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购加速变湿,电商版facebook成为第三极新势力?

 方珺逸 2016-12-15


 

电商大战此起彼伏,短短四年时间,超过9成的知名B2C都已经消失了,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成就了天猫和京东两个超级巨无霸,根据易观的数据,2012年Q1,天猫份额为37.38%,京东为17.23%,两者合计仅为55%,仅仅过去了四年多,今年Q2,天猫份额为56.5%,京东为26.8%,两者合计83.3%,留给其他B2C的机会越来越小了,大部分都倒闭关门了,剩下的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在猫狗大战的惨烈背景下,电商快速从多元竞争转向二元竞争,只有唯品会通过“闪购”拿下了“女性打折”细分市场的份额,依靠强大的选品体系和闪购供应链建立了核心竞争力,成为遏制猫狗扩张的新生代力量,随着社交红利继续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全民社交时代已经到来,一个新的电商模式正在崛起,社交电商已经成为上亿人网购的关键选择,在这里面,拼多多成了独一无二的代表,或许成为猫狗之外的第三极新势力。

 

看看数据就知道,成立仅一年多的拼多多(含拼好货平台),累计用户过亿,日均订单突破200万,订单数量和活跃用户数两个关键指标,都已经超过了闪购霸主唯品会,同样的路,唯品会走了8年,拼多多仅仅一年多,几何量级的增速正是源于拼多多独特的商业模式,利用社交打造以拼团为核心的碎片化购物场景,网购只是社交强关系的组成部分,简单说拼多多因社交而生,又融入社交之中。

 

1、社交工具的爆发让世界变湿,购物分享成为核心“湿关系”

 

移动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过去人们的交流以线下场景为主,比如聚会、拜访、会议等等,互动人数和频率受个人魅力和活跃度的影响,到了社交网络时代,facebook、微博和微信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群和朋友圈替代了大部分的当面交流,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其他人的动态,也随时为了某个话题跟其他人讨论,兴趣和情感发生了迁移,“湿关系”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

 



克莱·舍基认为未来的世界是湿的,叫“大规模的业余化”,因为社交网络的存在,除了正常的身份之外,我们会根据兴趣、爱好跟其他人互动,这种关系是临时的、动态的、感性的,甚至可以为了某项使命或爱好临时聚合在一起,比如马蓉出轨事件中,无数愤怒的网友在网上聚在一起声讨,有人体行为专家从照片就能分析出蛛丝马迹:马蓉跟宋喆曾经很亲密,有人能根据宋喆“2046 人生如戏”的微博名,还有当年宋喆痛苦的短微博,分析宋喆当时面对马蓉的痛苦煎熬,有高人挖出了当年宋喆在豆瓣上发出的“同城YP”信息,很多高人热情的参与其中,找到蛛丝马迹就给大家分享,效率极高,没有人给他们发一分钱工资,他们只是同情王宝强的遭遇而已,这个“王宝强保卫战”的组织建立在松散合作基础上,这就是“湿关系”。

 

社交网络主导的“湿关系”渐渐影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各种圈子兴起了,运动圈子聚集了一批热爱运动的人,他们分享运动带来的快乐,发起集体篮球、足球和跑步等各种运动,从线上讨论到线下实际的集体运动;妈妈圈子聚集了孕妇和孩儿妈们,她们热衷讨论如何教育好孩子,吃什么营养品更好,甚至延伸到如何跟老公争夺家庭财产控制权;追星族们自发聚集在一起,明星到了目的地,他们组织人马到场接机,招牌和呼喊声要足够大,让明星看起来更酷,假如有人在微博上说了某明星的坏话,他们会组织人马一起去声讨;拿我自己来说,参加的农业圈子、自媒体圈子和电商圈子很多,很多人见面少,但是线上交流太多了,线下见面了没有一点陌生感,有时真碰面了就跟兄弟感觉差不多,我每天至少花一半的时间跟大家讨论各种话题,每天解答几十个人的私信,没有人给我发一分钱工资,这种交流让我知识面得到成长,也扩展了人脉,有些会直接变成生意机会,各种湿关系加强了我们所必须的认同感、情感依赖和兴趣交流。

