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法阴阳探微--- 山人

 清茶清清 2016-12-16
  太极是阴阳哲理,其拳乃阴阳变化之拳,谓之以柔克刚。其体为桩架,静和练桩,慢动练拳架,是炼形和心意的功夫;其用在接,即推手是运用阴阳哲理、拳理拳法而达到知己知彼的功夫,所谓太极阴阳之道。
太极拳宗师杨禹延说:“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两个势子,一通百通。”《太极拳经》云:“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得阴阳变化规律是太极拳懂劲的基础。就推手而言,内含动 静、刚柔、虚实、松紧、屈伸、开合、快慢、进退、左右等阴阳哲理。不知阴阳,不明神意,则不能说懂太极,推手更无从谈起!如何运用阴阳哲理去接、发、拿、化、打呢? 分述如下。
一、接法是太极拳之首要问题,何为接呢?就是指手、胳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与对方接触,这接手过程中运用阴阳、虚实,注意每 一动的阴阳变换瞬间。以静制动,以阴待阳,以虚待实,以空接彼。汪永泉有“接手四梢空,一接点中求”的说 法。说具体点,对方实来,我虚接(接点不接面)。举例:对方用右拳向我左胸部打来(阳),此时我左胸部(接触点) 即松 开(阴)。意松胸,接点不接面,准确地说是全身松透集中反应在胸的局部运用。用推手的术语说:“挨到何处,何处即松开”,形不变,意变,以松接、空接化掉对方来势。当对方失重的一瞬间,我可顺势发其而出,此乃相遇接劲势环回也。又如人身任何部位受到攻击时,可用“逢急空接,逢硬遥接,逢凹填 实,逢凸虚接”的接劲方法。 接劲者须沉着冷静,动急则急 应,动缓则缓接, 接住彼劲后,运用皮肤触觉和体内感觉的灵敏性,探知对方劲力有大小、刚柔、虚实和动向。
杨澄甫弟子郑曼青曰:“余从澄师游七年,为之所苦而难得到者,只有 一劲,曰接劲。 能接劲,便能懂功之极致。功候至此,余劲 皆可弗论矣。接劲者,若如对方以球击我……必须球来似能 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缓速轻重皆能如法,则粘听提 放,已在其中,合吞吐之意于刹间,其劲正在分寸之际,庶 乎阶及神明,散手又复何论。我故曰,太极拳之所以过人者,无他,惟有一接劲而已。”
二、化法、化劲是“柔化劲”,它是由练习沾、黏、连、随而产生的一种蓄而不发的劲,分为“黏劲”和“走劲”两种;“黏劲”主进,是阴中之 阳,虚中之实;“走劲”主退,阴中之阴,虚中 之虚。无论对方如何攻来,盖我之身躯柔软百折若无骨。巨 力打无点,犹如步入深渊,化之于无形。
相传吴鉴泉教推手时,重点在化劲上,要反复练,不断练,只准化,不能发。掌握化劲,才能走化。其方法是“挨着何处,何处即松开,化后还击”。就是 说,自己无论哪个部位被人挨着或受到打击时,我意松开接 触点部位,遇 阳而阴,顺着对方来劲的方向,把来劲转化落空,使对方失去重心的一瞬间还击。
太极拳“圆运动”的阴阳,向外半弧为阳,向内半弧为 阴。阴的作用为走为守,阳的作用为粘为攻。圆的外周可以旋,圆的中心可以转,“化”的劲 路走旋,使在对方的劲放在自己 的圈外,也就是“出圈容易进圈难”。如推手化劲到了高级阶段,完全是以意化劲。
三、拿法 太极推手之“拿”,并非用手和掌用力拿住对方,而是拿 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把对方的劲引出来并拿住它。 意思是堵塞对方劲路,让对方化解不了,转换不 了的时候, 顺势施用拿劲。对方之力虽大,我不予抵抗,虽轻轻拿住, 对方亦不能动。即使对方来势凶猛,不管其手、身或任何部 位向我攻来,我立即用意松开自己 与对方的接触点。记住: 要彻底松静,且松得快,松得干脆,松得使对方有虚脱、失 控的感觉而失去重心。化尽了对方的来力后,才能拿对方。 如觉察对方还有一点 余力,你也千万别拿对方,这是阴阳变 化之理。武术家王培生说:“拿不起来,放不下。也就是只有 将对方拿起来才能放出去。”意思说拿劲要有分寸,恰到好处 时 才能拿,不拿则已,一拿便起。松拿起对方,引其过与不 及阴阳未分瞬间而拿之,以实发放,一拿一放,这才称得上 巧拿之劲。 太极的拿劲主要在神、意、气动作密切结合中,内外一 致,做到每拿必准,不拿自拿。知法而无劲,有劲而不知 法,皆不能拿人,故法与劲,不可缺一。拳式中每一 式都含 有“拿劲”、“发劲”,只要学者妙用。“发劲”必须和“拿劲”同时 并用。“拿”的实际做法是:顺其势,借其力,伸手便采,落 手便拿,使对方无丝毫逃 脱之余地。这种机会在时间上,位 置上,方向上,必须互相配合适宜,结合阴阳哲理中的“阴中 有阳”法,松脚到顶,收敛入骨,对方定被拿起来。换言之, 有这样 一句拳谚:“以拿还拿走天涯。”若被拿的瞬间能保持 自己的重心稳定,周身松透,用肢体肌肤听对方之拿劲的方 向,对方拿时我才敢“以拿还拿”。师传绝妙灵 境,难以笔墨 形容。
