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护儿:重然诺 廉财利

 青梅煮茶 2016-12-16

    来自草根的将军

    在大力推进诚信社会建设的今天,我们愈加怀念隋朝的荣国公——江都人来护儿。

    来护儿(?-618),字崇善,江都人,隋朝名将,东汉中郎将来歙之后。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的战争,累功至上开府。后来随杨素平定东扬州刺史高智慧起义,升任大将军。炀帝继位后,来护儿进封右翊卫大将军、荣国公。大业八年(612),隋军征伐高句丽,来护儿率领的水军已逼近平壤,但因轻敌,遭致失败。第二年来护儿随军二征高句丽,又因杨玄感造反,只得回军平叛。第三年来护儿三征高句丽,终于迫使高句丽王请降。后来,来护儿随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大业十四年(618),江都兵变,炀帝被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来护儿是隋唐之间的一员猛将,在民间有许多传说。如在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中,来护儿作“徕乎尔”,属于“隋唐四猛”中的第二猛,外号铁枪将,官拜山东兵马监军使。群雄反山东时,徕乎尔被罗士信杀死,兵器大铁枪也被抢走。在陈荫荣评书《兴唐传》中,来护儿则排列为第四猛,官拜济南府偏将。瓦岗聚义后,隋军攻打瓦岗山,来护儿被王君可用钓鱼刀斩杀。这些虽是野史,也说明来护儿在民间的影响。

    据《北史》记载,来护儿恪守信用,忠于友谊,不爱财富,也不治家产。但对于治理军队,指挥战争,却足智多谋。他每每看到兵法中用兵的实例,都觉得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出人意料的呢?”他爱护士兵,赏罚分明,所以打仗时部下都愿意舍生忘死。

    从小立大志

    来护儿的祖籍是南阳新野,后来迁居广陵。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由伯母抚养长大。他从小就卓荦不俗,与众不同,在读到《诗经》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羔裘豹饰,孔武有力”的时候,仰天长叹道:“大丈夫生在世上就应该这样,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功名,怎么能够专门从事小小的笔墨生涯呢!”旁边的人听了感到惊讶,认为这孩子志向非凡。

    来护儿自小表现出过人的胆识。他的伯父被人杀害,来护儿一直想为伯父报仇。一天,听说仇人家办喜事,来护儿直接闯入,手刃仇人之子,众人为之惊愕。这时正是南朝征战不断的年代,来护儿的家乡江都又地处北周和南陈交界之地,所以他常有参加军队建立功业的想法。恰好,隋开皇元年(581),贺若弼出镇广陵,来护儿便投奔隋军。他经常渡江侦察陈朝的军情,不但英勇,而且机智,因而升任为大都督。后来他因击破陈朝将领曾永,加封仪同三司。开皇九年(589),隋军平定陈朝,统一中国,来护儿因战功进位上开府。

    开皇十年(590),东扬州刺史高智慧起兵反隋,文帝命杨素率军平叛,来护儿随杨素出征。当时叛军屯聚在钱塘江东岸,修建的营垒连绵百里,战船布满江面。来护儿经过侦察后对杨素说:“吴人悍勇敏捷,善于驾船作战,而且都怀有必死之心,因此我们与他们难以正面争锋。将军应率军严阵以待,不要和他们交战。我率数千奇兵,偷渡过江,袭击敌后,使他们退没有路,进不得战,这就是韩信击破赵军的战术。”杨素听了,深以为然。于是来护儿率轻舟数百艘,偷渡钱塘江,以奇兵突袭,焚毁叛军后方营垒。大火冲天而起,叛军恐惧不安。杨素趁机从正面发起攻击,大破叛军,叛军首领高智慧逃入海中。来护儿率军追击,一直追到福建,平定叛军余党,因功升任大将军,任泉州刺史,封襄阳县公。他任职泉州时,安抚归降的民众,恩威并施,朝廷也不断派遣使节前来慰劳。当时,又有叛军余党兴兵作乱,来护儿带兵平息,改任建州总管。接着来护儿又平定其他叛军,升为柱国,封永宁郡公。文帝为了嘉奖他的功劳,特派画工为他绘像。其后,来护儿奉诏入朝,获赐宫女、宝刀、骏马、锦彩等物。不久,文帝将来护儿的长子来楷留在朝中,授予官职,命来护儿返回建州。此后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在隋文帝时代,来护儿以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文帝的慰劳和嘉奖。

    三征高句丽

    来护儿的忠诚和英武,让每一个最高统治者都感到特别需要。仁寿四年(604),隋炀帝登基,立即召来护儿入朝。不料瀛州百姓恋恋不舍,致使来护儿多日未能出境,还有数百人上书朝廷,请求皇上让来护儿留任瀛州。炀帝笑道:“当初天下未定,卿是名将;如今天下太平,卿又是良守。”炀帝任命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后改左骁卫大将军。不久又改任光禄大夫、右翊卫大将军,进封荣国公,宠冠朝臣。

    来护儿的老家是江都。在古代,衣锦荣归是人生最得意的事。大业六年(610),炀帝巡幸江都,让来护儿也随行。隋炀帝对来护儿道:“爱卿,大白天身穿华贵的官服使众人看见,这是古人最看重的荣誉啊!”于是厚赐来护儿,让他回老家后祭扫祖先坟茔,大宴家乡父老,又让三品以上官员都聚集到他在江都的老家中,开怀畅饮一日。

