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好了明理 2016-12-15

进入18世纪,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关系初步成长起来,农村中普遍兴起分散的手工工场,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1785年在德意志安装了第一台蒸汽机。然而,直至18世纪末,德意志仍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非常微弱和缓慢。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德意志的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分裂割据局面。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复辟的农奴制严重摧残着农业生产力。西部地区,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实行的是地租庄园制,农民以缴纳(实物或贷币)代役租来对地主履行封建义务。但地主仍可按照封建特权不断增加代役租,任意限制农民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农民出卖或继承产业时,须交给地主相当于产业值的1/5到1/3的“转手费”,一年中要为地主服2—4星期的劳役,连结婚也须求得地主同意。在易北河以东地区,普遍盛行着以劳役制为基础的领地庄园制。容克地主依靠享有的“领主裁判权”、“警察权”和“教会保护权”,肆意剥夺农民的财产,支配农民的劳动时间,限制农民的人身自由。农民实际上被看作“罗马法意义上的奴隶”。在波美拉尼亚,农民被作为不动产,领主估价自己庄园的财产是连同农奴一起计算的。梅克伦堡的法律规定,地主有权不连带土地而单独出卖农奴,农民每周至少服徭役3—4天,经常是5—6天,有的地方甚至达到每年288个人工日和无数的畜工日。随着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和庄园经营的扩大,劳役又不断增加,而且扩大到农民的妻子和儿女身上。农民只得在有月光的夜晚用精疲力竭的牲口来耕种自己的土地。这种腐朽的人身依附关系,贬低了人的价值,恶化了农民的处境,降低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德意志的农业生产一直处在极端低下的水平。

18世纪末,英法早已克服行会的传统束缚,德意志的手工业却完全为行会所控制,一切古老的法规和条例仍在严格执行。行会对其组织之外的手工业者严加排挤和迫害,关门倾向有增无减,手工业一蹶不振。加之封建分裂割据局面,诸侯火并,外国介入,以及各邦自成体系,关卡林立,使国内市场难以形成,自然经济难以冲破,农奴制度难以瓦解,工农业中的资本主义关系难以成长。

落后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使德意志虽已萌发了资本主义关系,但尚未具备向封建生产关系冲击的内部条件,德意志民族还形成不起推翻封建势力的革命力量。震撼德意志封建基础的力量来自外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像霹雳一样击中了这个叫做德国的混乱世界”,使“正在封建泥沼中奄奄一息的德国又获得了生活能力”(恩格斯语)。法国人民攻打巴士底狱的炮声,人权宣言的呐喊声,处死路易十六的吼声,声声惊雷首先在德意志大地上得到反响。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最早,反封建斗争表现得较为激烈的是邻近法国的莱茵区。1789年秋,特利尔、美因茨、亚琛、萨尔布吕肯、普法尔茨等相继发生拒服徭役和拒缴租税的事件,有的地区发生暴动。1790年春,萨克森农民起义,规模很大。全德从西到东,烽火连绵,大有酿成农民战争之势。

城市中的手工业帮工也不断骚动。罢工示威此起彼伏。1793年初,西里西亚的城市发生了织工暴动,得到了农民和帮工的支持。1793年纽伦堡、1794年斯图加特和德累斯顿都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1794—1795年汉堡爆发了裁缝工人起义。

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贵族自由派也投入斗争。各大学的学生植自由树,视法国革命为自由新世纪的破晓。市民阶级提出废除教士和贵族的封建特权。他们要求参与政权。一些“奥地利雅各宾党人”甚至想组成一个政治组织,号召全德协同起义,响应法国革命,推翻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统治。民主运动中心的美因茨,革命分子仿效法国第三等级,组成了德意志雅各宾俱乐部“自由与平等之友社”,福斯特被推选为该社主席。

