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没有让孩子坚持'不同'的勇气?(90秒短片震撼了万千父母)

 莉lilyiefzvq8y 2016-12-16


你应该坚持和他站在一起,即使在繁星抛弃银河的夜晚

文|千寻


1.


视频里,一群孩子正在上美术课。老师说:今天大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吧。同学们都开始兴奋的在白纸上涂抹颜色,不过,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不正常”的小男孩:他在一张张画纸上涂满黑色,一双小手停不下来,回到家里后也一样涂个不停。


老师把小男孩这个与众不同的现象告诉了他的家长,忧虑的家长觉得孩子一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找来了医生。就在孩子被关进病房时,老师忽然在孩子课桌上发现了一块拼图模块,恍然大悟!然后,老师指导医生护士一起把男孩涂成黑色的画纸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真相大白,一只庞大的鲸鱼出现在大家眼前,看见这幅美妙画作的每个成人都震惊了、沉默了、自责了。


如果老师没有发现拼图模块,关在病房里的孩子再没有机会完成他的画作,结果会是怎样?或许,这世上会少了一个有创意的小画家,多了一个有心理病的问题儿童。


还有一个女孩,她的故事和这个小男孩相似。


这个女孩上课老是坐不住,她妈妈很快就收到了学校的来信:这孩子有学习障碍,她根本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妈妈就带女孩去找医生,给医生谈了孩子的问题,最后医生对女孩说:我要和你妈妈谈点事情,你在这儿等一会,我们很快就回来。然后,医生拧开了桌上的收音机,音乐响了起来,他们刚刚离开,女孩就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等到医生开门,她还在旁若无人的舞蹈。医生兴奋的告诉她的妈妈:孩子没有问题,她是个天生的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学校吧!


后来,这个女孩成了一名芭蕾舞演员,她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与一名作曲家合作,创作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剧《猫》。


如果她没有遇到这位发现她天赋的医生,结果会是怎样?或许,这世上会少一个优秀的舞蹈家,多了一个多动症女孩。


原本,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天赋就隐藏在无数个细微的不同之处中。


两个孩子很幸运,当他们的“不同”被质疑甚至被认为是种病的时候,有那些不放弃的人,识别出了他们隐藏在不同中的天赋。他们最终跳出了惯常的标准,绽放出了独特精彩!



2.


他们是幸运的,每个孩子都不同,但很多孩子会害怕自己的“不同”,他们却把“不同”坚持了下去。


朋友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他儿子的趣事:他五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骑两轮自行车,但当他在小区玩耍时,看见同龄的小朋友都还骑带辅助轮的三轮自行车,他就觉得自己骑两轮自行车是不妥的,应该和其他同龄小伙伴一样,去骑带辅助轮的自行车。


我们都知道,骑带辅助轮的三轮车就是为了学会两轮自行车做准备,最终目的是要去掉辅助轮,这孩子在骑车技能上显然已经超越了同龄小伙伴,却因为害怕“不同”,选择了回到虽落后却趋同的方式上。


还有好多地方,我们都能发现孩子这种趋同性。


像我们小区里的小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很流行的游戏,游戏最初往往由几个孩子发起,到最后发展成一大群孩子趋之若鹜。前头流行过玩滑板车,后来又开始流行陀螺、轮滑…….有些小朋友也不见得真的喜欢玩滑板车和陀螺,但他们看见其他小朋友都玩,也会为了融入集体让自己的喜好与小伙伴们保持一致。


甚至,孩子还会用趋同来确认友谊。我家闺女就很喜欢和她玩得好的小朋友穿一样颜色的衣服,戴一样款式的发夹,她觉得正是因为我们是好朋友所以才要一样一样的呀。


所以,趋同才是孩子的首选,能坚持“不同”的孩子是难能可贵的。



3.