 



网购也逐渐成了“湿关系”的核心业态,尤其是女性群体,她们更信任熟人的推荐,也喜欢充当热心“专家”,为其他人提供购买建议,尤其是美妆、母婴和美食等领域,她们慢慢修炼成了行业大神,无私的奉献着亲身的使用体验,今天为了孩子用什么纸尿裤更舒服争吵不已,明天就开始争论哪里的苹果更甘甜,购物交流成为很多人情感互动的形式,让她们深度参与其中,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彼此的情感关系也得到了加强,她们的购物决策更容易受熟人推荐的影响,深度话题讨论的结果让产品优劣势暴露无遗,更容易快速形成购买决策,你自夸一万句,远远不如熟人嘴里一句“好用”更有效。

 

过去的网购场景都是单一的橱窗和搜索模式,这种体验越来越缺乏“人情味”了,“展示”型电商缺乏用户之间的购物交流,蘑菇街基于达人推荐和大数据进行粉丝聚集,一度引起阿里恐慌,阿里无线新推出的微淘和社区更像是弥补漏洞,电商平台都注意到了社交和粉丝效应的重要性,以达人推荐和爆款为主导的跨境电商小红书,通过达人们的专业购物分享来强化粉丝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转化率。

 

在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下,专业达人分享模式加深了粉丝聚集效应,专业达人们成为我们的免费导购专家,购物体验升级了,但是没有充分释放“熟人社交”的威力,熟人之间互动性更频繁,信任基础比陌生的达人更强,碎片化的实时购物沟通体系才是社交电商的高级阶段。

 



2、利用拼团抢夺社交电商红利,拼多多力争打造电商版facebook

 

2015年,微信开始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这本来是网购的相对空白区域,加速催生了“拼”模式,女性自发的在微信群里讨论产品优劣势和购物喜好,哪里有了高性价比的产品,大家就一窝蜂跑过去买,拼团的社交电商模式应运而生,一直从大城市延伸到四五线中小城市。

 

拼多多也是借助“拼”发力,所有商品都有单买价和拼团价,拼团价要便宜一些,女性的“砍价”和强社交能力被充分释放,她们会为了几块钱差价而持续努力,在拼团群和朋友圈里寻找一起拼团的“联盟”,购物信息在社交网络中得到更深层的扩散,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数以千计的拼团群成了拼多多开团新品的原始动力,聚集了数百万的高粘性活跃用户,熟人社交的高度信任感让“拼”行为快速、高效,拼多多流量转化率达到10%以上,甚至超过了淘宝和京东等综合式电商平台。

 

从购物场景上分析,商超的购物体验也是以货架展示+专业导购为主,女孩子去逛街购物,假如带上更懂行的小伙伴,比如购买衣服,她们提供试穿后的购买建议,会大大提高购物的效率,结果是什么?你会很嗨的买更多的商品,购物满意度和客单价都得到了提升,这种购物场景延伸到线上,就是社交电商。

 

拼团提高了购物达人之间的互动频率,让性价比和满意度更高的产品在社交网络中深度传播,拼多多建立了大数据+拼团的完整社交电商体系,购物从一种“任务”,转化成传递“快乐”和携手“拼”的过程,“拼友”的情感也在协同购物中升华了。

 



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观点来看,拼团仅仅是拼多多的开始,这种“拼”的“湿关系”也将成为常态社交购物场景,通过触动深度社交的电商需求,反向驱动供应链,在后端整合专业性强的供应商,形成C2B的碎片化聚合定制体系,拼多多整合了网易考拉海购、麦乐购、辣妈帮等细分领域的电商小巨头,还有电商供应链强大的品牌,比如韩都衣舍、周黑鸭、罗莱家纺、好奇和花王等等,在未来的场景里,用户前端需求被激发,后端响应速度会更快,举个例子,当某种水果的需求在社交电商里充分释放的时候,B端可能不再是中间商,而是直接通到果园,根据订单量实时采摘口感最佳的水果,最新鲜、最快速的发送给用户。

 

