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孔丹与宣纸】是三行先生书法作品

 是志成 2016-12-16

精皮玉版白如雪、纸嘉千年举世珍;

朝夕临池成好友、晕漫(浑然)点染总迷人。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但到宋代时期,这些地区均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丹,一直流传至今。

 

宣纸的闻名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宣纸,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造纸高手,集中京都开设纸坊,并把自己的书房“澄心堂殿”腾出来造纸。他每天都到澄心堂观看造纸的操作过程,有时干脆脱掉黄袍,系上纸匠穿的围裙,同工人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 宣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时间,终于造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 好纸,李后主就命它为“澄心堂纸”。这是宣纸中的珍品,一律由皇宫保管,李煜自己享用。

 

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得到澄心堂纸“如得天球拱璧”, 欣喜若狂,颂赞备至,留下“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和“精皮玉版白如云,纸寿千年举世珍,朝夕临池成好友, 晕漫点染总迷人”的佳句。宣纸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外交照会、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十九世纪在巴拿马国际纸张比赛会上获得金牌。



【文房四宝】

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笔、墨、纸、砚在宋代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有考古学上发现也可作证。如在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发现的南宋许峻墓中,就发现了整套文房四宝用品被随葬的现象。再如河北张家口辽代张文藻家族壁画墓的壁画中,也有不止一幅迄今所见最早将笔、墨、纸、砚同绘于一处的文房四宝图画。

 

【其他文房用具】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他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臂搁:又称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在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塔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常作各种动物造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居多。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

书画毛毡:简称书画毡,材质分3种:“纯羊毛”、“羊毛和纤维混合”、“纯纤维”(书画毡防止墨扩散,将多余的墨水吸入毛毡内,同时也不会弄脏桌子)。

 

【文房四宝的官职】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

笔:书写用品,因笔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

    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

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

    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亳州楮郡平章事。

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

    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郞将。

砚:储墨之器,质地坚硬;

    故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