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早安”,送你一张正能量卡片,加油!】- 作者 | 阿何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主角是个科学家、神棍,以及人渣,他就是牛顿老人家。
关于他人家,最出名的故事莫过于通过树上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故事的其中一个版本是这样的: 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中世纪的1345-1347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的牛顿回到了他出生的家乡林肯郡的小村庄。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他经常到他父亲的庄园里读书和散步,有一天,一颗苹果从他经常散步的苹果树上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他怎么不朝天上去呢?很定是有什么力在牵引着它。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大约是1666年的事情。
所以说,凡人和牛逼的科学家的差别就在这里了:被苹果砸到后,我们只会发现苹果好好吃,而他老人家一不小心就发现了伟大的科学定律…… 不过据后人考察,牛顿本人从未讲过这个故事,它很可能是牛顿的一个亲戚编造的,然后通过牛顿的几个朋友就扩散了出去。
牛顿最伟大的发明,要数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不过我估计你也忘得差不多了,我们来回忆一下初高中的物理考试题: 只要是理科生,初高中估计没少被“小方块”折磨过吧?我只能说,我恨那只苹果。。。 因为在多个领域的杰出贡献,牛顿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各类排行榜上,能跟他抗衡的也只有爱因斯坦他老人家了) 上图显示了多家机构关于“最伟大物理学家”的调查,可以看到牛顿(蓝色框)和爱因斯坦(红色框)势均力敌。 不过,今天我想讲的不是牛顿多么多么牛逼的故事,而是关于他老人家的人品和性格。 我们首先来看看牛顿的成长情况。 牛顿1643年出生于英格兰,他小时候过得可以说非常非常非常不好。比如说他是个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只有3磅重(也就是不到3斤。。。),大家都觉得很可能活不下去。 他出生3个月,老爹就去世了。11岁的时候,他妈给他找的后爹又去世了。。。,可能因为小时候成长环境的原因,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中有种非常偏执的因素,这也让他后来成长为一个非常奇葩的人。 OK,背景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一个人如果人品不行,事业上很难有大的成就,牛顿会用自己屌炸天的经历告诉你,你们呀,太Native了。。。 是的,你们可能很难相信,牛顿是个人渣,而且是个超级大人渣。 首先,我们来看他的一句名言: 觉得超级谦逊?记得小时候课本还经常拿这句话来教育我们,要做个谦虚的人。 然而,这只是后人的美化修饰而已。这话确实是牛顿说的,但了解背景后你会发现它和谦虚完全搭不上边啊。 说道这事,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胡克。 这位呆萌呆萌的老人家就是胡克了。。。 说到胡克,那也是中学物理课本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啊,“胡克定律”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但很少人知道,他和牛顿之间的往事。 大部分人都认为,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凭借一己之力推算出来的,事实上并非如此。事实上早在牛顿之前,开普勒就提出了行星三大运动定律,而胡克更牛逼,已经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严格来讲,胡克才是万有定律的第一个发现者。然而,他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数学不太好。。。。 因为数学不好,胡克只能用他的公式来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其他情况就无能为力。这时候,数学成绩爆表的牛顿跑了出来,用微积分搞定了剩下的所有问题,结果震惊整个物理学界,被大家认为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 这时候胡克不服啊,“mdzz,明明是老子先发现的定律,咋就成你牛顿的成绩了呢?” 于是他跳了出来,指责牛顿抄袭。 于是牛顿说,“是啊 ,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我们以为他谦虚,其实只不过是用来讽刺胡克罢了。 牛顿另一句让我们以为他谦虚的名言是: 这句话的背景其实是这样的,因为他一直以来性格太屌了,给自己招了很多敌人。后来就有些人开始攻击他,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你牛顿算个屌啊,有啥可牛逼哄哄的?” 结果牛顿他老人家轻描淡写,说了上面这句话。意思是啥呢,“我确实没啥屌的,可你们这些连贝壳都捡不着的人,嗯,都是垃圾。” 当然,这些例子充其量只能说牛顿有个性、不谦虚,还上升不到“人品差”的层次。然而,他老人家一直在干着刷新人三观的事情。。。 再说回胡克,尽管引力的平方反比规律确实是胡克先发现的,但牛顿完全不承认这一点。牛顿在写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这本书提出了三大定律)时,胡克曾经要求他要再书里提到自己的名字,而牛顿尽管引用了大量胡克的成果,却特意把胡克的名字隐去。 非但如此,后来牛顿成为英国科学院的院长,他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利,将胡克的实验室解散,研究资料销毁,甚至连画像都销毁。而那个时候,胡克已经去世了,所谓鞭尸也不过如此吧。。。 其实剽窃他人成果、迫害他人这事,牛顿干过绝对不止一次。下面,我们要说到另外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莱布尼茨。
