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飞之友】第一百二十三期 蚌埠仿古玉(二)

 lj0279 2016-12-16

蚌埠仿古玉》

作者:齐飞

(接上期)一、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

软玉是蚌埠仿古玉的主要材料。玉材品种以青海玉和俄罗斯玉、独山玉、岫玉、汉白玉为。

1、青海玉和俄罗斯玉

仿古玉所使用的玉料多为青海玉和俄罗斯玉,这两种玉料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出来的,在市场上多充和田玉料销售,但温润程度不如和田玉。

青海玉产于青海格尔木市南面的阿尔金山,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灰白、灰色等,还有藕色带绿、白中夹带黑色等玉料,总体感觉发灰粉色,往往夹带有条状透明筋线(俗称“水线”)。青海玉储量大,开采容易,价格便宜,已成为目前仿古玉料的主流。特别是仿制清代大件炉、瓶、人物等,非它莫属。

俄罗斯玉料产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的东、西萨彦岭,矿物成分为透闪石,颜色有白、青白和青色,多杂有墨色和糖色。俄罗斯玉料储量和产量都较大,质量高于青海玉,价格也较高。一些体形较小的明清玉件,如手把件、子刚牌等,就是用俄罗斯玉料制作的。

另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很多人造和田籽玉。这种人造籽玉是用小块山料在滚筒里磨滚后,再用染料染出籽玉红皮(如染色籽料)。

2、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因产于河南南阳市东北的独山而得名。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好,硬度高,可与翡翠媲美。独山玉的矿物组成主要为“蚀变斜长岩”,此外,还有黝廉石、绿石、黑云母、透闪石等。独山玉颜色的色调主要以绿、白、杂色为主,其品种一般按颜色来划分为:白独山玉、绿独山玉、黄独山玉、紫独山玉、杂色独山玉。

3、岫玉

岫玉又称“岫岩玉”,由蛇纹岩构成,因产地辽宁省岫岩县而得名。蛇纹岩在我国分布较广,不仅在辽宁省岫岩县一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利用此种玉料制作玉质工艺品了。由于岫玉分布广,产量大,硬度较低,故其价值远不及翡翠与软玉珍贵。但因玉料丰富,易于加工,所以成为国内最多见的玉材,现在全国有二十多个省市的玉雕厂在生产岫玉工艺品,并远销世界各地。

4、汉白玉

古时将白色大理石(大理岩)称为“汉白玉”,此名沿用至今。“汉白玉”实际上是大理石的品种之一。大理石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微粒组成,含有微量石英、绢云母、蛇纹石等杂质颜色多样,有白、灰、粉红、绿、黄、褐、黑等色。云南大理是我国大理石开采的利用较早的地方。“汉白玉”在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宫殿建筑的雕刻装饰品上,现在大理石多用于石雕和做建筑装饰品。

二、蚌埠仿古玉的主要器型

1、礼器类

(1)、玉琮

琮的形状为方柱体、当中上下相通的圆筒子。琮的表面,有素面的,也有纹饰的,素面的称“素琮”,有纹饰的,其纹饰结构大部分相同,有动物面纹的,也有有鸟纹的。

琮的形状有的较高大,方柱体多达十几节,为何是这种形状?《说文》解释“玉”字的构成,是“像三玉之连一其贯也”,意思是说,这三横是三块玉,当中的一竖是绳子,是穿连这三块玉的绳子。古时的祀玉,是用几块玉,用绳子穿连起来,块数多少并不一定,这“玉”字,只画了三块玉,是代表多数,表示不是用一块玉。可能后来,有人觉得先把玉琢成几块,再用绳子穿连起来,不如就琢成一块玉,用纹饰表示出它是由几块玉串成的来得方便,这样就出现了数玉连体的琮的形状。

(2)、玉壁

壁是板状体环状器的一种,中间有一孔,它与环、瑗同形,其区别只是中间孔的大小。瑗的孔最大,其次是环,璧的一孑L最小。《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文中的“肉”即璧的边,“好”指璧的孑L,璧的尺寸是“肉倍好”,吼就是璧实体的尺寸比中间的孔大。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璧的孔径是整个器径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的为多,偶尔也有孔径不到器径六分之一的璧。

(3)、玉圭

玉圭是一种上首略宽,底下略窄的长方扁柱体,据其上首形制不同而有平首圭、尖首圭以及琰圭、琬圭等之分。

玉圭的形制,许多人认为是从石斧转变而来,一般平首圭出现的时代较早,大部分在西周以前,尖首圭出现时代较晚。

《周礼·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周礼·考工记》记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五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天子圭中必。”

这四种玉圭都是平首圭,除了以尺寸长短不同区分尊卑之外,别无形制与纹饰之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镇圭的孔在中央,不是在近下端之处,与其他三圭不同。

琰圭与琬圭用作符节。据《周礼》记载,诸侯有了过失,帝王派人前去传达王命,对其加以处罚时,这个被派去的使者,要拿一个琰圭,作为奉帝王之命而去的凭证;反之,诸侯有了善行(或功劳),帝王嘉奖他,被派去传达王命的使者要拿一个琬圭。

琰圭来源于一种兵器或农具,其形状是左右突出两角,中部微凹,显得两角有棱锋芒,具有征伐、诛讨之象。

琬圭的形状可能仿照石器中的一种圆角斧。琬圭的用途是治德和结好,是一种和平的事,自然要有一种表现和平气氛的形式,而圆角斧的四角处圆浑无锋芒,取这种形状来做和平使者的信物加较为适合。

