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习悟斋 2016-12-16

在中国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中,文人墨客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在中国文人中,琴棋书画是其必备素质,被称为“四大雅”。中国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点的文化现象。

于是,便有了砚台的前世今生。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形成了以甘肃临洮的洮砚、广东端州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为代表的砚台精品,史书将洮、端、歙称作三大名砚。

到了清朝末年,有人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洮、端、歙,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但也有人主张将鲁砚中的红丝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可见,在中国的四大名砚里并没有易砚(易水砚)。但事实是,中国书法界却公认有“十大名砚”,除了以上提到的五种外,进入中国“名砚”前十的还有:四川苴却砚、宁夏贺兰砚、贵州思州石砚、吉林松花御砚和河北易县的易砚(或称易水砚)。

易砚,取石于河北省易县钟南山,砚石色彩柔和,为紫色水成岩,石面上常点缀碧绿、淡黄或灰色的斑纹,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易砚,产于易县尉都乡台坛村。台坛村,是一个的的道道的石头村。人们走的是石子路,住的屋是石头墙,屋上盖的是石板瓦,用的桌凳是石头、把玩手上的是石头、整天琢磨的是石头。在台坛村,石头关乎着人们的柴米油盐、苦辣酸甜。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制作易水砚的石料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制作易水砚的石料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制作易水砚的石料

宋代评易水砚:“易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而不拒墨,涩而不滞笔,配以松烟之墨,其色尤艳。”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易砚

“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遥忆最深处,应多著石人。”这是古人赞美易砚石像玉一样晶莹和艺人精心雕刻石砚的绮丽诗篇。

易砚不仅石质好,而且雕工精臻。制砚艺师们依石料形体不同因材施艺,巧用俏色,用阳雕、浮雕、平雕、透雕、立雕等多种手法,雕出的山水、花卉、虫鱼、禽兽、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静中有动,动中有声,声中有情,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龟砚、蚕砚、龙砚、琴砚、棋砚五大系列更是中华瑰宝,艺海之一绝,在我国古代的民族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易砚

制作易水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上蜡、亮光等七道工序。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选料

第一步:选料

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瓦者即有石病,不宜琢砚。砚石硬度要适中,一般在莫氏3°—4°之间,断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制坯

第二步:制坯

分锯坯和磨坯两步。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带盖的砚台要先将锯好的砚盖用钢锉定型为圆、方、或是随形之状,然后用粗沙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磨刀石粉加水磨,最后使其四面平整、和砚底厚薄均匀。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设计

第三步:设计

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雕刻

第四步:雕刻

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步骤分凿形、抢平、片光、走细,刀法分平雕、圆雕、浅雕、微雕、镂空、阴雕阳刻、阳刻阴雕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打磨

第五步:打磨

雕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至手触无铓为止。图案部分可撒些细磨石粉,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上蜡

第六步:上蜡

将雕刻好的砚台水洗干净放入布置好的大铁锅内,沸水蒸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看火候使砚石热透再将取出,要做到纤尘不染然后将蜂蜡或是白蜡放于砚池内融化,再用毛刷均匀的将整个砚体刷遍,待温度降到蜡在砚上固化如漆即可。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亮光

第七步:亮光

用薄麻布缠于手指上,在上好蜡的砚台上或擦或蹭,手指灵活掌握力度,将砚台的光亮度擦到最佳的效果为止。

易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8年易水砚制作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中国四大名砚里为什么没有易水砚

以上制作工序图片、易砚作品图片均来自易水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崔小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