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河南漯河臨潁小商橋(一)【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2-17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漯河临颍县皇帝庙乡商桥村与郾城区商桥镇商桥村交界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在小商桥附近与金兵交战阵亡。小商桥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小商桥始建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宋代大修,元大德年间重修,明正德年间整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度整修。现存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桥南北走向,为一座敞肩单孔石拱桥,使用并列砌筑法,主拱与两侧小拱横券均用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拱券纵向使用腰铁加固,桥基、劵脸、栏板、栏杆等部位保留有历代精美石刻。
        小商桥原位于历代官道上。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撕毁盟约进攻南宋。七月初八,金军统帅兀术(完颜宗弼)率一万五千铁甲精兵进攻郾城,受到了岳家军的顽强阻击。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中旬,杨再兴率三百骑兵出巡,在临颍小商桥和金兵遭遇,被12万金兵包围。杨将军面无惧色,带领所部官兵对金军主力展开正面冲锋,杨再兴和士兵们拚死冲杀,消灭敌兵两千多人。杨再兴一人就刺死金万户长撒八孛堇、千户长以下金军将佐100余人。其时金兵箭如飞蝗,杨再兴身上每中一箭,就随手折断箭杆,继续杀敌,尤如天人降世,神威凛然,最后因误入小商河的淤泥中,金兵万箭齐发,最终杨再兴和王兰、高林等裨将及三百骑兵全部阵亡壮烈殉国,时年36岁。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岳飞元帅随后赶到,收敛将军的遗体,拔出的铁箭头二千余只,杨再兴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其悍、其勇震撼人心,此一战令无数后人扼腕,岳飞元帅含泪将杨再兴将军安葬于小商桥,用枪尖亲笔书写“杨再兴之墓”。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隋炀帝的暴政和唐中晚期安禄山叛兵与大唐将军在此发生的激战,多少对小商桥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紧接着的黄巢农民义军和以及后来金国与宋的对垒使小商桥饱受了战火洗礼。小商桥处于中原腹地,扼南北交通要塞,一桥当关,万夫莫开,金戈铁马和刀枪箭蔟使小商桥落下了千疮百孔,但终摧不毁其巍然形体,她饱经风霜,岿然不动,见证了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皇权的辉煌与灭亡。
 
河南临颍县小商桥(宋.国五)(一)

        小商桥为南北走向,是一座敞肩单孔石拱桥,使用并列砌筑法,主拱与两侧小拱横券均用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拱券纵向使用腰铁加固。全长21.3米,桥面宽6.45米。主拱券净跨度12.14米,券上有二层拱石砌成眉拱,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造型生动,风格古朴。
        小商桥因桥拱、桥基、雁翅均用红砂岩砌成,通体显紫红色。在中间桥孔的桥基上,以浮雕手法雕刻着4尊金刚力士像。他们体格健壮,怒目圆睁,屈膝负重,似以千斤之力承托着整个拱桥,神态举止惟妙惟肖。在中孔拱券上雕刻着龙、虎、狮子和天马等动物形象,以及莲花等图案。在主拱和两侧小拱交接处,以圆雕手法各雕饰龙头1个,伸向两侧河面。小商桥桥面用青石铺砌,共有28根望柱,柱头雕刻有狮子、莲花、仙桃等。望柱间有26块栏板,雕刻有水、鱼、龟、莲花、牡丹、窗棂等图案,刻工精湛,造型逼真。另刻有当时各界捐款修桥事宜的题记。小商桥现存构件多为宋、金遗物,券面及望柱、栏板等部分均为宋代以来的精美石刻艺术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