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食管癌及良性病变结肠代食管术长期预后良好

 MissU001 2016-12-17

食管切除术后通常采用胃重建替代部分食管,该方法只需单纯吻合,简单易行。当胃不合适用于代替食管时,结肠食管重建便是首选。然而,食管切除后结肠重建的棘手之处在于需做三处吻合,且重建后吻合处的血供至关重要。

迄今为止,食管切除后结肠重建的长期疗效,还未见明确的报道。鉴于此,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的 Christina L. Greene 教授等进行了一项,旨在评估食管切除后结肠重建 10 年或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文章最近发表于 ATS 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了 1975 8 月至 2003 4 月行食管切除术后结肠重建的共 79 例患者,63 例(80%)患者平均随访 13 年,其中恶性肿瘤患者 45 例,良性疾病患者 18 例。48% 患者行切断迷走神经干的食管切除术,44% 患者行保留迷走神经干的食管切除术,8% 患者经食管裂孔切除。

中位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为 3-4 分;SF-36 生活质量量表(RAND Corp,Santa Monica, CA)所有的结果都大于等于已发布的正常均值。大部分患者术后无吞咽困难(89%)、返流(84%)、胃灼热(84%)等症状。

该研究发现,最常见的餐后症状是早期的饱腹感(40%)。90% 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亦在正常参考范围内。30 例患者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平均随访 6 年,证实术后残余食管并无 Barrett 化生。7 例患者因结肠冗余而再次手术。

该研究表明,食管切除后结肠重建代食管患者的长期疗效及生活质量令人欣慰,大部分患者术后长期随访无吞咽困难,仅少数因结肠冗余而二次手术。所以,对于早期食管癌及良性病变患者,应鼓励行食管切除结肠重建代食管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