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月经先后无定期,乍多乍少”两张处方

 johnney908 2016-12-16

 一、定经汤

定经汤出自明末清初著名医家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为治疗“经水先后定期”之方。后世医家对于定经汤很少有专门探讨,故用之者不如傅山其他方剂多。但临床实践证明,定经汤对于月经不调中的月经先后无定期确为不治之治,正妙于治的效方。

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经水先后无定期》中指出:“妇人有经来断续,或前或后无定期,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肝气之郁结乎!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或曰:肝气郁而肾气不应,未必至于如此。殊不知子母关切,子病而母必有顾复之情,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肝气之或开或闭,既肾气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疏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方用定经汤:菟丝子一两(酒炒),白芍一两(酒炒),当归一两(酒洗),大熟地五钱(九蒸),山药五钱(炒),白茯苓三钱,芥穗二钱(炒黑),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剂而经水净,四剂而经期定矣。此方疏肝肾之气,非通经之药也;补肝肾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肾之气舒而精通,肝肾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观傅山创制的定经汤之遣方用药,核心“肝郁而肾不无缱绻之谊”,故用补肾气、养肝血、疏肝郁,方中菟丝子、大熟地、山药肾阴肾阳双补,当归、白芍滋养肝血,荆芥穗、柴胡疏肝,茯苓扶中,全方以补为主,以疏为辅,动静结合,故“疏肝之郁,即开肾之郁也。肝肾之郁既开,而经水自有一定之期矣。”不失为一张好方。虽然原为“经水先后无定期”而设,对于35岁以上,阳明脉衰,肝血不足,肾气减衰,加之情志郁滞,采用此方叫逍遥散更具效力。

二、紫石英丸

     “治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曾说得是阴胜阳,是阳胜阴,所以服药少得有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和其阴阳,调其血气,使不相乘,以平为福。紫石英禹余粮(烧,醋淬)人参去芦龙骨川乌头(炮,去皮尖)桂心(不见火)归(去芦,洗,薄切,焙干,秤)石斛(去根,净洗,细锉,酒焙)苁蓉(酒浸水洗,焙干)干姜(炮,各一两)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炒,地上出汗牡蛎(盐泥固济干,火烧通赤,去泥用)甘草(炙,各半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

   此与定经汤主治类似,“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病机为“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故令乍少,而在月后。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治法“和其阴阳,调其血气”,药用紫石英、禹余粮、龙骨、牡蛎固摄冲任,川乌、桂心、川椒、干姜散宫寒,桑寄生、杜仲、肉苁蓉、人参、当归、五味子、远志、石斛滋补肝肾,调补冲任,泽泻入太阳以祛湿。叶天士释义为“大凡用药,务使经络、脏腑、阴阳、气血各得其平,一有偏盛,则诸病蜂起。故孙真人即禹余粮丸增损之著此方,不使其阴阳相乘,气血偏颇也”。

    此与定经汤类似,但此方固镇温补之力更强,对于胞宫寒凝,冲任虚寒,阳气不通,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者不失为良方,但本方药物做丸药尚可,但汤剂偏杂,余根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精简之“紫石英、人参、肉桂、当归、杜仲、肉苁蓉、石斛”仍可温补肝肾,滋养冲任,便于临床使用,不可拘泥于逍遥类方,值得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