(4)、玉璋

璋的形状似半个圭,故汉时就有人认为璋与圭有关,《说文》有“半圭曰璋”之说。其实,璋并非是由削去圭的一半而成,与圭无关。甲骨文、金文中“商”的字形即为古璋之形。璋的初始形态为双叉尖凹弧斜刃器,由柄、穿、阑、身、端所组成,后来演变成三种样式:一种为柄底斜杀出锐、钝二角;一种在柄穿上下饰有双牙;还有一种首部刃端为凸弧斜形状。

玉璋的种类包括赤璋、大璋、中璋、边璋和牙璋。赤璋即赤玉做成的璋,但考古中至今未发现涂有朱砂的大玉璋,有学者推测赤璋可能是涂上红色的璋。大璋和中璋的形制相同,只是尺寸大小有别。连璋的形制为璋的半边,故称“边璋”。牙璋为端斜刃刀发展而成,柄穿上下饰有对称金牙。

(5)、璜

璜的样子看上去像是“璧”的一部分,故《周礼·大宗伯》的注释中有“半璧曰璜”。西周以前的璜,一般较狭长,有的要配上许多块,才能围成一个圈形,有的甚至不能完成一个圈形。战国时代的璜,形式活泼,不拘于固有的形式,这样与璧的关系就更远了。

璜与璧的关系,只是它的轮廓,近平璧的一部分,而形制的构图,并非由璧演变而来。璜模仿“虹”的形状,时代愈早的璜,愈与虹形相近。璜的形制,从殷商时代起,已有在一端或两端雕出兽头或龙头的,这可能是根据“虹饮”之说而来的。

2、佩饰类

(1)、环

《尔雅·释器》载:“肉好若一,谓之环。”环的用途主要有:

a、佩饰  从篆书“环”字来看,环是佩在胸前的饰物,但古时候,环并不一定都佩在胸前,有时也系绳挂在腰带之下。

b、作嵌饰之用  有一些铜带钩上的嵌件是环,可知环也用作嵌饰之用。

c、用作连接器物的媒介  在考古发掘中,常见许多环,用作连接器物的媒介,其用法有如今天皮带上的环套。

d、用作符节  《文韵》载:“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块则绝。”逐臣是古时被放逐之臣。大臣有罪被发配到荒凉的边远地区去,在期满时,要等待朝廷的命令,如果朝廷派去的人,送给他一个“环”看,就是赦免了他,准许他回来;如果是一个“块”,便是未被赦免,仍要留在那里。古书中记载的环可能有这个用处,但不会是主要用途。

(2)、瑗

《尔雅·释器》载:“好倍肉,谓之瑗。”可知瑗也的尺寸比边大,瑗同璧的形状相去不远,只是孔更大。其用途,《说文》谓“人君上除陛以相引”,这种用途古代可能存在过,但不可能是主要用途。今大量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古时候瑗可能主要用作臂饰,不少墓葬中见到瑗都是套在死者的臂上的。

瑗的这种形状,可能是从一种原始打猎工具——环形石斧演变而来。

(3)、玉镯

玉镯又称“玉臂环”,古代称“圳”、“钏”。现代的手镯系古代的“瑗”发展而来。现代的女性喜欢把玉镯戴在手上,有些人相信镯能避邪、定惊和安心,不仅作为首饰,同时也怀有一种祈求平安的心态。

从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戴玉镯的风气。在江苏、山东以及内蒙古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有玉镯的出土。玉镯总的形态没什么变化,但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八角形等,不是只作板状体的,有的玉镯上还刻有文字。

(4)、块

是一种片状圆璧形器,一边有一个缺口: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邓涉女士考证认为这不是,实际上应是“王真”。由于近百年来各类有关书籍中,都称它为“”,器名的袭用日久,便约定俗成了。

(5)、玉佩

玉佩的种类较多,因凡可用来作为身上佩饰的玉器都称为玉佩。前面讲的玉璧、玉璜、玉环、玉块等,都有用作佩饰的。此外,还有玉琥、玉珑、玉鸟、玉凤、玉戈、玉人等等,也有用作佩饰的。用作佩饰的玉器,都以板片状体雕成一定的造型,再雕刻出相应的纹饰。有玉琥、玉珑、玉鸟、玉珩、玉蝉孑刚牌等。

3、陈设品及玉用品类

此类玉器包括各种玉雕人物、动物、花草、册水等陈设品和香炉、花瓶、壶碗器皿、文房用具以及带钩、带板、如意等玉用品。

(1)、玉如意

如意,即俗称痒痒笆。据《释氏要览》述,“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执之,状如云菜,直表其心。”又《音义指归》解:“如意者……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如人之意的如意,通常带有一个云状的首部,其造型与一茎灵芝十分相似。

(2)、玉带钩

玉带钩是我国古代服饰中普通使用的东西。玉带钩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形制上较为原始,玉带钩无首无钮,仅以切割的沟槽代钩首,以一圆孔代钩纽,使用时钩向内。春秋晚期的玉带钩已有钩首,但仍无钩纽。战国时期的玉带钩,基本形制已经确立,即由钩首、钩身和钩纽二部分组成,整体微弧呈S形,钩首在上,钩纽在腹下,使用时钩首在外,钩纽在内。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东汉以后开始衰落,从隋唐至宋代,未见考古中有玉带钩出土,元明清三代,双出现许多玩赏功能的玉带钩,与前代实用功能的玉带钩内涵不同。

(3)、玉带板

玉带板是皇帝和宦官士大夫腰间阔带上的板状饰玉,又称“带饰板”。它不是普通的佩玉,而是官服的组成部分,是区别官位的标志之一,也是贵族阶层身份、权力和财富的凭证。

玉带板有方形、长方形、半月形、鸡心形(又称桃形)等样式,但以长方形较多。(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