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718070459@qq.com。 微信:zhtixj。 现在,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可能都不认识炉子。而我们小时候,家里都用炉子做饭、烧炕。小一点的,三四岁就会生炉子;等到了上学的时候,人人都会生炉子!那时候,每年冬天,学校都是用炉子取暖。教室大,有的要生两个炉子,所以,全班的学生,是轮流值日生炉子的:早上早早到学校,把炉子生好;白天添炉子;晚上放学,要把炉子里的火熄灭后,才能回家。 生炉子是个“技巧”活,掌握好了,很快就能把炉子点着;如果掌握不好,那就惨了,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把自己熏“够呛”。 生炉子需要用纸,劈材,煤。纸:就是用过的书本,或者废弃的纸。劈材:广义上说,就是“能经火就着”的东西,比如:干枯树叶、木头刨花、树枝、树墩、木板、木条、木块、秸秆;狭义的说法,就是木头。煤:就是矿石。这些材料,要在生炉子之前“处理”一下:纸,要团成“嘘嘘囔囔”的团。劈材,要用斧子劈成比炉膛子小一些的段。煤,要把块和面分开;煤块可以直接用;煤面的处理不同,家里一般就“拖成煤坯子”用;学校就那么临时用了。 学校取暖用的炉子和烧炕用的炉子,生火的方法不同。 烧炕的炉子,我们这儿,一般是跟炕连着的,是固定在一个地方,凹进地里一些的。所以,生炉子的时候,要把炉箅子上面放上一层纸;然后,在纸上面放上一些刨花;接着,把树枝或者木条搭架在上面,要密实,而且必须有空隙;然后,在木条上搭上,同木条一样放法的大块煤坯子后,盖上炉盖子;这回,就可以点着一张纸,把它塞送到炉膛子底下;等着炉子里有木头“噼里啪啦”声传出来,说明炉子点着了。过一会儿,就可以把炉盖子钩开,根据炉子里面煤坯子的燃烧情况,把炉子添全,不漏空隙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等煤烧的差不多了,及时添煤坯子了。 学校取暖用的炉子,是可以拆装的,铁的。炉子小,生炉子的方法,跟前面讲的差不多;如果炉子大,炉箅子上面的纸,就要铺的密集一点;劈材要多放一些,因为学校都是用煤块烧炉子,所以,要把大块的煤块码放一层;然后盖上炉盖子,就点火了;接着,从炉盖子的缝观察,要是看见煤着了,就赶紧再往炉子里添大煤块,把炉子添紧实,但不能把火压灭,把炉子压“死”。再续煤的时候,就添小块煤了。剩下的煤面子,我们就少加一点水,把煤和成泥,往炉子里面续着烧。取暖用的炉子,是用烟筒与炉子连接的,炉筒子要探到屋子外面。是防止煤气中毒的! 我上学以前,没有生过炉子。因为,姥爷的单位,是生产煤气的,所以,姥姥家是用煤气做饭的。我经常住在姥姥家,对生炉子没有印象。应该是,刚开始几年用炉子烧炕;后来,姥姥家就都用煤气取暖了,所以,不用生炉子。上学后,我回家的次数就多了,因为,那时候爸爸工作忙,妹妹小,所以,有时间我就回家,帮妈妈干点活。渐渐地,我就会生炉子烧炕了。这时候,我们家那片住宅,接上了姥爷单位“供应”的煤气,所以,我们做饭也用煤气了。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从姥爷单位的学校,转到爸爸单位对口学校后,我就学会了生取暖炉子了! 在学校取暖期间,女孩子,就管理炉子的日常“事务”;男孩子就劈劈材、倒动煤、和煤、倒煤灰,反正体力活是他们的。我们平时呢,都是干干净净的。可是,到了打炉筒子的时候,那些干活的人,都成黑脸“包公”了。夸他们说呀,就是变成了“黑猫警长”的脸!
|
|