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讲堂征文 | 沈家良:读书淘金法 ——由于树泉老师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想到的

 美文云中飞 2016-12-16

读书淘金法 

——由于树泉老师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想到的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在惠州举办的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聆听了于树泉大师的报告,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作为语文老师,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先生的谆谆教诲深深打动着每个人的心。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一个能与书为友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然而,这里我想说的是,爱读书和会读书并非一回事,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书海茫茫,书山巍巍,光是喜爱读书是不够的,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正如有人善走水路,有人独辟蹊径,有人收获挺大,有人一无所获。由此可见,只有掌握读书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非常形象地把读书方法比喻为四类:一是像沙漏,注进去,漏出来 ,一点痕迹也没留;二是像海绵,全吸收,不消化;三是像过滤袋,流走豆浆,剩下豆渣;四是像宝石矿工,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沙漏型”读书走马观花,不加思索,边读边忘,一事无成;“海绵型”读书不加鉴别,生吞活剥,消化不良;“滤网型”读书舍本求末,不得要领,所得甚少;“矿工型”读书不断积累,反复思考,去粗取精。我觉得这最后一种方法属于读书正法之一,正如宋代学者朱熹所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体会……今日学一重,有见得一重,明日又学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爱因斯坦读书时常用的是“淘金法”。他在读完一本很厚的书后,搁下这本书,就能将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很有条理地讲述出来,有人很羡慕他的读书本领,他说,我是抓住了书的骨肉,抛弃了书的皮毛。正因为爱因斯坦善于使用这种“淘金术”读书学习,所以他能去粗取精,不被那些使其负担过重的“沙子”困扰,而用“金子”把自己引到深处,不断为现代物理学开辟新的道路,最终成为世界物理科学的巨匠。

        

书海茫茫,而人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因此,选择书和讲究读书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加选择,读的是一本没用的书,甚至是一本坏书,那就不只是浪费时间,有时还接受些错误的东西。读什么书,感谢于老师给我们开出了清单;怎样读书,我觉得爱因斯坦的“淘金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笔者在多年的读书中,有自己笨拙的办法,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权且称为“淘金读书法”吧。

   

1

扫视法

 

把按字按词的阅读变为按行按段按页的扫视法。由慢到快,先按行速读,最后做到按页扫视。步骤是翻书扫视——回忆扫视所得——形成印象。若印象不深,再重复扫视。

   

2

搜捕法

 

在扩大视觉幅度的基础上学会找目标,即文眼、段眼、句眼及自己所需要的某项内容。 


3

联系法

 

文章的段意一般表现得较明确:领起句,收结句,中间的中心句。读书时留心这一点,进行联系,比较分析,从而较准确地把握全段的大意。

 

4

借助法

 

借助文章的注释、简介、副标题、小标题、序言、跋、提示等条件,较快较准地理解大意。

   

5

摘要法

 

通过扫视,迅速理出文章的要点,诸如题目、写作背景、文章要素、主要内容、写作特点等。


6

代替法

 

通过阅读,把段变为句,把句变为词。在阅读过程中,配合思索、分析、归纳,把握大意后进行提炼,使文章变为有逻辑联系、高度概括的词。

 

7

取舍法

即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扫视全书,取己所需,就像雷达追踪监测目标一般,敏锐地抓住文中精华,将其它舍去。


     读书方法很多,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正所谓:

     书海浩瀚无际涯,巧读勤学悟妙法。

     去粗取精是真谛,沙里淘金得精华。



作者单位:湖北仙桃市大新路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