莱布尼茨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微积分这个非常牛逼的数学工具。直到今天,微积分都是应用最为广泛、最为基础有用的数学工具。 莱布尼茨很早就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并且发明了一套与之相关、非常完善的符号体系、运算体系。他将自己的成果发表在多家专业刊物上,其成果在欧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后,精彩的故事发生了。。。 我们都知道,胡克一开始研究引力定律的时候,因为数学能力不行,只得到了一个局限性较大的结论。牛顿同志研究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要得到更广泛结论的话,现有的所有数学工具是不够的。 他确实牛逼,结果硬生生自己发明了一套数学工具,将胡克未解决的问题搞定了,这便是后来的微积分。 牛顿的研究手稿 然而,牛顿不知道的是,他发明的这套工具,莱布尼茨早就搞定了,而且比他的更加完善、更加先进。 奇葩的是,后来他尽管知道了这一点,却仍然公开声明:自己才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者,他得到成果的时间要早于莱布尼茨。 睁眼说瞎话到这个境界,我只能说我是服了。。。 从胡克的遭遇中我们知道,牛顿他老人家绝对不是只说话不动手的主。前面不是说了吗,牛顿后来当上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长,他带领整个英国皇家学会的成员,指责莱布尼茨是剽窃学术成果的骗子。 可怜的莱布尼茨,后来活生生被气死了。。。 牛顿同志的人品之差,可谓罄竹难书,上面只是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已。为此还有很多佐证,比如说: 1、他一生未曾婚娶 这件事在现代看来好像也挺正常的,不过你想想他当时的成就和地位吧。这可是一个不到三十岁就奠定了物理届领军人物地位、当上英国皇家科学院院长的人物,后来又成为皇家铸币厂监管,还曾经担任过国会议员。 拿到今天,相当于他是个兼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省部级官员+印钞厂党委书记的角色啊,要钱有钱要地位有地位,关键长相还不差。。。 说实话,王思聪和他比都弱爆了。 可以想象,只要正常一点,每天应该都有很多名媛、美女想着喊他做老公吧,可他居然孤独一生,连绯闻都几乎没有。除了性格原因以及另一个可能性(下面会说),不可能有别的解释了。 2、他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 据记载,牛顿是个非常严肃的人,几乎从来不笑(有资料说他只在公开场合笑过两次),也几乎没有朋友。 关键是,做牛顿朋友还是件风险贼高的事情。比如牛顿的一位好友哈雷,曾经很多次帮过他。结果哈雷想竞品牛津大学教授的时候,牛顿却推荐了另一位候选人,导致前者超级郁闷。 其实,在牛顿那个时代,虽然他是最突出的一个,可也还有很多其他天才式的科学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老人家一边做科研,一边和人吵架,和很多科学家都吵过。 我曾经一直想,如果他能将吵架和迫害他人的时间省出来用到科研上,说不定还能多搞几个牛逼的成果出来。但即便如此,他最后取得的成就已经足以令人仰望了。 总而言之,牛顿用他极其牛逼的一生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只要智商爆棚,人品差已经无所谓了。。。 下面是阿何的几个总结: 1、人无完人 中国人在看待人上,有个误区:假如一个人特别牛逼,很容易就把他想象得特别完美,这便是所谓的“光环效应“。 所以,我们的媒体宣传都喜欢把典型人物塑造成高大全的符号,恨不得他每一个方面都是完美的。 我们倾向于这样认为:如果一个人人品不好,或者道德有问题,那么TA就很难在事业上、学术上取得过人的成就。 事实上,道德是道德,事业是事业,干啥非要将两个东西硬拉扯在一块呢? 2、有一个特别牛逼的长处很重要 你想想,牛顿情商这么差,人品又不好,但好像事业上还真没受过啥挫折。尽管大家都不喜欢他,可人家院长照做,监管照做,后来女王还给他授予爵位,可谓绝对的人生赢家。 大家当然没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老人家搞科研实在太牛逼了。牛逼到你不给他应有的地位,大家会觉得你是傻逼的程度。。。 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才”。但事实上,真正需要做的,是在某一方面做到特别拔尖。 3、疯狂的专注和投入 上面说道,牛顿终生未娶,孤独一生。除了性格方面的原因外,很可能也和他对科研的狂热爱好有关。 抛开其他,牛顿在科研上真是做到了疯狂的程度。他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举个例子吧,有人曾经发现牛顿的笔记本中记载过他做过的一个实验。
当时,牛顿正在做关于光线和色彩的研究,他想弄明白人的眼睛到底是如何感受光线的,便做了这个实验。 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翻译部分内容如下: “我把针从骨头和眼球之间刺进去,尽量靠近眼球背面,然后用针的末端压迫眼球,让眼球产生弯曲……” 是的,他将一根针硬生生刺进了自己的眼球! 所以我猜测,牛顿之所以不娶老婆,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科学比女人更好玩。。。喜欢做研究的朋友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做研究,一旦取得成果,那种快感是无与伦比的,堪比性爱,但更加持久。 所以,他老人家很可能处于天天高潮的状态,已经不需要女人了。。。 我们看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耳朵是不是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貌似丝毫不懂男女之情,也没有性欲。 看来对某一个领域专注到狂热程度的人,都是有相同之处的,比如不喜欢女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狂热和专注,可能牛顿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吧? 好了,牛顿的故事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了,你从中看到什么呢?也可以在留言区和我聊聊。 本文作者:职场充电宝创始人阿何,更多他的精彩文章,请关注他的个人公众号: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 |
|
来自: Oliver8651 > 《Oct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