格奥尔格·福斯特(1754—1794)生于但泽,少年时就深深感受了沙俄民族压迫的残酷。17岁到20岁,随父亲环球考察,领略了异国的风情,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经验,培养了敏锐政治眼光。1778年,青年福斯特返回德意志,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民主活动。他预感到欧洲政治风暴即将来临,1782年3月30日,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欧洲看来已到达可怕的革命时刻。群众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以至只有流血才能济事了。”当巴黎革命凯歌高奏、莱茵河左岸义旗招展时,福斯特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革命行列。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1793年3月17日,莱茵德意志国民大会开幕,福斯特当选为副议长。大会委派福斯特率一个3人代表团访法,向巴黎国民公会宣告:莱茵河和摩泽尔之间地区为自由独立的共和国;与德意志帝国和皇帝断绝关系;加入法兰西共和国;废除贵族和僧侣的封建特权。这是德意志土地上出现的第一个共和国——美因茨共和国。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被赶跑,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都按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则加以改造,生活在共和国的公民,就像福斯特所说的:“由教士们压迫、践踏而默默无言的奴才,变成挺身直立、高声谈话的自由公民,变成自由平等的果敢的朋友了。”

由于国家和民族在政治上和信仰上的分裂,以及资产阶级经济上的不强大,政治上的不自觉,使各地人民反封建斗争始终未能形成一场全德范围的革命。1793年春,莱茵河左岸大部分地区重又落入封建势力之手,美因茨共和国经过3个多月的保卫战,终于失败。1794年1月10日,福斯特英勇就义。

对德意志的更大震撼和起决定性直接影响的,还在于新法国和旧欧洲列强之间的冲突。封建君主国干涉法国革命的进程,最终导致了德意志政治局势的大变化。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反法联盟战争对德意志封建制度的削弱 。

法国革命的节节胜利,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使德意志各邦君主惊恐万分。他们为法国逃亡贵族提供反革命据点科布伦茨,参与策划法国国王夫妇的逃亡计划。1790年夏,普奥两邦缔结赖兴巴赫协定,捐弃前嫌,携手对付革命的巴黎。1791年7月6日,在法国路易十六逃亡阴谋败露后,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从帕多瓦向欧洲宫廷发出通告,要求共同对巴黎施加压力,逼革命的法国让步,保护路易十六。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更主张建立君主联盟。7月25日,在维也纳签订了普奥协定,决定对法国革命采取共同行动。8月27日,普王和奥皇在萨克森的皮尔尼茨发表声明,公开宣称所有君主对恢复法国王权的关怀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不惜使用武力。1792年2月7日,普奥签订友好防御条约,正式结成反法的军事同盟。4月20日,法国掌权的吉伦特派对德宣战。普奥遂即调兵遣将,趁机进击。10万奥军和4万多普军集结于莱茵河、摩泽尔河畔,妄图一举击溃法军。7月25日,干涉军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从科布伦茨发布(由法国逃亡贵族起草的)宣言,扬言:如果法国王室受到伤害,将把巴黎夷为平地。然而,普奥各怀鬼胎,彼此关心的是借于涉法国革命壮大自己,削弱对方,终难协调一致。9月20日瓦尔米一战,干涉军惨败,撤回德意志。法军乘胜进军,于年底占领美因茨、布鲁塞尔和亚琛等大片西部地区。

首次对法进军的失败,使貌合神离的普奥联盟裂痕加深。普鲁士趁奥地利军事失利之际,转向俄国,于1793年1月23日在圣彼得堡签订普俄条约,越过维也纳,同俄国再次瓜分了波兰。奥地利则一如既往,继续对法采取军事行动。3月22日,新皇弗兰茨二世操纵帝国议会作出决议,德意志帝国对法宣战,并加入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反法联盟①。1793年冬,联军利用巴黎的党派斗争,发起攻势,取得了一些战绩,收复亚琛,进入比利时,包围美因茨、占据法德边界要塞。但是,革命的法国很快又恢复了自身的活力。罗伯斯比尔采取果敢有力的措施,连败联军,将之赶出法国领土。1794年,法军又取得决定性胜利。5月的孚日山战斗,使普军陷入困境。6月,奥军惨败于弗勒里斯,退出南尼德兰。9月,奥军在北方受挫,退过莱茵河。10月,科隆、波恩、科布伦茨陷落,法国开始了在莱茵河左岸地区的20年统治。

面对干涉战争的败局,普鲁士决定单独同巴黎媾和。经过反复讨价还价后,1795年4月5日,双方在巴塞尔签订和约,普鲁士听任法军驻留莱茵河左岸,得到的补偿是由它控制整个北德意志。柏林此举,加深了德意志的不和与分裂。维也纳决心把战争继续下去,并向英俄靠拢。1795年9月25日,奥、英、俄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对法作战。可是俄国另有谋划,欧陆的反法战场上,实际只有奥军在艰苦鏖战。

