域,是典型自由竞争市场,这与DCS、高压变频器的项目型市场迥异。从宏观来看,原本脱胎于国有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企业难以成功,包括兰州全志、和利时、南瑞。再加上PLC单价较低,利润薄,所以有大做为就变得更难。

除了技术及市场份额之外,用户的观念问题也是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拿OEM行业来举例,OEM的市场长期是被日本三菱和德国西门子的产品占有主导地位的。其实有些厂家需要的其实是一些低配置的PLC,完全可以用国内产品,但他们就是要用三菱或者西门子的产品,要让用户改变习惯、观念和配套思路,仅仅靠价格很难做通工作。因为他们关注的不是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如何之高,而是整台机械的性能和水平。而一个好的机械设备里,自动化的水平不一定是最突出和最高档的优点,但是就像木桶效应,在整体设备处于中高端水平的环境里,自动化产品不能成为短板。

(2013~2015年PLC市场规模)

(PLC在OEM市场及项目型市场的占比)

所以,亚历山大,长年的店小利薄加上资本大佬们的“嫌弃”,很多PLC厂商纷纷转行并被人收购。但是,信捷并未动摇,以他的工匠精神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肯定。

现在,信捷是国产PLC厂商中销售额最高的。作为进入国产PLC厂商中扎根市场较早的厂商,信捷从一开始便着力于发展中小型PLC产业,专而精。在gongkong?统计的国内中小型PLC市场排名中,信捷也是国产品牌的“一枝独秀”(统计的前七名为西门子、三菱、欧姆龙、台达、信捷、松下、施耐德)。所以,作为唯一一家跻身中国中小型PLC市场TOP10的国产品牌,信捷经十余载,突围于长期被国际品牌主导的控制核心市场,这与它对待产品和市场的眼界自然相关。

在产品上,信捷在成功开发了FC系列小型PLC和OP系列显示器之后,又陆续推广了功能更为强大、XC系列PLC、TP系列工业触摸屏、集PLC和TP功能于一体的XP系列一体机等新产品,品牌得到了客户的认识,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市场推广上,在PLC不温不火,市场归于平淡后,它也开始了稳扎稳打的市场推进动作。说句通俗易懂的话:“悄悄地进村,放空枪的不要”,信捷准确定位,将市场的焦点转向OEM市场,取得了不少进展。

当然,一个企业能够做到这样极致般的坚持,这与信捷的领军人——李新的近乎执拗的情怀与坚持密不可分。


比如,面对国产PLC的市场窘境,李新想不开。“作为工业控制的心脏,PLC必须有中国品牌来主导,这一过程也许漫长,但值得坚持。就算所有人放弃,我也仍然会坚持,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打破国际品牌的垄断。”

比如,面对山寨现象,李新想得通。现在国内山寨文化猖獗,我们也有几款产品被山寨了,虽然给我们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但它们也间接为我们作了宣传。

比如,面对产品扩充,李新想的全。客户使用我们的方案,整套过程都能自行解决,不需要搞一个八国联军,这边一个产品,那边一个产品。随着市场的增加,销售规模的增大,我们继续大胆地开发新产品,TP和XC系列这两款PLC产品使得我们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比如,面对公司发展,李新想得远。我认为信捷目前的发展并不算快。理想中,今后五年的发展应该超过前五年的发展速度,而且年均增长率要高于前五年。随着基数的增大,这个任务很艰巨,但如果企业不以这样一个速度增长。那它不算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好吧,小编不是信捷派来的天使,只是觉得这个事情给国内的诸多PLC厂商打了一剂强心针,资本市场上空缺多年的“孤儿”终于被认领了,所以这让我们审视了国产PLC存在的意义,并让我们知晓国内PLC技术在中小型产品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绩。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自动化系统中,我们不但能看到更多中国芯,还能在全集成自动化领域看到中国品牌的配套组合,成为市场主流,成为资本新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