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脐炎、脐疝、脐茸都是怎么回事?该如何护理?

 陈八妹 2016-12-16

月嫂、周嫂、日嫂、月子顾问、育儿嫂…

预约热线:4009960527


关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一直是母婴护理的重中之重。这根已经脱离母体、看似已经废弃的“数据线”如果护理不当,细菌感染,就会出现一些一系列问题,比如脐炎、腹膜炎甚至败血症。下面我们就来细聊新生儿的脐部护理及种种症状。




新生儿的脐部护理一定要掌握三大原则:干净、干燥、避免摩擦。



具体的护理方法为:

1)准备医用棉签若干,碘伏(或75度酒精)、七步法彻底洗手消毒,将棉签完全浸湿。


2)用手撑开宝宝的脐部,让宝宝脐带根部露出来;(可采用用手轻轻拉住宝宝的脐带,亦可用食指和中指撑开脐部周围的皮肤。)


3)以消毒干棉签蘸干并擦净脐窝及脐带根部的水渍,用完全浸湿的碘伏(或75度酒精)的棉签,从脐带整个根部,尤其是脐窝凹槽部分,由内向外环形环形消毒,至周围皮肤一圈。不可来回擦拭,以免将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窝。一次用三根棉签以上,勿重复使用。


4)若当脐带夹或结扎头端掉落后,剩下的一锅端会向肚子里回缩,这时要掰开肚脐眼的皮肤,彻底清洁藏在里面的残端。


注意事项:

1)每次洗澡后,必须进行护理,一日护理一次至两次;


2)脐带脱落前,给宝宝洗澡最好用毛巾或海绵蘸水擦洗身体,不要将全身浸泡在水中,防止洗澡水污染脐部;


3)千万不要使用爽身粉、消炎粉等粉状物并使之落入脐窝处;


4)脐部要避免受到摩擦,不要将脐部包裹在尿布或纸尿裤里,可以把前面的尿布折起来。


5)宝宝拉了尿了后,要及时换尿布,防止脐部被大小便污染。


6)脐带未脱落前,切勿强行剥离。


7)大部分宝宝脐带都是生后一周左右自然脱落,如果超过3周仍未脱落,需要就医咨询医生。



争议:

关于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究竟用什么进行消毒为好,目前国内外护理界存在多种说法;


1)碘伏(目前主流方案)


2)75度酒精(传统教科书上的方案)


3)生理盐水(2016年《护理管理杂志》)


4)自然干燥法(澳大利亚等国普遍使用的方法)


以上的四种方法,为国内外脐部护理主要手段,由于脐部护理存在消毒效果、脐带脱落时间、对新生儿刺激性等方面等不同维度的考量,因此意见不一。


象妈妈母婴生活建议使用碘伏或75度酒精目前这两种相对成熟的方案。




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而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侵染脐部所致。


临床症状:

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病情危重会引起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脐疝:


 什么是脐疝? 宝宝哭泣或是用力时,肚脐会凸出来,这叫脐疝。疝的意思是“肠子通过缺损部位凸出”。疝气可能只有弹珠大小,也可能有高尔夫球那么大。

 

脐疝的原因:

胎儿在子宫中时,脐带穿过腹腔壁进入胎儿的身体,为胎儿供应血液。宝宝出生后脐带脱落,肚脐周围的腹腔壁肌肉开始挤压闭合。如果这些肌肉层未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完全闭合,肌肉层下面的肠子就会透过薄薄的腹腔壁从缝隙中挤出来,宝宝就会出现脐疝。

按压脐疝凸出的部位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这是肠管中的气体和消化物混合在一起而发出的声音。  


脐疝该如何治疗?

脐疝不用处置也没有危险,大多数脐疝会在宝宝一岁左右痊愈。所以,国内外大多数儿科医生对脐疝的态度都是不用管它,让它自然痊愈。

 

脐疝带到底有没有用?

近年来,亚洲国家,尤其中国、日本等众多小儿外科医生越来越多采用不同的腹带加压方法(脐疝带)保守治疗脐疝。  2002年,日本的大塩猛人等对2所儿童中心就诊的年龄小于6个月的脐疝患儿采用随访观察和腹带加压治疗,结果显示,随访观察患儿组 6个月大时 45.8%患儿脐疝自愈,12个月大时70.8%的患儿脐疝自愈;腹带加压治疗组所有患儿6个月大时脐疝治愈率100%。

 

护理关键:

在日常护理中要尽可能减少宝宝的哭闹行为。若妈妈们很担心的话,月嫂可以给宝宝用脐疝带,有可能会促进脐疝更快痊愈。




脐茸:


脐茸是小儿脐部的卵黄管残余组织(胚胎残余组织)增生物,又称为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通俗的讲,脐茸是小儿脐带脱落后,创面上出现的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可有少量“脓水”样分泌物(如果被碰伤,分泌物可呈血性)。


从脐茸的成因来分析,它属于一种先天畸形,“脐茸”的同义词“脐部卵黄管息肉”或“脐息肉”。


脐肉芽肿是指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刺激(如爽身粉、血痂)或感染,形成的息肉样增生物。

虽然脐茸与脐肉芽肿在成因上有所不同,但在医院的处置上,采用的方法相似,因此,脐茸经常与脐肉芽肿混为一谈。


治疗及护理:

我们建议如果出现脐茸还是首选就医。


1)一般的脐茸可以用生理盐水配合1%甲紫溶液(俗称紫药水)治愈。每天2次~一般10天内都会治愈。需要注意的是患有脐茸的宝宝肚脐一定不要沾水,保持宝宝肚脐干燥。


2)体积小的脐茸,可用10%硝酸银烧灼(药物腐蚀),有蒂的脐茸,可先以线结扎,残留部分再用10%硝酸银烧灼。(由医院处置)


3)粗大的脐茸,一般需要手术切除。



此外,脐部的异常还有脐窦和脐瘘,均为 卵黄管先天畸形,需要医院处置,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