他们是幸运的,很多大人也看到了孩子的“不同”,但也害怕这种“不同”,能包容甚至支持孩子的“不同”并不容易,而他们的“不同“却最终得到了大人的认可。


还记得很早在一篇小说里看过一句话:人若不选择在集体中花好月圆,便显得形迹可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社会动物。没人能避开社会化,而社会化的重要特征就是群体有无形的标准,我们必须按照这些标准来调整自己,符合标准才意味着归属于群体,成为群体中被认可的一份子。如果不符合群体标准,表现出不同,就可能被群体抛弃。


了解标准的大人面对“不同”时,比孩子还要不安,在寻求认可和坚持“不同”之间,多数大人都选择了前者。


还记得女儿刚读幼儿园没多久,老师家访时跟我说:你家宝贝有时候会喜欢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教室的僻静处,一个人好像在想什么,有时想着、想着,会忽然笑出声来,有时又会露出不开心的样子。我们偶尔会问她在想什么,她总是摇摇头说这是一个秘密。


刚听到这个说法时,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惶恐。我在心里琢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高高兴兴做游戏,我女儿却喜欢一个人呆一旁想问题?是性格内向?是不能融入集体?还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总之,都是往负面地方想。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再次家访时,又告诉我:小朋友性格蛮好的,户外活动时能热情的跟其他同学玩在一起,自由时间时会一个人想想事情,感觉是能动也能静呢。她应该是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这不是坏事,在那个世界里,想象力可以任意驰骋,新奇的想法也能不断生长啊……


我才算是释然了。


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这种害怕“不同”的心态,才难以接受孩子的“不同”,恨不得立即把他拉回到“大同”轨道上来。



4.


我想,选择“不同” 本就是一场对孩子和父母共同的艰难考验。


趋同毕竟容易得多啊,有现成的标准供参考,拿“三好学生”来说吧,遵守纪律、上课积极踊跃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位列前茅、谦虚向老师请教、爱护同学……只要按这些标准努力去做,就能向“三好学生”靠拢啊。在努力的过程中,还有无数前辈的经验可借鉴,如同一盏盏指路明灯,引导你前行,把什么陷阱啊、沟壑啊,都照得亮亮堂堂的,摔跤的几率自然就低了。


不同就比较难了,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没有标准,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开拓、去创造。这还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在开拓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大压力。当“不同”被大家认可时,就是人人羡慕的天赋,可当“不同”还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往往是大家不待见的异类,这时候,你还有坚持做自己的勇气吗?


选择“不同”,就意味着放弃成为已有道路上走在前面的人。不过,也意味着开创出一条新路的可能性!


就像众所周知的乔布斯,绝对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当乔布斯对学校里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屑一顾,与老师关系也越来越差时,他的父母没有斥责他,而是决定搬家、换学校。高中毕业后,乔布斯选择了里德学院就读。这所学院以崇尚自由为名,不过,作为私立学校,里德大学的学费昂贵,根本不是乔布斯这种工薪家庭承担得起的。他的父母再次满足了儿子的任性,为他凑齐了学费,但乔布斯不到一年就离开了学校。


然而,就是乔布斯一直以来对特立独行的坚持和他父母对他的“怪异”行为的无原则容忍,成就了unique的乔布斯,和unique的苹果。


当然,大多数孩子并不会成为乔布斯。但我想说,如果一个孩子通过了不安的考验,还义无反顾的选择“不同”,那很可能他内心真有一个声音在指导他前行。


而我们面对的考验,就是能不能坚持和这个不同的孩子站在一起。


这需要我们保持一种独立精神,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不要总想着让孩子做“对”的事情。“对”的标准是群体惯常的标准,若事事把关,防止孩子越界,把关出来的孩子就是千人一面,绝不会有什么“不同”。


我们还得有承担压力的勇气。不管别人怎么看,都能坚决的和孩子站在一起,给孤独的他支撑的力量。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的“不同”决定了孩子的“不同”,天才和异类之间,不过一步之遥。



写到最后,忽然想到了张国荣唱过的一首歌,很喜欢其中一句歌词,用它来送给大家吧: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主的光荣,不用躲闪,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


愿我们能拥抱自己的“不同”,成就孩子的“不同”。^_^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