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农资的热潮以及国家对土壤的越来越重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依拖测土配方施肥的加肥站、配肥站、互联网+配肥等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据可靠消息称,某大型智能配肥企业一年就发展加盟店几百家.各地经销商,农资企业闻风而动,纷纷加入智能配肥队列.其中也不乏大型化肥厂家如云天化,施可丰等;还有从互联网转型而来的村淘等,那么智能配肥究竟有什么吸引力会让各路资金竟相追捧呢?它有什么优势吗?它还有什么陷阱吗?文章尾部评论处请留下你的中肯见解,我们一起探讨,共同进步. 智能配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精准,节约,智能! 做为农民我们都知道,氮磷钾等单质原料经过高温融合在一起,最后形成的颗粒就是复合肥. 而智能配肥就是没经过高温这个步骤,按大数据提供的肥料配方把单质肥掺混到一起,这就是智能配肥,那么这个大数据从哪里来呢?国家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国各地尽行测土配方施肥并收集各地土壤情况的数据,比如:某省某市农村的张三家,土壤里氮,磷等单质肥含量正常,而钾肥缺失较多,那么张三在购肥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多买钾肥,而少购买氮,磷肥.即节约了资金,又间接的保护了土壤,这就是智能配肥的意义所在. 有业内人士预测,5年后,智能配肥将抢占一半的复合肥市场,2030年将占据化肥零售端的30%份额.这就是一个农资领域的巨大风口所在.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于配能配肥存在着一些争议和质疑. 其中之一就是准确性,而且我们国家是小农经济,农户分散,测土耗时长,而且测量员的专业性也值得考究. 实际上,在最近几年的农资寒冬的大背景下,智能配肥虽然有支持的声音,但也存在着质疑,对于一些传统的农资经销商来讲,它即是挑战,也更加是一个机遇,如:高昂的测土成本如何支撑智能配肥的推广与运营?如何防止智能配肥使用者将原料偷梁换柱,坑农害农?智能配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继续研究与探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