1796年初,反法战争的局势发生剧变。拿破仑·波拿巴奉命远征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拿破仑利用法军高昂的士气,施展自身的指挥才能,连败奥军,1796年8月至次年1月的四次战斗,给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1797年10月18日,法奥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奥地利放弃它所属的尼德兰和直到阿迪河为止的意大利,同意割让莱茵河左岸地区。第一次反法联盟被粉碎。

时隔不久,反法国家又建立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主要参加国有英国、奥地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普鲁士中立。1799年春,35万联军向法军攻击,连连得手。6月,奥军直逼阿尔萨斯。8月,俄军在意大利北部击败法军,将之赶出意大利。接着,俄英军队在荷兰登陆。反法联军从意大利、瑞士、德意志的莱茵和荷兰四个方面进逼法国。然而,第二次反法联盟比第一次联盟分裂得更快。奥地利独吞意大利的野心引起沙俄的恼怒。沙皇宣布退出联盟,召回全部俄军。恰在这时,被国内危急形势震惊了的拿破仑从北非回国,于11月9日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立即挥戈北意。1800年6月14日,法奥在马伦戈遭遇,奥军大败。12月3日,奥军又在巴伐利亚的霍亨林登战役中损失惨重,一蹶不振。1800年2月9日,同法国签订吕内维尔和约。据此,德意志帝国完全被排斥出莱茵河左岸,莱茵河从此成为德法的国界。1150平方英里的领土及近400万居民被划归法国所有;奥属尼德兰和卢森堡为法国所得;奥地利在1797年获得的前威尼斯领地的一部分也被剥夺。

在法国的支配作用下,1803年2月25日德意志帝国代表会议通过一个总决议,取消了112个帝国诸侯领土,约有300万人改变邦国国籍;废除教会诸侯,实行教产还俗;归并许多帝国城市,仅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奥格斯堡、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仍为帝国直属城市。普、奥在这次“领土转移”中得利最大。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也扩大了领土,但必须以充当法国的附庸为代价。

干涉战争的节节失利,也使德意志国内封建割据势力和封建制度不断削弱。大批割据小邦的取消,等于清除掉一大堆阻碍建立统一民族大厦的废墟。废除教会诸侯和教产还俗使德意志封建统治支柱的天主教的权力、组织和生存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而真正标志着封建制度削弱的则是与军事失败相伴而行的各邦人民的起事。1795年柏林帮工暴动,1799年波美拉尼亚、1803年东普鲁士农民骚动。在西里西亚及北德地区,农民骚动和工人罢工持续不断。在法军占领的莱茵河左岸,废除世俗和教会贵族的特权,实行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自由,一些共和主义者甚至在那里开展第二个德意志共和运动,效仿法国,建立莱茵河左岸共和国。封建统治者被迫进行一些改革。1794年6月生效的北德“通用邦法”,虽本质上仍维持封建统治,但对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等要求作了让步。普鲁士则在1799年和1805年间实行解放国有土地上的农民的政策。

正当帝国政治处于急速瓦解之际,反法的干涉战争再起,拿破仑不断扩大在德的战果,进一步扫荡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

莱茵联邦和帝国终结 。

1805年,俄、英组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奥地利加盟,普鲁士仍守中立。拿破仑先发制人,集中力量打击奥地利。10月20日,法军在乌耳姆击溃奥军,并于11月间直捣维也纳。12月2日,在摩拉维亚的奥斯特尔利茨村附近三皇会战,拿破仑大败10万俄奥联军。奥皇求和,于12月26日签订普列斯堡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承认巴伐利亚和符腾堡为王国,巴登为大公国(它们均为法国的盟国,在拿破仑的支持下,已摆脱对哈布斯堡王朝的任何从属关系);奥地利赔款4000万弗洛林;维也纳承认法军对意大利皮蒙特、热那亚、帕尔马等的占领,把亚得里西海沿岸的领土威尼斯等让与拿破仑为王的意大利王国。这样,奥地利总共割让了1140平方英里、80万居民的地区,由此损失了1/6的臣民和1/7的国家收入。哈布斯堡王朝在德意志的优势丧失了。接着,拿破仑继续扫荡德意志西部、南部直属帝国的小邦割据势力,把总共550平方英里、120万居民的地区分配给法国庇护下的16个德意志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