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儿童阅读研究学者说,阅读素养测评可以这样做

 冯南平 2016-12-17


十几年前,“阅读”一词还未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当谈到“阅读”,人们实际做的是“识字”。在阅读推广尤其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今天,阅读的效果、阅读的策略慢慢称为阅读实践者关注的问题。


在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2016年儿童母语教育论坛上,美国传腾大学李文玲教授从中国“阅读”现状及挑战,阅读的新概念,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阅读素养测评,阅读策略的培养以及阅读测验的问题等几个方面为大家带来关于儿童阅读素养测评的最新研究介绍。今天,点灯人教育就与您分享李文玲教授的演讲《儿童阅读素养测评的意义和框架》。


十几年前,人们并不认同阅读,那个时候大家只是做识字教学。如今人们开始认同阅读,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我们更进一步改革语文教学的开端。今天我从研究的角度,给大家展示儿童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框架。

 

我要讨论的内容包括这么几个部分:中国“阅读”现状及挑战,阅读的新概念,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阅读素养测评,阅读策略的培养以及阅读测验的问题。


中国“阅读”现状及挑战


研究阅读十多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变化,从不认同阅读,到慢慢认同阅读,推广阅读,现在各个城市,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阅读日,阅读活动,还有推广阅读的书院,这些变化都是我们国家这十多年来的变化。阅读深入人心,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对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如何对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估,如何根据阅读测验的结果更有效地指导阅读等,这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这两年来,我们国家的高考政策已经有所转变,开始强调人的综合能力考查。在国际上,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需要有审辨思维、交流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这四方面的能力怎么培养呢?其实是贯穿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的,不光是语文课、数学课、科学课、社会课,任何课程都要培养这4C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我们面临着一些问题及挑战。大家一味地推广阅读,在这过程中却缺乏对阅读效果的监控。阅读推广需要建立阅读目标、教学方法、阅读测评三位一体的模型。


关于阅读测评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我做了一张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教学要先制定教学目标,目标必须是可量化,可测量的,而不只是笼统的定义,我们阅读课程设计是要按照目标来进行的。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再去进行阅读测评,阅读测评的内容包含了阅读素养、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有了孩子们的阅读测评结果,我们就可以回头再检查,在教学上是不是达到了事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如果测评的结果低于你的期望,那就需要思考是不是在我们阅读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我们把目标定得太高了,因为这三者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




什么是阅读的新概念?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阅读的新概念。


阅读是什么呢?我们过去理解的阅读时单方向的,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取,也可以称为阅读理解。过去我们对于阅读测评,强调的就是词汇、阅读理解、流畅性,这就是阅读的三个元素。我们设计阅读测验就是去检查你是不是认识这些字、词汇,你是不是理解这些句子、段落,你是不是能够流畅地阅读一篇文章。


而在近来的五年,我们对阅读新的理解是什么呢?我们称现在的阅读为阅读素养。阅读素养的概念是全方位的,你不仅要获得阅读中需要的知识,同时你还会构建你自己的知识,会反思,有自己的看法,会使用你所学到的知识。那么这个构建、反思和使用,就是对阅读概念增加的新含义。这个新的含义跟我们的4C是相吻合的。




阅读素养怎样测评?


那么阅读素养怎样来测评呢?


阅读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信息搜集,就是我们以前说的知识的获取,这是基础阅读。第二是分析推理,就是我们以前讲的阅读理解。第三是整合诠释,要求你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自己的判定,这个对阅读理解的要求更高了, 我们也称它为深度阅读。最后一个是恰当使用,这四个字看来很简单,实际上包含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恰当使用包括,你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你要会去使用它,并且能够创造性的使用它。我们也称为创造性阅读,主动性阅读,要求我们的孩子和读者有更高级的审辩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审辩思维都会体现在这个阶段。

 



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


下面我们看看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


对以前的阅读概念而言,我们只要教我们的课本就可以了,而现在的阅读,要求学生要去审辩,要会反思,要有创意,这些要求我们在教室里是很难达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需要走出教室,将阅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的语文,培养是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整合诠释能力。在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阅读与生活相结合,学生才可以有效地进行反思评价,以及创造性这样的能力。这个就是我们说的阅读素养测评的理论模型,我们的阅读素养测评是围绕着提取信息、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评价,以及创意产生这五个方面的。

 



