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2月10日,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文学奖得主、75岁的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
提到民谣歌手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于一个音乐人居然获得了文学奖。然而,瑞典人把文学奖颁给非文学圈人士却并非没有先例。
1902年,瑞典文学院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主要是因为他的历史巨作《罗马史》。他关于罗马历史的作品对当代的研究十分重要,关于罗马法和债法的研究对德国民法典有着重大的影响。在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的直觉能力与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与诗人之间的鸿沟。”
1908年,德国哲学家鲁道尔夫·欧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在当时引起了争议,以至于欧肯不得不在领奖时对记者做出解释,说他的作品将在全世界越来越“热门”。其代表作有《一种新人生观的基础》、《精神生活漫笔》等。
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社会和伦理学著作《婚姻与道德》,帮他赢得了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罗素在西方近代哲学上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是分析哲学的创建者,与怀海特合写的《数学原理》则被称为20世纪“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而观其一生,他孜孜不倦地参与着争取平等和捍卫自由的政治活动,晚年和爱因斯坦、萨特等人发布多项宣言,成立组织关注核武器问题,反对战争。
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凭借《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下野的六年中,丘吉尔专注于撰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其最后一卷于1953年问世。瑞典文学院院士齐凡尔茨的颁奖词写道:“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丘吉尔的答谢词则回应道:“但愿你们没有错。我觉得你我双方都冒着相当的危险。”
赵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