    接着,发生了征讨辽东的重大事件。大业八年(612),炀帝亲征高句丽,任命来护儿为平壤道行军总管,兼检校东莱郡太守。来护儿率水军由水(今朝鲜大同江)进入高句丽,在平壤六十里外,与高句丽国王高元相遇。当时,高句丽军列阵数十里,高元之弟高建率数百敢死队来攻。隋军诸将皆惧,来护儿笑道:“我原以为他们会坚壁清野,等待王师,如今却来送死,我一日之内便能歼灭他们。”他命儿子来整、部将费青奴斩杀高建,大败高句丽军。这时来护儿应该谨慎行事才是,可惜他没有听取他人劝告,冒险直逼平壤城下。高句丽军出城交战,诈败而回,将来护儿引入城中。来护儿纵兵入城,大肆抢掠,乱不成军。高句丽伏兵趁机杀出,大败隋军,来护儿仅率数千残兵,逃出城外。高句丽军追杀至隋军战船停泊处,见隋军严阵以待,方才返回。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

    大业九年(613),炀帝再次征讨高句丽。来护儿仍旧出兵沧海道,准备由海路进攻。这时,杨玄感诈称来护儿造反,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起兵反隋,并进攻洛阳。来护儿率军刚刚行至东莱(今山东莱州),立即回军讨伐,并命儿子来弘、来整驰报炀帝。讨平杨玄感之后,炀帝加封来护儿为开府仪同三司。第二次征高句丽又没成功。

    大业十年(614),炀帝第三次征讨高句丽。来护儿再次率水军渡海,进兵奢卑城(今辽宁金县),大败高句丽军,准备进军平壤。高句丽国王高元见状大惊,慌忙遣使请降,炀帝接受投降,来护儿班师回朝。

    来护儿的忠贞、勇敢和智慧,是官僚最可贵的品质,尤其是敢不敢大胆劝谏皇上,是对大臣的严峻考验。

    大业十一年(615)发生了一件事,体现了来护儿的正直与忠诚。炀帝出塞北巡,在雁门被突厥围困。炀帝要冒险突围,但来护儿坚决劝阻。后来各地隋军相继赶来救围,危机终于解除,连炀帝也佩服他的见识。大业十二年(616),炀帝第三次巡幸江都,众人唯唯喏喏,只有来护儿劝谏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乱,您应该留在洛阳,平定战乱才是。”隋炀帝一听大怒,几天不肯召见来护儿。后来炀帝怒气稍解,才召来护儿入见,问他:“连你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指望呢?”来护儿沉默不语。第二年,来护儿改任左翊卫大将军。大业十四年(618),江都宫政变发生。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弑杀炀帝,来护儿叹道:“我是国家大臣,担负重任,不能清除奸党,以致国家落到如此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说完,被叛军杀害。来护儿的儿子来济、来恒,后来在唐朝先后担任宰相。

    来氏有佳儿

    来护儿的儿子来济,生于扬州,家族遭难后,流离失所,而笃志好学,富于文词,善于谈论,尤晓时务。入唐后举进士,累官拜相,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唐高宗曾经向大臣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所有的人都给呢?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就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这时山东役使民夫,每年另增几万人,又商议用佣钱来代替雇工,纷乱烦扰,来济就是针对这些所说的。龙朔二年(662),西突厥部落进攻庭州。来济统兵防御,力战阵亡,时年五十三岁。来护儿的另一个儿子来恒,也以才学著称,曾任河南道黜陟使,唐高宗时出任宰相。

    魏徵说过,历史上很多名将都起于草莽之间,因为时代的际遇,才得到飞黄腾达的机会。像来护儿这样的名将,都是一时之壮士,但起初困于贫贱。如果他们一生郁抑,未得机遇,谁还知道他怀有鸿鹄之志啊!他们终于能够振拔于污泥之中,腾跃于风云之上,实现马革裹尸之愿,大快百年人生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于此也!”

    无论怎么说,来护儿重然诺、廉财利的品德,值得今人怀念。

    【评点】

    自古以来,猛将必发于卒伍,隋唐名将来护儿便是一例。他起于江都,武功出众,胆识过人,屡立战功,宠冠朝臣。但文帝或炀帝对他的信任,不仅是其武功,更多是其“廉于财利,不事产业”,既是名将,又是良守。他敏于观察,敢于进谏,如炀帝被围,他劝说耐心等待援兵;炀帝亲征,他劝其不要轻身犯险,坐镇朝堂。可惜隋炀帝一意孤行,误了他的好意。他的忠诚,叛军也知道不可更替,必要杀之而后快。                   马家鼎

    【链接】

    ■生平

    来护儿( ?-618),字崇善,本南阳新野人,后徙居广陵。隋朝名将。参与平定江南,升任大将军。三征高句丽。后随炀帝巡幸江都,官至左翊卫大将军。义宁二年,江都兵变,炀帝被弑,来护儿一同遇害。           《北史》卷七六有传

    ■评说

    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

    ——《北史》本传 

    ■理念

    自皇家受命,将四十年,薄赋轻徭,户口滋殖。陛下以高丽逆命,稍兴军旅,百姓无知,易为咨怨,在外群盗,往往聚结,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印记

    (隋炀帝)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来护儿,一位扬州土著乡贤,忠良义士。出身贫寒,戎马生涯。善于治政,重然诺,廉财利。其子来济、来恒,在唐朝先后担任宰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