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故近世隶书大家刘炳森先生墨迹:隶书《千字文》

 耕夫的图书馆 2016-12-17
                       

按:前些天还在跟朋友讲,古往今来,能用自己的字写《千字文》,算是书法家的一件幸事。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千字文》是古人蒙童时期必修的字课,地位尤显;第二,一般写《千字文》都是应人之邀,用途多半是出版后普及、传播被大家广泛认可的书法家字体。如果只是庸笔俗字,没人会邀请、也没资格去写一套《千字文》的。而炳森隶书在书坛虽颇多争议,但受众群体还是相当庞大的。过去,我对于炳森隶书,也多是欣赏,没有临习过,只在近些天才临了几次,算是玩票,偶尔也发些议论评价,现摘录于下,供诸位参考,顺便也传两幅近日所临炳森隶书习作供大家批评。(关于刘炳森先生的简介,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参看2014年6月16日的【延伸阅读】)

@W_beichen 炳森隶书,典型的文人书法,尽显饱学儒雅风范,结体严谨,博采众长,追求唯美,温文尔雅,平和内敛,不求险绝,即使变化也断非随意而变,如此幅有七次三点水,虽形态各异,却似早有谋划。几十年来,毁之誉之皆有,然论其技法功夫,决亦可取,艺术上姑说见仁见智吧。

@W_beichen 炳森先生的字掺一点碑气,或许更好。因为他的字本身书卷气就很浓,一副博闻学者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君子模样,容易让人“望之俨然”,虽然“即之也温”,但总是要绕个弯子。加点野野的、质朴的碑气就不一样了,让人觉得易接近、好相处。此外,炳森的字,人称“美术字”,结构上也确实太美,东西一美就容易审美疲劳,加点料,能更耐看。

@W_beichen 节临刘炳森隶书《岳阳楼记》。据说炳森作此隶,左手背腰,右手挥笔,实为难得,其运笔功力可见一斑。写字重在运笔,成也败也,尽在此道。

刘炳森隶书《千字文》,共计图片44页,此处仅发前7页,有兴趣者可关注“书艺咀华”微信公众号之后,把个人邮箱发消息给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电子版全本分享给您。


以下两幅为鄙人临习作品,与炳森先生差得还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