四、发法 发劲是根据“乘势借力”的原则,结合阴为拿化、阳为发放的阴阳哲理,方能发挥其更大的威力。其妙在于得机乘势,其精髓在于化发一瞬。不让对方借自己的力的同时破坏对方重心,在时间、 方向和力点最为恰当的时机,将对方干脆地发放出去。即:“任他巨力来打你,接化吞吐退千斤”,使对方惊然失重后跌,防不胜防。这种发劲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顺其势,内劲运化,发在对方身外。发放时,要注意手随身动和自身重心的阴阳虚实变化,才能击人如弹丸。发完劲后仍要放松,要柔。
太极拳发劲歌:“心意发动身势松,丹田气鼓身前冲。抖然全凭神意动,勇往直前胆中生。惊心动魄魂飞散, 势如炮弹透其胸。陡然一震五脏颤,方显太极是真功。”
虚实是太极拳阴阳学说的规律。拳经云:“左重则左虚, 右重则右杳”,虚,空也,杳,无影。例如:对方弓步双手用 力按你左前臂,当你左身肢体微感有重意时, 瞬间左手着力 点虚净(不动点),右手实足(动点),使对方无法得力。同时避 重就轻,避实击虚。随重心脚与顶(注意 脚虚实的变转,实 脚是动点,虚脚是不动点),上下一致,松胯转腰之势,用右 手进攻对方薄弱的一面。通常左脚实则左手虚,右手实则右 脚虚,反之亦然,以求变 化耳。又当你右前臂被对方按住, 右身肢体微感有重意时,其办法相同,但方向相反。此须身势完全松开、松净, 周身具备阴阳变化中的灵活性,否则无从谈发劲。如果一 开 始就把力全叫足,不分阴阳虚实,憋在身上,待到发人时, 已无余力可发了。故《拳经》道:“太极拳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离不开阴阳虚实。”太极拳的发劲,决 不是运用拙力来抛 掷对方,而是洞悉了人体平衡的原理,形成整劲后将对方发 放出去。故杨禹廷老前辈有“打人容易摔人难,摔人容易放人难”之说法。又乱环诀 曰:“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 功”。
五、打法 太极拳的打法是以心行意,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以气 运身,用意不用拙力;太极打法有着打、 劲打、气 打、神打四种打法。其着打就是按照太极拳的动作、招式应 用来打击对方;劲打是应用太极劲来发拿打化;气打是应用 气功来控制打击对方;神打即凌空 劲,在特定 情况下用神气的变化在一瞬间令对方跌出。”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彼不动,己不动”即不主动出手击 人,待人出手之际,静中制动,处机寻势,逢丢必打。则化其锋芒攻其疲,以不见形为 妙的高超技 法,以意打之,以神攻之,将人打出,要避实打虚。触 觉: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包括对方呼吸),使对方“摸不着, 打不到,离不开,走不了”,无法发挥其力作用,我即化即打!但要走圆活,走得及时,也就是把握时间差(千分之 一秒),在一瞬间内完成动作,使对方之力无处着落。知阴阳虚实,才能取得我顺人背之势,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方为太极拳。运用“不引不能进,不进不能化,不化不能 空,不空不能击”的太极拳理,环环相合,势势相承。这其中有引化的角度问题,有引化落空的质量问题,有发放时间差 的掌握问题,此乃太极拳精髓也。
太极拳须动中求松,松中求 静,静中体悟,要达到《太极拳论》所说“人不知我,我独 知人”的造诣,且站桩、走架和推手三者的长期刻苦练习和揣摩研 究,无疑是缺一不可的。太极拳宗师,是经过长期苦修酷炼,运用阴阳哲理反复实践,跨越阴阳虚实,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忽隐忽现的腾虚阶段,将心神意修炼得虚净,将 周身肢体各个关节修炼得空松,方能达到“挨到何处何处击。
拳论阴阳诀:“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生克二法随着用, 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