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重视意境营造,以此作为美好的艺术追求。二胡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同样是注重音乐和意境的结合。它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想到二胡,人们多半会想到哀怨悱恻的旋律,和凄凉悲苦的演奏者,戴着墨镜,坐在街头,孤独弹奏,满是凄风苦雨的气息。但是二胡的演奏不仅是缠绵悱恻,也能悠扬婉转,有的萧瑟缠绵,有的挥洒流畅……一起来欣赏二胡传统名曲,欣赏这些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和音乐瑰宝。
萧瑟悱恻的《二泉映月》 
这支曲子应该算是最出名的二胡曲子,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像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原版声音若断若续,不很清晰,有苍茫悲凉的境界,曲调舒缓。世界级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二泉映月》时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怡然舒畅的《良宵》 
此曲由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气势豪放的《听松》 
这也是阿炳的代表作。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乐曲气势豪放,声音特别浓厚有力。在音乐格调上与《二泉映月》的细腻委婉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