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山晋水·晋文化:珏山吐月有奇观(组图)

 传拓wyl 2016-12-18

山西东南部的晋城市,地处太行山南端,古称泽州。
十三世纪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全国现存154处,其中45处就分布在晋城市的五县区。青莲寺就是其中的一座。青莲寺南临丹河,背依高山,雄峻秀奇,别有天地,分为古青莲寺和青莲寺两部分。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高僧慧远在硖石山下结室为庵,草创寺院,创建了古青莲寺。
古青莲寺有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记录了古青莲寺曾经有过的辉煌。当时这里有两座九开间的大殿,在我国古建筑中不同寻常。
而一块公元825年刻制的石碑,不仅反映了古青莲寺在唐代时的盛况,而且为古代建筑中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唐太和年间,在古青莲寺上方几百米处兴建新的寺院,经过几度兴衰,成为今天的青莲寺。
青莲寺雄踞山腰,苍松古柏与红墙绿瓦交相辉映,颇为壮观。
青莲寺建造最早的建筑是释迦殿。寺院中的石刻碑记告诉我们,它创建于宋代元佑四年。
平缓的单檐歇山顶,出檐深远。屋顶上的正脊、垂脊和脊兽都是用琉璃制作。
殿内佛坛上,尚存四尊宋代彩塑。主像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座脚的四力士作负重状,十分生动。
文殊和普贤二菩萨的须弥座上,分别伸出一个狮子头和一个白象头,颇有一点儿写意画的手法。
地藏楼是一座明代重修过的宋代建筑,里面有宋代彩塑地藏菩萨和十殿阎罗。
据说释迦涅磐后,弥勒下世前的那段时间由地藏菩萨担任“代理佛”。他还身兼幽明教主,承担起了超度地狱“罪众”的职责,统领着十殿阎罗。地藏菩萨曾发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尽管地藏菩萨最终也没有成佛,一心为众生的精神境界还真的值得当今公仆们效法呢!
古代的雕塑家们完全按照人间的官府衙门塑造出想象中的冥冥地府。十殿阎君个个朝服冠冕,俨然帝王模样。
青莲寺院内有一株“子抱母”古柏,堪称一大奇观。母柏已经干枯,而子柏的枝梢紧绕母柏,枝繁叶茂,让人叹服。
青莲寺背后的珏山,自古就有“中国赏月名山”的美誉。青莲寺是佛教寺院,珏山可是一处道教名山,自古道教就有“南武当、北珏山”的说法。珏山和武当山一样,有“中国道教圣地”之称。同时,珏山还是我国北方少有的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珏山双峰对峙,巍峨苍翠,宛若—对碧玉镶嵌在太行山上。珏山钟灵毓秀,自然景观迷人,人文内涵丰厚。山上松柏悬崖,林壑深蔚,曲径通幽,游人如织。珏山双峰间还有玄帝殿、真武宫、灵官顶及一、二、三天门等古代建筑。珏山寺庙依山势而筑,远望凌空入云,殿角飞椽于绿树花草中若隐若现,宛若仙山琼阁、海市蜃楼。
穿过气势磅礴的南天门,依次而上是二天门,登上三百六十余级石阶,陡然直上,两边峭壁险峻,峡谷幽深。游人在攀登中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亲身体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最后,才能到达双峰极顶的真武宫和灵官顶。
珏山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了众多的奇峰幽谷,史前古生物化石、溶洞遗迹遍布景区,独有的崩塌遗迹构造令人惊叹,古碑上的珊瑚化石在山西也是独一无二的。
游历于珏山胜境之中,那无处不在的石刻碑碣,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沧桑。
珏山有一个亭子,人称过月亭。每到农历十五,一轮圆月穿亭而过,直射青莲寺,形成了“珏山吐月”之天下奇观。亭内墙壁还有乾隆年间的“双峰捧月”和十八位举人秀才题诗的石刻碑记。
看珏山吐月的最佳时间是每年中秋节,站在过月亭或者青莲寺,面向珏山,只见一轮圆圆的满月从双峰夹持中冉冉升起,那景致何处去寻?“珏山吐月”,不仅美妙绝伦,还象征着圆满、象征着爱情,象征着洁白无暇、象征着蒸蒸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