我现在就怎么进行阅读测评来举个例子。我选了人教版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叫《曹冲称象》,说的是孙权为了讨好曹操,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说想称一下这个大象有多重,有一个大臣说得弄一个大秤才能称,说要把大象给切成多少块才能称。后来曹操的儿子曹冲想了一个办法,把大象拉到河边,放到船上,然后在船上刻了一道印子,回头又把大象牵到岸上,在船上放上石头,看看放多少石头,才能达到刚才刻的印子。

 

课文原文:


《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为了讨好曹操,特意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都纷纷议论开了。一个大臣说:“这得先造一杆特大的秤来称。”而另一个大臣说:“这可要造多大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有人说:“你这个办法可不行啊,为了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可真叫人为难呀。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父亲,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曹冲趴在曹操耳边,轻声地讲了起来。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 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这个阅读测验的第一题“信息提取”:孙权为什么要送大象给曹操?如果你仔细阅读了文章,你就会发现,这个信息就在这个故事里,原因是孙权要讨好曹操。


第二题“逻辑推理”:为什么“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书里并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就需要你去分析推理一下了。


第三题“整合诠释”:曹冲和第一个大臣,两人提出的称象的方法有什么异同?这就需要让孩子去整合信息,把他知道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第四题“反思评价”: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人?请从故事中找出一个证据。这反映了孩子的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最后一题“创意产生”: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法来称象吗?


其实我们的老师们很容易理解这五个概念,你可以把这个概念教给我们的孩子,这个让孩子自己提问题并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这个也是我后边要讲的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阅读测验里,有一个我们很多老师困惑的问题,那就是阅读测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为了测验而测验?


其实不是。测验的目的并不是看孩子们能考多少分,而是想让孩子们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学会主动学习,这个就是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阅读策略的培养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可以先快速读一遍故事,用你的笔画一画重要的信息和观点,然后我们再进一步阅读。进一步阅读的时候,我就要考虑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整个故事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教孩子用思维导图,把这个故事的梗概理出来,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孩子了解了故事内容后,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提出问题,比如说对内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问问你的证据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这时候你还可以问孩子,你的观点是什么,如果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能不能改编这个故事,能不能改变其中一个人物,能不能改变其中一种说法。如果故事不这样发展又会怎么样发展呢?


孩子有了这些思考,才会有写作的素材,我们说让孩子写一篇好文章,创意就是从你的阅读中来,如果你在阅读中提出很好的问题,就可以有好的想法进行创作,写出好的文章。

 



我画了一个曹冲称象的思维导图,如果作为老师的话,我们可以带着孩子画这么一个图,我在右边画出的人物,包括曹冲、曹操、孙权还有大臣,这几个人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们说什么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在故事里都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我把这些人物搞清楚了,故事里的很多内容就已经知道了。左边是故事主要线索,两个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们可以让孩子对两个方案进行同异比较,看看哪个方案更合理,如果这个问题摆在你的面前,你会如何来解决呢?这个思维导图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出有效问题。


阅读测验的多种形态


下面谈谈阅读测验的问题。测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测验中,可以选择一种跟踪性测验的模式。什么叫跟踪性测验呢?就是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们学了一篇文章,讲一个故事,就可以让学生复述一下这个故事说的是什么,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让孩子回答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测验的方式。另外,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观察孩子,这未必就不是一种测验。





我们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实际上要给孩子建立一个阅读的档案。这个档案包括每一个孩子的个人的信息,以及家庭的信息,还有你的课堂的观察记录和跟踪性的测验,比如说故事的复述,对课题的参与度,在合作讨论中,他的发言的情况,他的语言表达,都可以作为他跟踪性测验的内容。档案中当然还包括综合性测验,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统考,还有包括像阅读测验这样的东西。最后一项内容就是态度及行为调查,孩子的阅读习惯是什么,他的阅读兴趣是什么,其实这个都是阅读素养测验的一部分。


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决定一切,我们要了解孩子学习进步的程度,需要搜集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学习态度、行为习惯,课堂表现,语言能力,和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这些都可以作为他的测验内容。



 

最后介绍一套即将上市的《儿童阅读的世界》,这也是《国际儿童阅读研究丛书》,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出版以儿童阅读研究为基础的研究丛书,这个书包括四卷,集结了世界各地的,包括美国、加拿大、芬兰、香港的作者在阅读研究领域最新的发表的一些文章。第一本是从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研究儿童阅读,第二本是从早期阅读的生理机制研究儿童阅读,第三本是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研究阅读和课堂教学,第四本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实践研究。这四本书是对儿童阅读研究的理论性的指导。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