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舞蹈作品《但丁神曲》座谈会成功举办

 街心舞苑 2016-12-16


舞协主办意大利舞蹈作品

《但丁神曲》座谈会


1月12日上午,由上海市舞协主办的现代魔幻舞蹈《但丁神曲》座谈会在文艺中心举行。协会邀请了上海舞蹈界评论、教学、创作等各层面的专家学者,与《但丁神曲》的主创团队一起,全面深入地交流了创作、排演、观摩该作品的体验


零重力舞团艺术总监埃米利安诺·派利萨里首先介绍了《但丁神曲》的创作源头:通常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舞蹈形式总是在一个平面,这种限制使得位置靠后的舞者往往被遮挡,曾经爱好绘画的埃米利安诺希望能找到一种方式,让所有舞者同时被看见。而这种方式,通过他的想象、研究以及导演歌剧的经验,被成功地实践在了这台充满魔幻色彩的舞蹈作品中。在各地巡演中,曾有不少记者评价“埃米利安诺并非编舞者,而是身体的雕塑家”,他自己也认为“正是对舞蹈的无知,和对复制传统的不满足,才让他对舞蹈有创新的表达”。


宋乃龙是六位舞者中唯一的中国舞者,他从演员角度谈了参与演出的感受。他说一年多前当他进入这个舞团后,发现之前多年的训练,曾经学过的东西似乎都不适用了,好像一个婴孩需要从零开始学习周遭的一切。《但丁神曲》的排演拓宽了他对舞蹈的认识,他很高兴舞团能来中国演出,希望更多中国舞者能看到这场具有创新意义的演出。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艺委会主任刘文国谈了他观摩《但丁神曲》后的几点感受:一是作品具有创新精神,想象大胆,呈现成功,视觉效果令人震撼、惊叹;二是艺术样式新颖奇特,通过装置、光影和舞蹈等形式,将意大利文化瑰宝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三是借用技术而非炫技,没有偏离神曲的主题及舞蹈本体,以作品的意境和哲思打动观众;四是主创团队十年磨一剑,去芜存菁,仅凭十人团队打造出令人折服的艺术精品。这些既是作品带给他的感受,也是目前国内的艺术创作需要学习提高的方面。


之后,舞协的专家学者与零重力舞团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观摩后的感受中,比较一致的一点是:多媒体技术的妙用拓宽了他们对于舞蹈的想象,摒弃了重力的舞蹈使作品更具诗意,更值得学习的,是编导的潜心钻研和创新思维。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不少疑惑,埃米利安诺总监通过解答,使大家对作品的内涵有了更立体、更生动的领会。比如地狱篇里的每个形状其实都有象征意义,用人体组成的空间正代表了艺术家对地狱虚无、密闭的想象,能让人感受到困在其中的压抑和不适;而炼狱篇里的阶梯则是另外一番景象:有焦虑不安,也有希望尚存,尽管人们在不停攀登,但他不知道将通往的是天堂还是地狱;天堂呈现的则是散射、开放的形态,运用各种抽象的意象表现了生命的本源。包括道具的运用、音乐的安排等,看似随意实则深含逻辑和寓意,令人对背后的“神曲文化”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上海市舞蹈家协会副秘书长董林表示,当前上海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次座谈是舞协近年来首次与意大利艺术家开展交流,今后协会愿主动搭建更多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上海的舞蹈工作者在互动中学习进步,有所收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