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跟“四”过不去--户力平

 老北京的记忆 2016-12-17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字中最普通的“4”竟然成了人们最忌讳的符号。车牌号忌讳有“4”;结婚绝对不选带“4”的日子。

有些人对“4”的忌讳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遇“4”“14”“24”日时谨慎出门;就餐时“4”号桌绝对不坐;四层带“4”号的楼绝对不买,生怕“4”带来晦气和不吉利。有的人为了得到一个所谓的吉利号“6”和“8”,而不惜花重金。连续号为888的车号被某富商花巨资购买;连续号为6666的手机号,同样有人愿意出高价,而“444”号绝少有人问津。

于是南方有的城市干脆将车号尾数的“4”取消了;一些开发商给楼层编号时,也取消4层和14层的顺序编号,影剧院里也莫名地没有了4排,“4”成为人们最避讳的数字。但笔者仔细查阅了中国古代“谈凶论吉”的权威典籍《周易》,也没有给“4”贴上“凶煞”的标签。

在“易学”中,先天八卦中的“四”与震卦对应,蕴含着积极向上、奋进、茂盛等意向;后天八卦中“四”与巽卦对应时,蕴含着自由、活泼、昌盛等意向,根本没有晦气、倒霉、不吉利之意。

现代人忌讳“四”的主要原因是其与“死”谐音,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一些方言中,“四”有时直接念成“死”,于是就被视为晦气、倒霉、不吉利的数字,避而远之。这种避讳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可以说是一种愚昧与无知。 其实,作为数字应当说无所谓好与不好,它只是一种量的表示符号。过去人们在生活中从来没有谁给“四”打上吉利与晦气、顺利与倒霉的烙印。纵观中国历史与文化,“四”还是一个非常重要而被人们仰慕的数字,许多事物多以“四”为组合。

天有“四时”:春、夏、秋、冬;地有“四方”:东、西、南、北;社会分工有“四民”:士、农、工、商;教育有“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书籍分类有“四部”:经、史、子、集。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人有“四端”:仁、义、礼、智;医有“四诊”:望、闻、问、切;食有“四大菜系”:川、鲁、苏、粤。

戏曲有“四行当”:生、旦、净、丑;“四功”:唱、念、做、打;“四大名旦”:梅、尚、程、荀。

古人心目中有“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民俗有“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喜”:福、禄、寿、禧。

吉祥物有“四灵”:龙、凤、麒麟、龟;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而汉语最具表现力的是四字成语。

其实,“4”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字,只是一个符号,别跟它过不去,更不要人为地给它附加许多没有任何意义的解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