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逢于虞山

 苏迷 2016-12-17
好吧,暂且去不了远方的九寨沟,就把眼前的龙潭当作九寨沟,人心的缺口就这样被填满了。
相逢于虞山
  蓝天白云

  很多年前,朋友发来四川九寨沟的秋景图片,画面色彩斑斓,流水潺潺,落叶飘落在溪水与林间,美得撩人。数年间,三赴成都出差,来去匆匆,无暇一睹九寨沟的芳容。今年国庆节期间,与英子等几个初中同学相约于虞山脚下的三峰茶室,久别重逢的欢欣与激动之后,大家东拉西扯,说起江南小九寨沟——龙潭就在附近。
  当她们说出江南小九寨沟这个名字时,我先惊讶,尔后就想笑。常熟与苏州同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地人素来自大,而今以江南定位,再加一个小字,可见龙潭之小巧了。四川到处是崇山峻林,而虞山海拔260多米,因此在异乡人眼里它只是一座小山而已。然对常熟人来说,这是一座伟岸而人文的山,有破山清晓、辛峰夕阳、剑门奇石、拂水晴岩等虞山十八景,言子、仲雍、黄公望、严天池、钱谦益、柳如是、翁同龢等众多名贤长眠于此,足以彰显虞山历史人文的深厚,让无数风雅之辈顶礼膜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傍着虞山读书,多少回年少的目光移开书本投向虞山,放飞心情,憧憬未来。虞山,成了常熟的代名词。坐在茶室,放眼望去,树木葱茏,秋色静美,而今年的秋雨一如林妹妹的泪水那样多情绵长。天空中又飘起细雨,时落时停,像个顽皮的孩子。我们喝茶聊天,孩子们嚷着要看江南小九寨沟,英子说时间还没到呢,现在还没有那种九寨沟的味道,不过景色应该不错的。孩子传来照片,出乎意料的好,原来微雨间歇的刹那间,杲杲出日”,晴光正好,一缕阳光投射到“水面上,波光粼粼,而山上山下绿意正浓,就这样江南的初秋带着春天般的湿润和生机闯入镜头。
  我和英子当年一起求学时,均善作文,深受老师喜欢。平时英子很小资,喜欢花花草草,对家乡的四时风光了如指掌,时常在朋友圈里晒晒美图。待人热诚的她几次邀请我到虞山游玩,并借此机会把难得一见的同学召集起来。娟也是当年的玩伴,虽非同班,但十分投缘,说不完的话,由于都是班干部,下课后还经常一起检查教室卫生,然后结伴回家。三十多年前的小娘鱼,如今都年过半百,人生就是这样无情有情地让彼此历练,走向成熟,而后老去。作为比较努力的六零后,我们读书用功,追逐梦想,她们都从事教育工作。做一行“怨”一行,但“怨”中有乐,尽管升学的压力带给她们超负荷的工作,但她们敬业乐观,热爱生活,肩负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责任。更多的时候,没有自我的享受,唯有默默的奉献,或许这是中国职场女性特有的共同写照吧。当顾镜自怜,那皱纹那白发毫不留情地在镜子里晃动之时,再回头看着已长大的孩子们,重新找回年少自己的欲望冉冉升起。当年相伴读书的同窗,无疑是青春记忆的另一面镜子。难得清闲一回,呼朋唤友,乐陶陶地看山色,听雨声,话家常,说往事,还有一杯虞山绿茶,及充满儿时味道的农家菜肴,仿佛回到少女时代。回想当年的亲密无间,因踏上社会后不同的际遇和客观的距离使彼此渐渐疏远,毕竟年少的理想与浪漫,敌不过生活的一地鸡毛。成功也好,平淡也罢,日子总不由人的意志从指尖滑过,只是藏着初心的故土,让我们的心再次靠近,让我们知道曾从哪儿出发。人总想着要远行,逃离熟悉的环境,走进陌生的地方,“偷窥”他人的生活,游历他人的城市,风景总在别处。一次次的远行,一次次的回归,最终牵动的还是故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还有纯真的情谊与少年的情怀。好吧,暂且去不了远方的九寨沟,就把眼前的龙潭当作九寨沟,人心的缺口就这样被填满了。英子说等天气再冷些,同游龙潭。
  寒风吹起,吹黄了银杏叶,吹红了枫叶,吹皱了一潭碧水,秋天就这样以绝世佳人的姿态登场。英子她们又热情地发出邀请,说龙潭景色正好。磨蹭到初冬,气温下降许多,江南的香樟树和松树四季常绿,他们大度地烘托着枫树、银杏的美艳。走近龙潭,但见红黄绿相间的叶子在微风中飞舞欢唱,清澈碧绿的潭水在暖阳的映衬下微澜荡漾,涟漪阵阵,波光闪闪,好一派层林尽染、天蓝云白的江南风光。此时的龙潭确实有点九寨沟的范,可谓江南味的缩微版的九寨沟。
  有人说,人要过好三天四季:昨天、今天、明天和春夏秋冬。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定然有无数个好日子相逢于虞山,只为家乡山色空蒙景亦奇,昔日同窗情谊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