假如阿里和京东是电商界的google,以橱窗展示和搜索作为驱动用户需求的主动力,我们想买什么,就能立即找到它,然后快速下单,这是“干”的购物场景,那么拼多多的目标是打造电商版的facebook,满足一部分人的“购物社交”的需求,购物信息渗透到碎片化的社交场景里,“拼”、“专业点评”、“真实使用体验”和“晒单”让社交电商达人的交流变得更“湿”。

 

3、碎片化的供应链急需标准化再造,成为拼多多升级的短板

 

社交电商前端依靠电商“湿关系”的深度聚合,后端链接专业化的供应商,包括品牌、商家、工厂和产地资源等等,需要通过供应链再造,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供应链效率和服务尽量保持一致性,当上游有几十个供应商的时候,做到供应链一体化难度不大,但是随着品类和产品SKU的扩充,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上游供应商会达到成千上万家,拼多多必须建立新的供应链体系,比如发货速度、包装和售后服务标准等等,用户无论选择什么产品,能享受到完全一致的配送服务,产品损坏率降低到完全可控的水平,售后服务都能让用户买的放心,不用老是跟商家扯皮。



黄峥

今年九月份,黄峥将拼多多和拼好货整合在了一起,拼多多擅长社交电商的营销和深度传播,拼好货前身是乐其电商代运营团队,擅长后端供应链的打造,曾经服务过很多国际大牌,以水果的C2B模式切入社交电商领域,聚集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粘性吃货群体,拼多多和拼好货团队融合之后,拼多多团队继续深化社交电商的产品和技术升级,拼好货团队统一解决社交电商复杂的后端供应链难题。

 

今年曾经爆出过拼多多水果烂的问题,引起了用户的普遍不满,前端社交电商的深度传播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客,假如供应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也会引起用户的快速流失,拼团的种子用户都在各个拼团群里,任何品控问题都会快速放大,这正反射了社交电商的致命问题:

 

假如商品都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何控制商家采用最佳的品控标准,做到完全一致的供应链效率?

 

社交红利如此猛烈,拼多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已经为上亿用户提供了服务,但是社交电商的魅力不是你挖掘了多少新客,“湿关系”最终是建立在高品质的爆款产品上,能够持续给用户带来购物的惊喜,这样“拼团”、“推荐”、“讨论”的“湿关系”才会持续发酵,培养更多的社交电商达人,最终影响用户购买频次和客单价,成为上亿人定期网购的超高频电商平台,目前真正做到上亿忠诚用户的电商只有两家:阿里和京东,供应链效率和服务是制约拼多多成为电商版facebook的最大短板。

 

拼好货本身就是代运营出身,已经拆分了仓配业务,或许下一步在平台规则(发货效率、打刷单、打假货、品控、售后服务)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先从非标类产品入手,在各地建立中间仓,作为用户和供应商的缓冲层,为用户提供更快速和高效的物流服务,品控标准也大幅提高到行业平均水平以上,电商版facebook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三块:


 (1)前端:电商社交化体系的打造,社交产品开发、深度传播策略等等,形成多对多的半熟人电商社交网络,一群具有相同购物乐趣的人,通过社交电商“湿关系”的拓展,扩大了原本狭窄的熟人社交圈。

 

(2)匹配:多对多的社交电商“湿关系”,激发了“去中心化”的购物需求,“湿关系”的散点购物需求不断聚合,个性化购物需求不断被激发和满足,C2B反向驱动更加长尾的小众品牌和产品供应链。

 

(3)供应链:在社交网络的影响下,消费结构正在朝着多样化和个性化演变,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消费喜好,电商的“湿化”让每个人处于分散性的半熟人圈子之中,相互影响,必将催生更多、更细分和具有独特风格的微品牌,为了顺应品牌分众化的需求,拼多多需要打造透明可控的“去中心化”供应链:规则透明,品质可控,物流速度、效率和售后服务能力逐渐提高。

 

电商版facebook的未来看起来很美,在人人社交时代,电商的“湿度”会体现的更加明显,只是梦想再好,也需要一步步搭建“电商社交生态”,上游链接各类专业供应商,下游整合落地配和快递公司,中间层是强社交的技术、产品和“电商湿关系”网络,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圈人运动已经基本完成了,或许拼多多更深层次的生态布局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