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 | 雷俊英:国学教育与品德教学的整合

 美文云中飞 2016-12-16


国学教育与品德教学的整合


品德课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热爱生活、乐于探究为目标的综合性活动课程。学习做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课程的核心。品德课教学要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国学经典中涵盖了许多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而品德课中也涵盖了许多敬业、爱国、尊师、孝亲、诚实、守信、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品德课教学与国学教育有许多相通之处,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


课堂上分享国学经典故事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活动课程,课堂开放化,活动化。新课改下的品德课教学去掉了枯燥、乏味、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人生感悟。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的需要让孩子们分享国学经典故事,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明白道理,获得启发。例如,老师在上《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这一课时,可以相机给孩子们讲《黄香扇席温床》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年纪刚刚九岁,母亲就病故了,父亲年老多病,家务重担落在了小黄香的肩上。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全放在了孝敬父亲上。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亲搭蚊帐,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让父亲睡得更好;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事先睡在父亲的床上,把被窝谁暖和了,再请父亲去睡觉。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一则国学经典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孩子们从故事中明白了,我们不但要体验父母的辛劳,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孝敬父母。


教学内容中补充国学知识


新课程背景下,品德教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每一课只有简单的几幅图画、一些问题提示和一些活动设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为老师的教学设计留足了空间。许多老师面对新教材束手无策。教师之所以难于驾驭新教材,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摆脱传统教材观的束缚,说教式的品德课教学根深蒂固。新课改下的品德课教学不再是对教材的不折不扣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对教材进行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品德课教学中,可以穿插国学知识,作为对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完善。例如,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们是邻居》时,可以插入邻里之间和谐相处的名言谚语,如:“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无价宝。”“没有木头,支不起房子;没有邻居,过不好日子。”“邻家失火,不救自危”“邻里好,赛金宝”等,通过名言谚语的学习,学生自然明白了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教学时,老师还可以插入《桐城六尺巷》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邻里之间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活动中渗透国学经典


品德课具有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一节节品德课都是由若干个活动串联而成。品德课活动的设计可以渗透国学教育。例如,一个老师在上《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坚持,我成功》这一课时设计了《小小故事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收集坚持不懈,最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同学们有的讲《李白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有的讲《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有的讲《王献之练书法》的故事,还有的讲《司马迁著书》的故事……一个个历史名人就是一个个学习的榜样,孩子们明白了: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利用国学经典


青少年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在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可借助国学经典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如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借助《三字经》中的礼仪篇:“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值,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通过学习《三字经》的礼仪篇,学生明白了:一个人在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多亲近老师及亲朋好友,从而学习到为人处世的基本礼节。从黄香身上学习孝敬父母,从孔融身上学习谦让,尊重长辈。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学习各种常识,了解基本的算术并会识文断字。在对学生进行服装礼仪和行为规范教育时,《弟子规》是很好的教育典籍。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告诉孩子们要注意穿戴整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穿衣服要注重整洁,不必讲究名贵、华丽。穿着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挑食,饮酒有害健康,青少年不可以饮酒。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国学教育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定期开展国学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老师可定期召开国学主题班会、如诗歌朗诵会、辩论会、国学故事比赛、成语大会、谚语歇后语大赛、国学情景剧表演、传统美德故事会等形式各异的班会活动。通过国学主题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 作者单位:湖南临武教育局教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